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双减政策赋能学生英语核心素养全面提升
杨周
四川省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县街小学 614300
引言:
“双减”政策的实施,为小学英语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确保甚至提升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小学英语外研版三年级起步教材为依托,探讨如何通过教学策略的创新,实现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一、双减政策下小学英语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小学阶段作为英语学习的起始阶段,对于学生后续英语能力的发展至关重要。外研版三年级起步教材以生动有趣的内容,贴近生活的场景,为学生的英语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教材资源,通过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
二、当前小学英语的教学现状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提升。部分教师过于依赖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忽视了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文化意识的培养。同时,由于对“双减”政策理解不够深入,一些教师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也无意中削弱了对学生英语能力的全面培养。因此,探索符合“双减”政策要求的教学策略,对于提升学生英语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三、以双减政策赋能小学学生英语核心素养全面提升的策略
(一)情境教学法
在英语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犹如一把神奇的钥匙,开启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提升的大门。它通过创设生动的语言情境,将学生带入一个仿佛真实的英语交流世界,让他们在情境中自如地运用英语进行交流,从而达到提升语言运用能力的目的。
以教授外研版三年级起步教材中的“Hello!”一课为例,教师精心创设了一个模拟的学校场景。这个场景并非简单的布置,而是包含了教室、操场等多个元素,力求还原学校生活的真实面貌。当学生们置身于这样的场景之中,他们仿佛真的来到了学校的各个角落,开始了充满趣味的英语学习之旅。
学生们被分成小组,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如学生、老师等。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他们开始运用所学的问候语进行交流。这种互动式的学习方式充满了乐趣。例如,一个扮演学生的孩子看到“老师”走进教室,会很有礼貌地说:“Hello, Miss Li.” “老师”则会微笑着回应:“Hello, Tom. How are you?”这样的对话在场景中不断上演,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问候语的基本用法。
(二)文化渗透法
英语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英语教学中,采用文化渗透法是一种极具智慧的教学策略。这种方法让学生在掌握英语语言知识的同时,深入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从而有效地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例如,以“Colours”一课为例,颜色在英语文化中有着各种各样独特的含义和表达方式。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这些有趣的文化习俗。比如,“green - eyed”这个短语,它并不是简单地描述眼睛的颜色是绿色的,而是表示嫉妒。这一表达背后蕴含着英语文化中对绿色的某种特殊联想。还有“blue Monday”,它可不是指蓝色的星期一这么简单,而是表示糟糕的星期一。在英语文化中,蓝色常常与忧郁、沮丧等情绪联系在一起。
通过这样的文化知识渗透,学生们的学习体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他们不再仅仅局限于记住颜色的单词,如 red、blue、green 等,而是深入了解到这些颜色在英语文化中的特殊意义。这种对文化内涵的理解有助于学生在今后的跨文化交际中避免误解。例如,在一些英语国家,如果不懂这些关于颜色的文化习俗,可能会在交流中产生误会。
从更广泛的角度来看,文化渗透法能够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枯燥的语言知识可能会让他们感到乏味。但是一旦引入了文化元素,就像给平静的湖水投入了一颗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学生对这些充满趣味和文化差异的知识充满了好奇,这种好奇会转化为他们学习英语的动力。
同时,文化渗透法也有助于学生形成全球视野。在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习俗和表达方式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接触到不同的价值观、生活方式等。他们开始意识到世界是多元的,不同的文化有着各自的魅力。这种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包容,是现代社会中非常重要的一种素养。
(三)项目式学习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参与具有实际意义的项目活动,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项目活动,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提升英语核心素养。
例如,在教授“Food”一单元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制作英文菜单”的项目。学生们需要分组合作,根据所学的食物词汇和句型,设计一份英文菜单。这个项目不仅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英语知识,还需要他们进行团队协作和创意思考。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头脑风暴,讨论菜单的设计元素,如颜色、字体、图片等。学生还可以通过调查问卷或访谈的方式,了解不同人群对食物和菜单设计的偏好。
在项目完成后,每个小组可以展示他们的英文菜单,并解释设计理念和选择理由。其他小组可以提出问题或给予反馈,促进相互学习和交流。
通过这个项目,学生们在实践中学会了如何运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他们不仅巩固了所学的食物词汇和句型,还提升了团队协作能力、创意思维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这种项目式学习的方法,不仅使英语学习变得更加有趣和有意义,还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结束语:
“双减”政策的实施为小学英语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创新教学方法,全面提升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通过情境教学法、文化渗透法和项目式学习等策略的实施,我们不仅可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英语教学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 吴云开 , 陈惠莉 , 林鉴 , 林玉琴 .“双减”目标下初中英语思维型单元作业的设计策略 [J]. 福建教育 ,2021(37):47-50.
[2] 何滟秋 . 立足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开展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探究[J]. 校园英语 ,2021(34):12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