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学习任务群下小学语文高段情境写作教学策略探索

作者

王敏

山东省济宁市实验小学 272000

在语文学科中,写作是学生语言表达、思维建构和情感交流的综合体现,也是语文核心素养落实的重要环节。然而长期以来,小学阶段的写作教学常存在目标分散、任务孤立、内容形式单一等问题,学生的写作学习往往呈现出被动化、功利化的倾向。尤其是在小学高段,随着学生认知水平与语言能力的提升,他们对写作学习的要求不再局限于单纯的文字输出,而是更关注写作与生活、学习的联系,以及语言表达背后的逻辑思维。

一、学习任务群的内涵与价值

学习任务群是基于任务驱动的学习组织方式,其核心是通过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学习任务建构整体化的学习体系,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现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与价值塑造的综合统一。学习任务群具有整体性。它不是孤立任务的简单集合,而是以明确的核心目标为指引,将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任务进行有机整合,形成递进有序的学习链条。这样一来,学习目标由零散走向聚合,学生能够在连续性的学习中逐步积累并内化所需的能力。学习任务群强调情境性。其任务设置通常源自真实或拟真的学习与生活情境,使学生能够在语境化的环境中理解知识、运用语言,避免学习与现实脱节。这种情境化特征与语文写作教学的本质需求高度契合,有利于学生写作动机与体验的生成。学习任务群突出生成性。它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建构和意义生成,而非仅仅追求知识的被动接受。通过任务驱动与多环节设计,学生不仅能够形成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还能够在探索和表达中实现能力与思维的提升[1]。

二、学习任务群下小学语文高段情境写作教学策略

(一)整体统筹,构建任务群式的写作学习目标

在学习任务群的框架下,小学语文高段写作教学目标的确立应当突破传统的分散式与技能化倾向,转而追求整体性与系统性。写作教学目标不仅是知识点的积累或技巧的掌握,更是语言、思维、情感、审美与价值观的综合培养。因而,整体统筹的首要任务在于明确写作教学的核心指向,使任务群在目标设计上保持一致性与聚合性。目标的确立要兼顾语言表达的准确性、逻辑思维的严密性与审美情趣的生成性,从而形成写作素养的全景性结构。整体统筹要求将宏观目标科学分解为层次化的子目标,并通过任务群的组织方式使各子目标形成有机衔接。子目标既是阶段性的达成点,又是通向整体目标的支撑环节。不同层次的目标应当体现出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表及里的发展规律,使学生在逐步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逐步实现写作能力的跨越。这样,写作教学不再局限于孤立的短时训练,而是融入一个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学习体系之中。整体统筹还应强调目标的综合性。写作并非单一的技能操作,而是语言与思维的结合,是个体经验与社会文化的交融。因此,目标设计应当兼顾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不仅要关注学生能否正确表达和规范书写,更要关注其能否通过写作展现思想深度、形成个性化的表达,并在表达中实现对文化价值的理解与认同。这种综合性取向,能够引导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获得更为深刻的学习体验[2]。

(二)创设情境,增强写作任务的真实感与体验感

写作的发生离不开语境,而学习任务群的特征之一正是情境化的学习环境。小学高段学生正处于思维能力逐渐发展、语言表达逐渐成熟的阶段,他们对写作的兴趣和动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任务所呈现的真实感与体验感。因而,创设情境不仅是教学的形式安排,更是激发学生写作需求、实现写作价值的重要途径。情境的创设首先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小学高段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仍需要借助具体的环境和情境来激活语言建构。教师在设计写作任务群时,应当构建一种能够激发学生思考与表达的情境,使学生在进入该语境时自然而然地产生表达的欲望与动力。只有当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写作内容与学习生活的联系时,他们才会主动地建构语言、组织思维,从而增强写作的真实感。情境应当具有生成性与开放性。在任务群的进程中,情境不是静止的,而应当随着任务的推进不断延展与变化。通过逐层递进的情境设置,学生能够在不断变化的语境中深化认知、拓展思维,逐渐形成更高水平的表达能力。同时,开放的情境能够为学生提供多元的表达空间,使其在写作中展现差异化的理解与表达,从而提升整体教学的有效性。

(三)任务驱动,构建层级递进的写作活动链

学习任务群的最大特征是任务的驱动性,而在小学语文高段的写作教学中,任务驱动的有效性体现在构建层级递进的活动链条。通过任务链的设计,学生能够在持续性、层次化的写作活动中逐步深化理解、提升能力,实现从单点技能到整体素养的转化。任务链的设计应当突出层次性。低层级任务主要指向基础能力的培养,包括词句运用、段落建构等方面;中层级任务则注重逻辑思维与篇章结构的形成;高层级任务则要求学生进行更为综合的表达与创造。这种分层递进的任务链条能够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写作规律,避免因目标跨度过大而导致的学习挫败感,也避免了因任务过于简单而带来的学习停滞。任务链必须体现连续性。任务之间应当具有逻辑关联,使学生在完成前一任务的过程中获得的经验与技能,能够自然迁移到后一任务中加以运用。连续性的设计不仅使学习过程完整、连贯,还能帮助学生形成系统化的写作思维,从而在不同层次的写作活动中实现能力的稳步提升。任务链应当强调综合性。写作活动链条不仅仅是语言技能的累积,更是语言、思维、情感与价值的统一建构。因而,任务链的设计要兼顾多维目标的落实,使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既能锻炼表达能力,又能提升思维品质,并在表达中感受到文化的价值与语言的魅力。这种综合性取向能够使写作教学真正超越单纯的技能训练,转向全面素养的培养。

三、结束语

总的来说,学习任务群理念的引入为小学语文高段的写作教学提供了新的路径。通过目标的整体统筹、情境的真实创设与任务链条的层级递进,写作教学能够形成一个系统化、生成化的学习过程。这不仅有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更有助于其思维品质、审美素养与价值观念的形成,从而推动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落实。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应进一步深化学习任务群与情境写作的融合研究,探索如何更科学地设计目标体系、情境语境和任务链条,以构建更加完善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模式。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学生从“会写”到“善写”的转变,使语文学习回归其作为语言与思想载体的根本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继芳 .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小学语文中高段大单元教学实践策略研究 [J]. 2024(4):115-118.

[2] 苏珂 . 学习任务群视域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探究 [J]. 启迪与智慧(下), 2024(7):0079-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