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 双减” 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 分层设计” 的优化与落地

作者

张洋梅

广元市利州区三堆小学 628000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学生内化知识、提升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双减”背景下,传统的作业布置模式暴露出缺点:内容单一、层次单一,重数量、轻质量。面对基础、兴趣和能力各不相同的小学生,这样的“一刀切”作业设计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也不利于学生积极对待数学学习。把分层设计理念引入进去,可以用来解决这个问题。分层作业通过差异化的目标、内容和难度设置,使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范围内获得满足感和提升空间。

一、“ 双减” 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现状分析

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开始引起关注。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给学生分层时,往往把成绩当作划分学生层次的主要甚至唯一依据,过于依赖考试成绩这一指标,却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兴趣等重要因素。目前,作业设计总体上已有一定改进,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另一方面,作业布置形式单调,大多为传统的机械题型,缺乏实践性和探究性。作业布置数量减少了,质量层次性不足,缺少针对学生差异设计的有效的题型 [1]。同时,有些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过分追求考试分数,没有关注作业能否引发学生兴趣、提升学生思维能力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分层作业设计的理论基础

(一)教育公平与因材施教理念

分层作业设计的首要理论依据是因材施教和教育平等的理念。教育公平不仅是对学生受教育机会上的平等提出要求,也是对不同学生学习过程中个性化需求的关怀。让学生能在适合自身发展的层次上进步。因材施教的理念就是要根据不同学生成长的特点为他们制定不同的作业,以帮助他们的学习,使作业能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工具。分层作业就是依据这一理念,考虑学生的学习水平、能力特点和认知需求,设置难易程度不同的作业,在公平的环境下满足个体差异,完成育人任务。

(二)最近发展区理论

分层作业设计的重要理论依据还有最近发展区理论。该理论指出,学生的学习发展处于现有水平与潜在水平之间,教师的有效引导可以帮助学生跨越最近发展区,实现知识和能力的提升。分层作业的设计也正是建立在此种理论的基础上的,即设置不同层级的作业任务,让学生在挑战的过程中,激发自身的潜能。低层次的作业能够夯实基础,高层次的作业促进学生深层次思考,因而满足学生各个阶段发展需要。利用这一理论可以分层布置作业,既能提高学习效果,又能帮助学生成长,逐步提高学习和思维发展的水平。

三、“ 双减” 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优化策略

(一)明确分层目标,科学制定标准

在“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首先要确定目标,即作业要层次分明、定位准确。分层目标应既体现基本要求,又考虑提升需求,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水平。科学地制定标准是实现分层目标的重要保证,综合考虑课程标准、学科核心素养、学生的特点,把作业分为不同层次。基础层作业侧重于概念和运算法则的理解;提高层次的作业重在逻辑思维及应用能力的发展。以科学、合理的目标、标准开展分层作业可以助力教师开展精准教学,让学生在适合自己的学习梯度里前行。

例如,小学数学人教版《角的度量》教学中,在进行课堂教学时,首先要依据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认知能力,确定分层次学习的目标。基础层作业以角的识别、度数测量、基本运算为主,保证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点。提高层作业设置角的综合测量及简单的应用题,培养学生逻辑推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拓展层作业加入具体的情境和探索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去分析、研究。教师通过科学制定分层标准,可为每个学生小组布置合适的作业,让每位同学在各自的学习阶段都能有效提升,同时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实现减负增效的统一。

(二)丰富作业形式,提升学习趣味

优化小学数学分层作业需要在难度层次的基础上,重视作业形式的多样化、有趣味性。丰富作业形式,突破传统的笔头练习,将探究性任务、开放性问题、生活化应用等融入作业,使作业更具吸引力和实用性[2]。多样化作业的设计可以使学生在不同的层次上体验到多样的学习,在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也开发了他们的数学思维。作业形式的创新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做作业时具有积极的探索意识,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数学的学习。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公顷和平方千米》教学中,教师设置基础层作业来巩固概念和运算技能;在提高层作业里安排情境题,如测算操场或小区绿地的面积等;在拓展层里给出开放性任务,让学生来虚拟规划一片农田或一个公园的土地分配,增强创造性思维。通过丰富作业的形式,作业除了包含基本的练习以外,还融入了实践探究、生活情境等类型,让学生在不同类型的作业中产生兴趣,并且提高参与度,进而使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由被动变主动,并且富有趣味性。

(三)强化过程评价,注重多元反馈

在层次作业设计中,评价机制的改善很关键。强化过程评价是不仅要看学生做完作业的结果,还要看他们做作业过程中所用到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学习态度。建立多元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全面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发现并给予针对性指导。注重多元反馈,即教师、学生和家长要互动起来,形成一个支持学生成长的合力。教师借助多元反馈可以有效地调节作业的设计和教学策略,学生也可以通过反馈明确自己要学什么,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业能力,从而把分层作业的教育价值展现了出来。

例如,小学数学人教版《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中,在基础层作业里面,老师会用书面形式的练习检测大家对小数加减法到底有没有掌握,课上随时检查并给予一些有针对性的意见;提高层作业里就请大家写写自己的计算步骤和方法,看看哪些地方有问题,注意计算的过程是否正确、解法是否合理;至于拓展层作业呢,就会把大家分成小组然后一起讨论问题并最终展示出来给大家看,让其他同学来评价你们是怎么想出解题办法的,老师再给每个孩子多方面的评价意见。加强过程评价以及各种反馈,学生可以很快知道自己哪方面存在不足以及擅长的地方,老师们也可以通过反馈来修改自己的上课教学,做到针对性教学,最大程度发挥作业的育人功能。

结论:

“双减”背景下,对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进行优化和落实,是减轻课业负担、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未来的作业设计应更加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科学地设置分层目标,丰富作业的形式,强化过程的评价,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及校本教研资源,提高作业设计的智能化水平和效率。通过家校协同、教师专业发展与创新实践相结合,分层次作业更好地服务于小学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的提高,并且为小学数学教育高质量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奚杏 .“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探究 [J]. 中国教育学刊 ,2024(S2):66-68.

[2] 李慧红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方法探究 [J].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4(28):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