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工科类教材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建议
程福平
高等教育出版社上海出版事业部高职工科分社 上海市 虹口区 200081
一、引言
在当前全球化步伐加快、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高职工科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广阔的发展机遇。根据教育部发布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精神,高职工科教材课程的思政建设被赋予了更加突出的重要性。本文旨在深入剖析高职工科教材课程思政建设的时代背景和重要意义,着重强调在新时代背景下,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高职工科教育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教育部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课程思政建设是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高职工科教材课程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思政建设显得尤为关键。通过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高职工科教育,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还能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高职工科教材课程思政建设的现状分析
在当前的教育体系中,高职工科教材课程与思政教育的结合程度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一些课程已经成功地将思政元素融入其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特色和优势。这些课程通过巧妙的设计和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能深刻理解和吸收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这种成功的融合不仅提升了学生的思想觉悟,还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然而,与此同时,也存在着一些课程在思政教育的融入方面相对滞后。这些课程要么在渗透思政教育方面力度不够,要么存在明显的两张皮现象,即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内容之间缺乏有机的结合。这种现象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将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融会贯通,从而影响了思政教育的实际效果。
除了课程内部的差异,资源分配在高职工科教材课程思政建设中也存在不均衡的现象。一些学校和专业由于资源相对充足,能够较为顺利地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这些学校通常拥有较为完善的教学设施、丰富的教学资源以及高水平的教师队伍,能够为课程思政的实施提供有力的支持。相反,另一些学校和专业则因为资源匮乏而难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这些学校往往面临着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施陈旧、教学资源不足等问题,导致课程思政建设难以有效开展。
三、高职工科教材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建议
在挖掘课程思政内容的过程中,确保所涵盖的知识点与实际应用之间保持紧密而直接的联系至关重要。这要求教师在教材中应当避免使用比喻或其他修辞手法进行牵强附会的解释。唯有当教育真正实现了课程内容与思政元素的深度融合,才能确保课程思政的教学成效,培育出的学生不仅拥有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而且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这样的复合型人才,方能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有效应对各种挑战,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作出积极的贡献。高职工科教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1. 注重科学精神的培育
科学精神的培育是高等工科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其目的在于培养能够承担国家重任的卓越工匠。科学精神不仅是教育的核心内容,更是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基石。思政教育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实践科学精神,从而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走得更远。通过将思政教育融入工科教学,学生能够更深刻地体会到科学探索过程中的艰辛与乐趣,进而激发他们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激情。这种教育方式不仅让学生在理论学习中获得知识,更在实践中培
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
2.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为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教材要鼓励他们在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勇于尝试新的方法和思路。这意味着要培养他们敢于挑战传统观念和现有技术局限的勇气,使他们能够不拘泥于传统的思维模式,而是勇于探索未知的领域。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将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提出独特的见解和解决方案,从而推动知识和技术的进步。为学生创造一个开放和包容的环境,让他们在尝试新事物时不会受到过多的限制和批评,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创新精神。
3. 培养学生的社会担当
高职工科教育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要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更要积极承担起社会责任。应当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到,科学技术的进步不仅仅是为了推动经济建设,更是为了实现环境保护、促进社会进步和提升人类福祉。通过课程设置、实践活动和科研项目,高职工科教育应培养学生具备全面的科学素养,使他们能够在未来的工作中,不仅追求技术创新和经济效益,还要关注科技成果对环境和社会的长远影响。这样,高职工科教育才能真正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培养出既有专业技能又有社会责任感的未来科技人才。
4. 创新教学方法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教材还应当挖掘和利用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创新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能够深刻理解其背后的社会价值和伦理意义。最后,构建一个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也是不可或缺的,这一体系应当能够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在知识掌握、技能应用、创新能力和道德素养等多方面的能力和表现,避免单纯依赖考试成绩来衡量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结论与展望
高职工科教材课程思政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作者、学校以及出版社的共同努力。通过注重科学精神的培育、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担当以及创新教学方法等多方面的探索与实践,逐步构建起一个完善的课程思政体系,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有力的支撑。未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科技的不断发展,高职工科教材课程思政建设将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应当保持开放的心态,积极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不断优化和完善我们的教育体系,为培养更多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参考文献
[1] 曾繁玲 , 欧星 . 新时代高职工科类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建设研究[J].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3,(04):111-113.
[2] 卞青青 , 苏江 , 柳英杰 , 等 . 数字赋能背景下高职工科课程思政建设与实践——以“机械基础与创新设计”为例 [J]. 互联网周刊 ,2023,(21):86-88.
[3] 王亮军 , 沈丽琴 , 金立艳 , 等 .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工科“课程思政”建设探究 [J]. 南方职业教育学刊 ,2022,12(02):65-71.
[4] 丁敬保 . 高职工科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问题解析与路径研究[J].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22,24(04):26-30.
作者简介:程福平(1984-02)男,汉族,江西省景德镇市,硕士,分社长,副编审,研究方向:教材建设、课程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