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混合学习环境下高校自主学习平台构建研究

作者

徐佳峰

1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广州),广东广州,510663

正文部分: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发展与教育数字化转型,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面临变革。混合学习融合线上线下教学优势,以灵活、个性化等特点成为高校教学改革重要方向 [1],而自主学习作为提升学生能力的核心环节,其实现路径与载体备受关注 [2]。高校承担培养创新人才使命,但传统教学在时空、个性化供给、资源整合上的局限,难以满足学生需求 [3]。后疫情时代,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成常态,构建优质自主学习平台成为高校教学改革重要课题,该平台是混合学习的核心支撑,可整合资源、优化教学。目前部分高校虽探索平台建设,但在功能、资源、技术、管理等方面存问题,影响效果。基于此,本文将围绕混合学习与自主学习平台内涵,分析平台构建的现实必要性,结合现状问题,从技术、内容、管理维度提出构建策略,为高校平台优化升级提供参考,助力混合学习在高等教育深度应用。

二、混合学习与自主学习平台概述

(一)混合学习

混合学习是基于对学习者特征、学习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系统分析,结合传统教室授课和在线学习平台的教学模式 [4]。混合学习通过“线上自主建构 + 线下互动验证”的闭环设计,既规避了传统课堂的时空束缚,又弥补了纯在线学习中师生、生生交互不足的缺陷,更符合高等教育对知识系统性与能力实践性的双重要求。

(二)自主学习平台

自主学习平台是指学生以兴趣爱好为基础 , 以自主学习为启发点 ,教师以知识点为中心 , 能力测试为手段 , 提供的一个集教、学、练等为一体的学习平台 [5]。混合学习环境下的平台以学为中心,支持学习者自主规划学习目标、选择学习内容、调控学习过程并评估学习效果。随着智慧教育理念推进,平台依托学习分析技术实现个性化资源推荐,基于行为数据生成学习者画像与诊断报告以提供精准建议,从单纯工具型平台演进为集资源整合、智能服务、生态构建于一体的智慧学习中枢,直接影响混合学习的实施效果。

三、高校自主学习平台的构建现状

(一)高校自主学习平台建设取得的成就

随着教育信息化战略推进,我国高校自主学习平台建设成效显著。应用范围上,已从少数试点院校扩展至全国各类高校,覆盖公共基础课、专业核心课、通识选修课等领域,成为日常教学重要部分,学生使用率与活跃度持续提升;功能建设上,从单一资源存储升级为集课程学习、作业提交、在线测验、互动讨论、成绩管理于一体的综合系统,可基本满足线上自主学习全流程需求;技术应用上,云计算、移动互联普及提升了平台稳定性与访问便捷性,部分高校还尝试引入人工智能开展个性化学习推荐,技术支撑作用愈发凸显。

(二)高校自主学习平台面临的挑战

虽然高校自主学习平台建设有进展,但仍然存诸多挑战。技术上,现有平台对虚拟仿真实验、沉浸式学习等复杂场景支撑有限,人工智能、大数据与教学场景融合尚处初级阶段,技术赋能作用未充分发挥;资源整合上,不同部门、课程的资源分散孤立,各平台数据标准不统一、接口不通,形成信息孤岛,阻碍资源高效流动共享;此外,资源数字化更新滞后于学科发展与市场需求,部分资源内容陈旧、形式单一,难以满足学生对高质量、时效性资源的需求,制约平台教学效果提升。

四、混合学习环境下高校自主学习平台的构建策略

(一)技术支持方面

随着教育信息化战略推进,我国高校自主学习平台建设成效显著。应用范围上,已从少数试点院校扩展至全国各类高校,覆盖多课程领域并成为日常教学重要部分,学生使用率与活跃度持续提升;功能建设上,从单一资源存储发展为集课程学习、作业提交、在线测验等多功能的综合系统,可满足线上自主学习全流程需求;技术应用上,云计算、移动互联普及提升了平台稳定性与访问便捷性,部分高校还尝试引入人工智能开展个性化学习推荐,技术支撑作用愈发凸显。

(二)内容资源建设方面

混合学习环境下,高校自主学习平台的内容资源建设须围绕线上线下融合需求,构建多层次、动态化的资源体系。一是以学生为中心整合资源,涵盖电子书籍、在线课程等,适配课堂教学与自主学习需求,兼顾学历与非学历教育;二是严控质量,联合专家与行业机构设计资源,确保符合规范且体现前沿动态;三是开发多媒体资源,将知识点转化为视频、动画等形式,同时搭建共创共享社区,鼓励师生分享素材。

(三)运行管理方面

构建“多方协同、数据驱动”管理模式。明确各方职责,形成联动机制;建立资源动态更新机制,结合学科与行业变化定期更新,鼓励教师转化科研与实践成果;优化反馈评价体系,多渠道收集意见并以大数据分析形成报告,支撑平台优化;制定五年规划,布局前沿技术功能,确保平台长期适配教学需求。

五、结语

混合学习环境下高校自主学习平台的构建,既打造了新型教学生态,又通过技术赋能与资源整合,推动教育资源精准配置及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本文梳理混合学习与自主学习平台的理论内涵,分析当前平台在技术支撑、资源建设、运行管理方面的现状与挑战,从技术协同、内容优化、机制完善维度提出构建策略。这些策略有望推动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型,为混合学习在高等教育的深度落地及高校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支撑。

参考文献部分:

[1] 郭璨 . 从规制到赋能:面向泛在学习时代的本科教学管理制度重构 [J]. 现代教育管理 ,2022,(01):101-108.

[2] 徐婉怡 , 卢朝佑 . 人工智能赋能成人教育解放的困境与纾解路径 [J]. 成人教育 ,2025,45(08):9-16.

[3] 周佳 , 潘永龙 . 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量子化学的教与学 [J].化学教育 ( 中英文 ),2025,46(12):97-103.

[4] 李军艳 . 混合学习环境下小学数学精准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J]. 河南教育 ( 教师教育 ),2024,(08):71.

[5] 李亚红 . 基于自主学习平台的学生主动学习体系构建 [J]. 邢台学院学报 ,2017,32(04):132-134.基金项目: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混合学习环境下 < 证件安全技术 > 课程自我导向学习模式的构建研究》(2022GJJG467)

作者简介:徐佳峰(1987—),男,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出入境边防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