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时代高校教师提高职业道德修养浅析

作者

汪翔

湖北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省武汉市 430200

引言:

如今,中国面临的新形势是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已成功实现,正在坚持努力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那么就需要我国高校必须全力培育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的新人,担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而处于高等教育事业第一线的教师们,必然肩负了这一神圣且荣耀的使命。高校教师必须迎接和顺应新的时代要求,一方面要具有渊博的理论知识功底、较高超教学科研的水平,另一方面还要提升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以满足教师队伍健全发展的要求,否则将受到一票否决。

一、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要求

2019 年国务院印发了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重点着力于职业道德的建设,推进实践职业道德,具体主要包括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热情服务、办事公道、奉献社会 []。分析来看,道字便是说做人应该恪守的准绳和规矩,德字意思为做人要务必拥有的内里品质德性。职业道德就是基于依照既定程度的道德标准,并且通过职业活动来不断改造与健全自身的思想和行为等,让自己拥有能够符合该职业特性所具备的人格道德准绳与规范。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即是把教师职业领域做人需坚守的所有准绳和规矩内化于心,并且作为自身品性始终如一地维持下去。

新时代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即为中国这个新的时期高校教师的集体处于教书育人的职业活动时,需要恪守的道德准绳和规矩,同时在这类特定活动里把这些准绳和规矩内化成自己稳定的品性,继而利用自己个人教书育人的期间将这种职业操行传达于受教育者。通过持续的潜移默化,正确引导受教育者的思维及内心,助力受教育者在不知不觉影响中形成其优秀的道德修养。[]

那么在我国十分有信心地迈向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越来越近的道路时,部分不良的现象和情况也屡见不鲜,一些人没有能够坚定地依照正确的道德准绳和规矩,甚至有一些人迈进歧途渐行渐远,例如常见的道德堕落和腐败的状况,也可以讲这些人的思想走入歪路不可救药。回顾总书记指出的人才培养重要问题,对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培养人为了谁的鲜明回答,从根本上警醒了广大高校教师必须把担负立德树人的这个使命作为自己职业的第一要务,同时对于高校教育里还有的教师道德堕落等情况,有关教育部门与高校应当加大学习贯彻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大会精神的深度,并且继续全面落实全国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 具体来说,应重点把握上述会议精神阐释的四大回归,也就是对常识、初心、本分、梦想的回归,这是作为新时代高校教师来提升自身职业道德修养的坚实立足点,更是国家、高校持续推进教师队伍总体素质全面提高的必然要求。

二、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面临的危机

党的十九大鲜明提出了新时代的丰富内涵,而新时代的高校教师,与大学生间的关系变得更加错综复杂,这是一种颠覆性的转变,教师以往存在的居高临下、不怒自威的状态已然趋于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跟学生的亦师亦友、相互学习。[] 但无论何时,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来说都是会起到蝴蝶效应的,虽然高校的教师均是满足高学历的人士,同时相当部分人具有比较优秀的职业道德品质,能够恪守职业道德的准绳和规矩,但仍然还有一些教师存在师德师风方面十分严峻问题,尤其是在日常教学过程中。

(一)教师责任感不足价值取向不正

一些高校教师表现不能精确结合自己职业生涯和基本国情来明晰所从事职业的崇高历史使命,从而不具有坚定的政治责任意识。如今社会已经发展到信息化的时代,新的社会特点必定将给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教育和价值观念方面产生直接的影响,将给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教育理念等带来巨大的冲击,导致一些高校教师在较长期的教学生涯里逐渐淡忘、偏离初心,只把上课敷衍了事,不积极推陈出新,思想方面觉悟不高,责任感低下。在此之前部分高校教师经常上完一节课就头也不回离去,跟大学生间极度缺乏交流,加上学生通常亦不会利用课下渠道比如电话来和课程教师相互探讨,更加让高校教师脱离教育主体,授课内容依附老旧的教材、课件、教案,知识得不到及时有效更新,主观上易照本宣科,事实上现在不积极学习利用信息设备激发学生主体意识、提高授课效率是不行的,本身也是责任感缺失的一种体现。

部分教师仅仅将上课当成是机械式的任务,学生有问题不清楚怎样才能联系到教师,因为从职业价值认知上就没有把授课作为一项创造性的工作,所以交流沟通缺失,教师情怀冷漠,觉得学生发展的如何跟自己无关,而或出于时间限制学生也不能及时反馈课堂效果。除此之外,部分教师对于作业在教学方面的作用未利用到位,批阅不全面、回顾不及时,导致没有精确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疑点、难点,学生就自然提不起学习兴趣。这些均为职业道德修养不充分的体现,教师不是一个一般的职业,其中包含崇高信仰,如果在这方面价值认知不足、工作中价值取向不正,实际就是对这个职业的不尊重,将会严重影响教师队伍的健康和高校教育教学的发展进步。

(二)教学、科学研究道德修养缺失

新时代一些教师本末倒置,认为评职称和职级晋升事关自己利益,将其置于头等重要的地位过度关注,却对自身职业道德修养掉以轻心。确实高校对科研成果的重视比以往更进一步,漠视有关主管部门破除唯项目、唯论文论的条例,越来越多的高校不断提高教师考核中科学研究成果所占的比重,并且评职称时也将其作为重点根据,这种做法对增进教师学术研究积极性有一定作用。可是伴随高校这种现象的愈演愈烈,不少教师为了更多地出成果来达到学校考核目的,往往急功近利却严重忽略论文、材料的品质甚至是研究结果的真实性,更不要谈其创新性,浪费大量项目、资源。

在这种形势下,一些高校教师不仅持有非常落后的教育理念,又缺失应有的职业理想,对于自身利益过度关注,更严重的就草率应付教育教学。一些高校教师在教学层面发生的职业道德倒退情况,行为上表现出上课态度低沉,精神上丧失奉献意识,思想上观念迂腐,知识迁移对于价值的研究不足,更有甚者已经跟实际社会发展脱节,以上大致能够总结成两大类的问题,便是态度方面和能力方面,能力方面可以通过良好的态度努力去改善,因此最根本的问题即为主观性质上的态度问题。那么眼下教学还有的问题便是只客观教书、不主观育人,教师在这方面必须把自己的职业与为我国培育建设社会主义的知识、能力及政治觉悟均合格人才整合起来,把自身的职业活动同国家前途命运高度统一。

一些高校教师在学术研究层面出现了职业道德倒退情况,把自身的功名割舍不下,凌驾于整体利益之上做出破坏集体的言行。高校教师具备的科研者角色应当是诚实、讲信用和知行合一的,可是部分教师丧失真正的学术精神,心思根本不在把学术走深走实上,同时也给学生带了不好的头。其次,当前的有关部门与学校考核,大部分仅针对十分严重科研失德违纪行为进行处理,虽然起到一定杀一儆百威慑作用,却难以从总体上消除有关现象,考核、监督逐渐流于表面,收效甚微。

三、新时代高校教师提高道德修养重要性

新时代的背景下,我国社会、经济等各方面环境非常繁杂,非常多的挑战冲击着教师职业,所以提升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为顺应当前时期发展迫在眉睫的要求。毋庸置疑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基地和科研创新的大本营,其中的培养和创新发展工作均密切依赖教师,教师可以说就是这个纯粹孵化场的灯塔与灵魂工程师,高校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其人生观、世界观也受着这个高校与从业者的教化,所以高校教师的职业修养与人生观十分关键。现在学习黄大年精神、创建黄大年式教育教学队伍等进行得如火如荼,正因为黄大年教师身上高尚的师德理应作为一个标杆去引导教师乃至其他行业树立正确的风气,黄大年教师不计功名、言传身教、甘当人梯,依靠自己作为新时代高校教师具备的坚实担当意志造就了一大批真正出得去、回得来的栋梁之材。[] 高校教师须当学习黄大年同志的品质,主动肩负时代赋予的责任,不断提升自己职业修养,如此培育高校学生成长成才的工作才能沿着正轨向前进步。

师德师风是评判教师的本质准绳,论语有言:吾日三省吾身,说学生曾子一天当中通过多次反省来追求塑造无瑕品格的目标。人只有经常反省才能避免麻木,及时更正劣性,提升自身精神境界,提升现实中的职业修养,从而让自己在从事职业活动时保持清醒与激情,时刻摆正思想,高校教师必须积极养成完善的职业道德修养,提升自我,这样才能切实推进国家人才强国与科教兴国战略的成功落地。

四、新时代提升高校教师道德修养的路径

高校教师须当坚持用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自己,学习和领会总书记针对教育工作的相关重要讲话精神,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高职业修养。若所有高校教师均能从此时开始抓细节、抓自身,牢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那么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建设与教师队伍健全工作必将取得圆满成绩。

(一)高校要加强理论学习武装队伍

高校应当持续进行集中的政治理论学习,反过来可以利用典型的违纪违规事例开展相应的制度、规范讲解。高校教师若想提升自身职业道德修养,首要的就需从潜意识里理解职业道德修养的关键地位,这种意识在不断学习中慢慢形成,同时依靠学习才能持续强化。第一,高校教师应该加大力度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素质,努力学习经典原文、听取专家解读、反思基本原理;第二,高校教师应当加大四史学习力度尤其是党史,只有学悟现实历史,巩固对于党、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改革开放等等我国实践史的学习,才能从心底里将教师自我发展和祖国、人类前途命运结合起来。[] 另一方面,高校教师还必须学习新中国之前的优秀传统文化和现在国际新形势,尤其精准理解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才能切实推行课程思政。当前必须加强理论学习,才能巩固信念与增强自信,从而引领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稳固养成,同时迁移到教书过程中达到良好育人效果。

(二)教师要在实践中锻炼过硬素质

当然,任何问题包括提高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绝非单靠纸上就能解决,必须付诸不断实践。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高校教师作为铸造人才的职业,自己必须拥有深厚的学科素养,要想在传播知识时能信手拈来,就应竭尽所能深耕所在的专业领域,做到教学与育人、学术自由与学术规范相统一,只有教师知识储备、自身实力够了,才有信心去负责课程讲解。[] 总而言之高校教师必须在科研、教学实践中锻炼过硬素质,提高创新能力与竞争意识,必须以德立身,进而以德立学、立人。

(三)要发挥榜样教师模范带头作用

教育部门、高校之中,需要加大向优秀教师学习的力度,充分发挥优秀教师高尚职业操守的带头效力,引起其余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新入职人员吸取榜样的力量,激发其开展深刻的反省,实现素养的提升。具体来说,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养成需要从入职之时起,先学习基本技能,到学习老资历工作者以及榜样前辈的先进经验,同时高校应继续落实管理改革,完善人事、分派、考核等规章,必要时利用家长、学生构建第三级监督的体系,有效监督教师的日常职业道德,建立可行的家校联合平台以实现学校、学生、家庭的无障碍实时沟通。[] 另一方面现在信息化时代更不能忽视高校教师网络空间的职业道德约束,要有切实可行的管理引导办法,必要时单独写进校纪校规,如教师不能提供有偿服务,教育有关部门可在合适范围内宣传学习先进事迹,使得高尚职业道德修养蔚然成风。

结语:

新时代我国的社会、经济背景非常繁杂,尽管健全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的路还有一段距离,但作为教师在高校顺利开展教学教育的必要要求甚至是立足之本,教师的职业素质高低是绝对不容忽视的,因为这种在教师进行职业活动时密不可分的稳定职业素养,是高校发挥社会职能、培育社会栋梁的成败因素。所以说新时代有关教育部门务必重视教师职业道德的教育,高校必须结合学校实际在宏观环境下学习贯彻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教师真正学习领悟总书记专门针对教育工作的相关重要讲话精神,共同应对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挑战,切实提升新时代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参考文献

[1] 檀传宝 . 论回应美好生活需要所应有的德育建构 [J]. 南京师大学报 ( 社会科学版 ),2023(02):5-19.

[2] 王丽娜 . 加强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切实推进高校事业科学发展 [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1,20(12):280-281.

[3] 陈宝生 . 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高等教育重要论述 努力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 [J]. 中国高等教育 ,2017(01):4-10.

[4] 高捷 . 新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提升研究 [D]. 牡丹江师范学院 ,2025.

[5] 卫兴华 , 叶小文 , 李君如等 . 百位专家学者谈初心 [J].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19(12):4-69.

[6] 刘国军 , 陈晶华 , 曾宁等 . 正确处理好“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教学中“ 事” 与“ 理” 的关系刍议 [J].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21,23(03):268-272.

[7] 陈妍彦, 马莉婷.“四个统一”视域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 [J]. 福州党校学报 ,2023(03):67-70.

[8] 方佳诚,张文兰.日本中小学教师负担:现状、治理与启示[J].教师教育学报 ,2025,12(05):114-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