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 双减” 政策背景下小学生家长家庭教育指导需求研究

作者

香琴

广东广州市北京师范大学广州实验学校 510000

“双减”政策的出台目的是减轻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和校外培训压力,提高学校教育质量以及校内课后服务质量。在这种情况下,家庭教育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家长不仅要配合学校做好作业的监督,还要对学生的性格、学习兴趣以及心理成长等方面进行引导。但由于教育理念差异、教育方法和经验的差别、信息渠道的不同,家庭教育中常常会产生很多困扰和需求。

一、小学生家长家庭教育指导需求分析

(一)学习指导需求

“双减”政策出台后,小学生作业量及课外培训班的学习量下降,但是对学习质量及自主性的要求提高了,家长在教育辅导方面的意愿更明显了。希望能够掌握科学的学习辅导方法,如时间管理、学习计划制定、高效率完成作业的技能等。另外,家长们也在考虑怎么样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学习的主动积极性,不让学习变得死板。家长想让学生在家中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提升学习效率和思维能力,将课内知识与现实生活经验有效结合。

(二)心理健康与情感指导需求

“双减”政策使学生的学业负担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减轻,但是小学生在学业与成长中依然存在情感管理和心理适应方面的困难的问题。家长想要获取科学的心理健康、情感教育引导方法以及正确和学生交流、排解他们焦虑、提高学生自信能力的知识。他们关注学生在挫折、同伴交往和自我认识方面的心态,期望能够得到专业的指导,使学生树立积极的心态,培养健全的人格 [1]。心理健康及情感指导对家庭教育能起到支持作用,在家庭中,家长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保持健康的情绪和培养健康的行为。

(三)习惯养成与行为规范指导需求

对于小学生家长来说,需要接受家庭教育指导的主要内容有 : 培养孩子形成良好行为的方法,促进孩子学习的方法,孩子心理健康,提升自身抚养和教育孩子的能力,孩子的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家长们希望能掌握一些科学的方法,让学生形成好的作息规律,科学使用电子产品,学会承担责任以及具有良好的自主性和规则意识。家长想通过指导,把好习惯和好的价值观植入学生大脑当中,让学生在平常的生活当中自动地遵循一些规定。

二、“ 双减” 政策背景下,满足家长家庭教育指导需求的策略

(一)强化家长培训与教育指导

为响应“双减”政策,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时,应加强家长的培训与教育指导的系统化建设。培训内容应包括学习辅导的方法和途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青少年良好习惯养成、青少年兴趣培养等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家长科学教育的能力。培训形式也要多样化,可选择线上课程、讲座以及研讨等形式,确保家长在时间和方法上都能获得便利。对家长培训加强之后就能很好地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在家中科学引领学生学习生活,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有效对接和支持。

例如,学校和教育部门可定时举办线上讲座以及线下研讨会,介绍学习辅助策略、心理卫生教育和生活习惯改善手段等。如学校可以邀请教育专家开展“高效辅导作业技巧”培训,教给家长时间管理和学习方法指导等内容;邀请心理专家开展“如何疏导学生的焦虑,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培训课程。经由培训,家长可以在家庭当中科学引导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提高自身教育能力,从而实现家校教育的有效衔接,增强德育及学业引导效果。

(二)建立多渠道家校沟通机制

建立多渠道家校沟通机制是实现家庭教育指导高效协同的关键策略。学校应通过线上平台、微信群、家长会以及个别访谈等方式与家长交流,确保信息通畅,将学生的学业情况、行为表现和教育目标告知家长。家长也可将学生在家里的学习状况、心理情况等信息反映出来,达到一个教育信息双向交流的效果。多渠道沟通,一方面能够加强家校间的互动与信赖,另一方面可以促使学校的教育方法和策略在学校与家庭之间达成统一,在家校教育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

例如,建立多渠道家校沟通机制的机制,有利于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保持一致的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方式。学校可通过家长微信群及时推送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心理状况等信息给家长,同时定期举办家长会以及进行一对一访谈,听取家长对学生的反馈意见。父母也能通过平台反映自家学生在家学习知识、生活习惯、兴趣爱好的发展情况等。这样就做到了双向的交流,保证教育信息是及时流通的,让学校和家教能够在教育学生上面形成合力,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并且可以增进家长们的参与度,增强他们的责任感。

(三)提供个性化家庭教育资源

面对具有不同学习水平、性格特点以及成长需求的学生,学校与教育部门应当给予他们不一样的家庭教育资源的政策。资源的内容可以覆盖学习指导、心理健康、行为规范、兴趣培养等方面,满足家长在实际教育中遇到的多元化需求。针对不同的儿童提供个性化的资源,方便家长依据学生的特点开展不一样的教育,从而实现有针对性的教育[2]。科学规划配置资源,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发展,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让家庭教育更好地与学校教育相融合。

例如,针对不同学生的发展能力、性格特点及发展要求等,学校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向他们提供不同的家庭教育资源,从而满足家长的多样化指导要求。比如,可以给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准备“分步作业辅导指南”,给兴趣广泛的学生准备一份阅读书单或者科学探索手册,给心理敏感的学生准备情绪管理、交流沟通策略等方面的教材。家长们可以依据学生的特点运用好资源,制定出符合实际的家庭教育规划。此种个性化的资源配置,不但提高了家长的教育效能,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了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实现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效衔接。

结论:

“双减”政策的推出,让家庭教育在小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家长们在应对学生学习、心理、生活上的各种问题时,越来越需要个性化的帮助和指导。学校、教育部门与社区未来要不断完善家校协作机制,创建智能化、个性化的家庭教育引导平台,提供科学的资源和支持。信息技术和教育数据的应用,可以实现精准化的引导和动态的反馈,更有利于家长对学生进行学习和生活方面的引导,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融合,让小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全面均衡发展,实现优质教育和教育公平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黄丹 , 黄正明 , 付桂兰 , 等 .“ 双减” 背景下小学生家长家庭教育指导需求分析与对策建议 [J].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2,(03):30-39.

[2] 吴萍.“双减”政策背景下家庭教育面临的新挑战与新机遇[J].内蒙古教育 ,2023(3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