缩略图

以伟大的建党精神激励青年学生成长成才

作者

张容嘉

中共台江县委党校

习近平总书记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大会上,首次提出并深刻阐述伟大建党精神,明确指出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当今中国正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前方充满机遇,也充满挑战。因此,必须以伟大建党精神激励青年学生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一、突出价值引领,用伟大的建党精神培根铸魂

青年学生处于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他们的价值取向、人生目标、理想追求、信念目标直接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因此,必须从伟大建党精神这一精神之源出发,加强价值引领,提升精神境界,以此赓续红色血脉,培根铸魂。

1. 深刻理解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要通过学习、讲座、讨论、竞赛、问答思考等各种方式,激励青年学生深刻理解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及内在逻辑,从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源头上准确把握党的性质宗旨、优良作风、伟大品格,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必然性和伟大意义,全面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努力把科学理论转化为价值引领,自觉地为实现党的历史使命不懈奋斗。

2. 不断夯实理想信念的政治根基。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用伟大建党精神引领青年学生,帮助他们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把青春梦融入中国梦,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3. 全面涵养对党忠诚的深厚情怀。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伟大建党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引导青年树立“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政治品格和政治立场,内心深处认同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成为伟大建党精神的继承者、弘扬者和践行者。

二、凸显时代特色,用伟大的建党精神开拓创新

新时代呼唤新使命,新使命需要新担当。青年学生是时代发展的创造者与生力军,必须增强时代责任感,把握时代机遇,与历史同相向,与时代共命运。因此,要必须激活伟大建党精神中的创新活力,推动青年学生,以青春力量写时代华章。

1. 以青春力量,大开新局。要用伟大建党精神推动青年学生学习现代科技知识、提高科技素质,激励他们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树立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超越前人的雄心壮志。要更加重视青年人才培养,创造更好的科研环境和科研条件,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环境,形成崇尚科学的风尚,让更多的青年心怀科学梦想、树立科研志向。

2. 以青春力量,创新创造。要用伟大建党精神激发青年学生大力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传承我们党百年来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科技创新的优良传统,积极营造有利于青年创新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对看准的、确需支持的,政府可以采取一些合理的、差别化的激励政策。充分激发青年学生的创新梦想、创新冲劲、创新勇气,引导他们在创新创造中增智慧、长才干。

3. 以青春力量,奏时代强音。要以青年学生的历史地位和时代使命为逻辑起点,科学分析和正确对待青年与青年工作。要以凝聚青年、服务青年为导向,聚焦共青团改革和青年创新创业,用伟大建党精神激发青年学生,把自己的人生理想融入到国家和民族的事业当中,在拼搏的青春中成就人生理想,在攀登的知识高峰中追求卓越,在肩负时代的重任中行胜于言,指引学生成为新时代建功立业的红色“后浪”。

三、加强知行合一,以伟大的建党精神锤炼品格

青年要成长为国家栋梁之才,既要读万卷书,又要行万里路,既读有字之书,也读无字之书。弘扬伟大建党精神,重在践行。要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在伟大的实践中砥砺奋斗、锤炼品格,彰显出青年学生的人生价值。为此,要做到:

1. 注重学习知识,增强能力本领。鼓励青年学生把学习当成首要任务,坚持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树立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的观念,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通过制度引学、名师领学、学术帮学、赛考促学等方式,在青年中形成一种奋发向上、自强不息的氛围;提升青年学生的知识结构、专业素质和学术水平。

2. 加强道德修养,助力健康成长。鼓励青年学生崇德向善,自觉加强道德修养,大力弘扬时代新风。加强党、团青年工作,使团组织成为联系和服务青年的坚强堡垒。提升青年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完善心理健康网络体系,坚持“咨询服务、课程教学、育人活动、危机预防”四位一体心理健康防治理念, 解决青年学生“急难愁盼”问题,丰富青年学生课余生活,为他们提供全方位的生活导航。

3. 投身社会实践,砥砺强国志向。重视实践育人,不断拓展青年学生社会实践的平台和路径,引导青年学生在实践把伟大的建党精神转化为奋斗的激情。自觉抵制消解“享乐主义”、“佛系”、“躺平”等消极思想,主动投身乡村振兴、

大学生村官、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等社会实践,扎根人民、至诚报国、服务社会,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在为人民的利益不懈奋斗中去书写人生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