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会计课程思政研究的文献计量学与可视化分析

作者

任婧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 财务及资产管理处 河北石家庄 050800

引言

2020 年 5 月,教育部发布《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并要求高校依据课程类别与专业特点分类制定实施方案。[1] 近年来,教育各领域将立德树人理念融入教育各环节,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效。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不仅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这些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大思政课”、课程思政等育人方式的有机结合,而目前,会计课程思政建设仍面临诸多困难与挑战。因此,深入探究会计课程思政的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持续提升其建设质量,对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及课程思政研究的深化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1. 数据来源

使用中国知网高级检索功能,按主题进行检索,将第一个主题词设置为“会计”,第二个主题词设置为“思政”。来源类别选择“全部期刊”,剔除掉与本研究无关的文献及重复文献后,将时间切片选择为2000 年-2024 年,共计得到1408 篇学术期刊论文作为样本数据。

2. 研究方法

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通过引文分析、共被引统计、主题聚类和关键词频率计算等方法,深入解析特定研究领域的发展现状、热点方向及未来趋势,帮助研究者从大量文献中提取核心信息,将复杂数据转化为直观的图表。本文使用当前主流的CiteSpace软件进行科学计量研究,该软件能够将机构合作、学者合作、关键词共现、文献共被引等关系以可视化图谱形式呈现,构建出层次分明的知识网络,便于读者快速识别研究热点和学科前沿。

本研究采用 CiteSpace 6.3.R1 版本,对 2000 年至 2024 年间发表的 1408篇中文文献展开分析,从发文数量变化、作者分布、研究热点演变及发展趋势四个方面进行量化统计,总结近 25 年来国内会计课程思政领域的研究重点变化与前沿发展方向。

二、会计课程思政的研究现状概述

1. 发文时间和发文量

以会计课程思政为主题的论文发文量在 2000-2024 年间呈现明显的阶段性演进特征,在 2000-2018 年间,发文总量仅 23 篇,年均 1.2 篇。反映出该时期该领域尚处学术关注度较低的理论探索阶段。2019 年成为关键的转折点,年度发文量骤增至 65 篇,较前一年增长 3.6 倍。这一显著变化与党的十九大报告(2017 年)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2016 年)提出的“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政策导向密切相关,体现出政策实施与学术产出之间的响应关系。2020 年发文量持续攀升至 160 篇,较 2019 年增长 146%,标志着该领域正式进入快速发展期。政策引导与学科建设的双重驱动,促使会计专业教育与思政要素的融合研究成为学界热点。2021 年后发文量进入高位稳定期,年均发文量在 290 篇以上,尽管 2022-2023 年出现小幅波动,但2024 年回升至 293 篇,表示该领域研究已形成规模化的学术产出能力。这一平稳态势说明,会计课程思政研究正从数量扩张转向质量提升阶段,研究焦点向教学实践、评价体系等纵深领域延伸。

2. 发文作者及合作网络分析

通过对研究文献作者的深入分析,能够有效辨识该领域的核心研究者及其合作网络。本研究运用 CiteSpace 科学计量工具,将文献样本数据导入系统后,以 Author 为分析单元,通过可视化技术生成了会计课程思政领域的学术合作网络图谱。通过图谱可视化呈现(图略),节点大小与作者发文量呈正相关关系,连接线表示作者之间的科研协作关系。董必荣和张静拥有最大的节点,即 6 篇的最高发文量;其次为肖琼 5 篇的发文量,王晓菁 4 篇的发文量。作者共现网络中 N(节点数量)为 234 个,E(连线数量)为 62 条,代表 234 位作者中只存在 62 项合作关系,Density(密度)仅为 0.0023,表示该研究领域作者整体上呈分散状态,彼此间缺乏有效的合作。

三、会计课程思政的研究热点分析

1. 关键词共现分析

从关键词共现图谱中可以直观看出某一期间的研究热点,每一节点表示一个关键词,节点大小表示关键词出现的频次,节点越大,频次越高。节点之间的连线表示关键词的共现关系,连线粗细与关联关系成正比例变化。在会计课程思政的关键词共现图谱中(图略),“课程思政”作为核心关键词最为显著,“会计专业”“教学改革”“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教学设计”“基础会计”等关键词在周围依次排列。

2. 关键词聚类分析

关键词聚类旨在通过集群的形式反映出关键词的聚合结构性特征,一般而言,聚类序号与受关注度正相关,序号数值越小,受关注度越高,越重要。通常认为,当模块值(Q 值)超过 0.3 时,意味着聚类结构显著;而平均轮廓值(S 值)若大于 0.5,则表明聚类合理,若超过 0.7,则说明聚类结果具有高度说服力。采用对数似然比法(LLR)对关键词进行聚类整理,可以呈现会计课程思政研究领域的类别,共得到9 个聚类结果,分别是0# 课程思政、1# 人才培养、2# 会计专业、3# 教学改革、4# 财务会计、5# 高职院校、6#思政教育、7# 新商科、8# 专业思政。Q=0.3566、S=0.7355,聚类结果较为理想。

四、会计课程思政的前沿趋势分析

1. 关键词突现分析

突现词是指在短时间内,学者使用频率骤增的关键词。关键词突现图谱能够显示文献被引频次突增或突减的情况,从而展示会计课程思政领域的阶段性前沿研究。在 CiteSpace 软件中,选择 "Burstness" 标签,令 Y[0,1]=0.4,刷新后得到 12 个突现词。在关键词突现图谱中,"Strength" 指标用于表征关键词的突现强度,其数值与研究的创新性和前沿性呈正相关关系。"Year" 指标记录关键词首次在文献中出现的具体年份,"Begin" 和 "End" 则分别标示该关键词成为研究热点的起始和终止年份。

从关键词突现图谱可以看出(图略):第一,从突现强度来看,“会计专业”和“会计”具有最大的突现强度,由于本文使用“会计”作为检索主题词,所以不再考虑这两个关键词。其次是“职业道德”这一关键词,具有3.01 的突现强度,说明学界对会计职业道德关注度较高。张雨萌等(2020)认为“对于会计学专业来说,教师若没有关注学生对于会计行业职业道德的领悟,这样很容易导致会计人才出现丧失基本道德底线的现象。”[2] 殷俊明等(2021)认为“职业道德问题始终贯穿于会计执业过程中的各种职业判断、权衡决策。

从突现时间上看,最早出现的突现词是“职业道德”,且作为研究热点的持续时间最长,从 2010 年一直延续至 2021 年;“高职院校”紧随其后,自2015 年成为突现词后,研究热度持续了3 年。近3 年来,“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成为学者们的研究热点,这说明会计课程思政研究正在从理论研究层面向教学实践层面转变。刘慧等(2023)提出基于 OBE 理念构建会计专业思政课程群教学模式,认为这样有利于课程思政的系统性规划和建设,又便于发挥课程思政整体性育人功能。[4] 柳燕奇(2022)提出在混合式翻转课堂中融入更多学生实践活动,采用案例教学法、课堂讨论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5]

从突现词的研究时长来看,大多为两年,这说明会计课程思政领域研究内容丰富、发展更新速度较快。

2. 关键词时间线图谱分析

关键词时间线图谱是一种有效展示研究领域年度新增关键词及其聚类归属的可视化方法。在 CiteSpace 6.3.R1 软件中,将节点类型设置为keyword,点击Timeline View 按钮,即可得到关键词时间线图谱(图略)。

从关键词聚类来看,“课程思政”研究的关键问题包括“课程教学”“新时代”等;“人才培养”研究的关键问题包括“大数据”“数智时代”等;“教学改革”研究的关键问题包括“实施路径”“立德树人”等;“财务会计”研究的关键问题包括“教学方法”“教学设计”等;“高职院校”研究的关键问题包括“课程改革”“职业教育”“岗课赛证”等。

从学术研究的发展脉络来看," 课程思政 " 与 " 会计专业 " 构成了当前研究领域的两大核心关键词,并由此衍生出诸多研究热点。在新文科与新商科建设的宏观背景下,学界的研究焦点主要集中于教学改革实践领域,着力探索将立德树人理念与思政教育元素有机融入会计专业课程教学的路径与方法。值得注意的是,高职院校会计课程思政建设作为职业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受到了研究者的重点关注。与此同时,在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大数据技术的高速发展促使学者将 " 大数据 " 与 " 数智时代 " 作为关键研究议题进行深入探讨。基于现有研究趋势可以预见,在未来一段时间内," 大数据 "与" 数智时代" 仍将持续作为该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结论与展望

通过对我国2000 年到2024 年会计课程思政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从发文量的时间分布来看,近五年来呈现出显著的规模化增长趋势,且预期这一增长态势仍将持续。这一现象与国家对教育领域的政策引导和规划部署密切相关。自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围绕建设教育强国目标进行了一系列系统性部署,为教育领域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政策导向。在此背景下,全国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并贯彻相关精神,推动了相关研究的快速发展,促使学术界围绕教育强国建设、课程思政等主题涌现出大量研究成果。这种发文量的增长反映了政策对学术研究的驱动作用,也体现了学术界对国家战略需求的积极响应。

(2)从研究现状来看,高产作者的数量相对较少,且研究合作关系较为薄弱,整体协同研究能力有待提升。为进一步推动研究的深化与发展,未来应着力加强研究机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例如通过搭建线上学术交流平台、组织线下专题座谈会等形式,促进院校间的资源共享与协同创新。

(3)当前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教学模式”与“案例教学”两个方面,这一趋势表明研究者正积极探索并推动教学新方法与新模式在会计思政教育实践中的应用。“新时代”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领域。数智化与大数据作为新时代的重要特征,正在深刻影响会计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发展方向。可以预见,未来该领域的研究将进一步聚焦于如何将数智化技术有效融入会计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体系,探索其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育评价中的创新应用,以推动会计人才培养与思政教育的协同发展。这一研究方向不仅契合新时代的发展需求,也为会计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与实践路径。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 [EB/OL].(2020-06-01)[2025-04-01].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

[2] 张玉萌 , 宋媛媛 , 陈博 . “课程思政”视角下高校会计学专业的职业道德培育探究 [J]. 智库时代 , 2020, (10): 153-154.

[3] 殷俊明 , 张兴亮 . 会计学“专业思政”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J].财 会 通 讯 ,2020,(15):163-166+176.DOI:10.16144/j.cnki.issn1002-8072.2020.15.035.

[4] 刘慧 , 李晨 . 基于 OBE 理念的专业思政课程群教学模式构建研究——以会计学专业为例[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23,39(05):25-28.

[5] 柳燕奇.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路径探索——以“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课程为例 [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22,(08):81-86.

作者简介:任婧(1995—),女,汉族,河北邢台人,硕士,讲师,中级会计师,从事会计职业教育研究。

基金项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研究课题和课改课题“红色会计文化融入高职会计课程思政建设研究”(编号:SZJY202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