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差异在中职校英语教学中的融入与传承
张煦
江苏省惠山中等专业学校
引言
在全球化背景下,语言学习不仅是语法、词汇和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的掌握过程,更是文化理解与认同的过程。对于中职校学生而言,英语学习往往存在功利化倾向,主要着眼于应付考试或满足工作岗位的基础需求,而忽视了其作为文化载体的重要功能。然而,在现实的工作环境中,学生在涉外服务、商务交流、国际合作等岗位中,往往会面对来自不同国家与文化背景的交流对象,如果缺乏跨文化理解和文化差异意识,极易出现交际障碍甚至文化冲突。因此,在中职校英语教学中融入文化差异的教育内容,并将其与中华文化的传承结合起来,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升语言交际的实际能力,还能在文化比较中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从而培养符合新时代需求的复合型人才。本文将结合文化差异在中职校英语教学中的作用,深入分析其在课堂中的融入与传承策略。
一、文化差异的内涵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文化差异是指不同国家、地区和民族在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语言习惯等方面的差异性。这种差异在英语教学中表现为语言形式与文化内涵的交织关系。英语作为西方文化的重要承载体,包含了大量与中国文化迥异的社会习俗、历史背景和思维模式。在中职校英语教学中,如果教师忽视文化差异的存在,往往会导致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出现“机械模仿”现象,无法真正理解语用环境。例如,英美国家的礼貌用语、称谓方式、节日习俗都与中国有较大不同,学生如果仅停留在表层理解,就难以在真实语境中实现有效交流。
二、文化差异融入中职校英语教学的必要性
首先,从语言学习规律看,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没有文化背景的支撑,语言的学习就难以实现真正的交际功能。其次,从职业教育的目标看,中职校培养的是面向服务行业和生产一线的应用型人才,他们在未来的职业活动中不可避免地会接触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具备文化敏感性和跨文化沟通能力是职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再次,从价值观教育角度看,在英语教学中融入文化差异,既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和尊重异域文化,又能引导他们在比较中更深刻地认识中华文化的独特价值,从而增强文化自信。这对于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三、文化差异在英语课堂中的具体体现
在中职校英语教学中,文化差异的存在往往通过语言习惯、交际方式和思维模式三个方面得以凸显。在语言习惯层面,英美文化更强调表达的直接性与逻辑性,追求简洁明了的沟通,而中国文化则习惯于含蓄委婉,注重语境和人际关系的平衡。这种差异容易让学生在语用过程中感到困惑,甚至出现不当表达的情况。在交际方式方面,西方文化倾向于平等交流,鼓励个体大胆表达观点,而中国文化更强调礼仪、谦逊与集体意识,因此在对话互动中容易出现表达习惯不一致的现象。在思维模式方面,西方文化倾向于演绎推理与线性逻辑,强调逐步论证,而中国文化则更注重整体把握与辩证思考。这些差异如果能够在课堂中得到有意识的比较与引导,将帮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逐渐建立跨文化理解能力,不仅掌握语言规则,还能在实际交流中灵活运用,避免因文化差异导致的误解,从而提升英语学习的综合效能。
四、文化差异融入与传承的教学策略
在教学策略的设计中,文化元素的突出与融入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教师在规划课程内容时,应在语言知识的呈现之外,有意识地加入英美文化背景的拓展,并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对照中华文化中的相应现象进行比较,从而让学生在差异与共鸣中加深理解。课堂组织应更多采用互动与探究的方式,如通过小组讨论、情境模拟或角色扮演,引导学生在交流中主动表达对文化差异的认识与感受,使文化知识在实践中逐步内化。评价环节也需有所创新,不仅停留在词汇、语法和表达等语言技能的考核,还要关注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与文化理解力的提升。与此同时,可以结合校本课程和校园文化活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英语教学有机结合。例如,在讲解圣诞节习俗时加入春节的文化解读,让学生在双向比较中深化认知,在理解外国文化的同时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与自豪感。这样,英语教学才能真正实现语言与文化的双重育人目标。
五、文化差异与中华文化传承的结合路径
在中职校英语教学中融入文化差异的过程中,更需要突出中华文化的价值与特色,真正做到语言学习与文化认同的同步发展。教材作为教学的重要载体,应在内容设计中体现中华文化元素,教师在讲授西方节日、习俗时,可以有机地引入中国传统节日与民俗活动的文化背景,让学生在比较中感受中外文化的差异与共通。通过这种跨文化的对照,学生不仅能拓展国际视野,还能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与认同。课堂教学还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视频、图片和网络资源引入课堂,以直观的方式展示中外文化,提升学生的感官体验与参与度,从而增强学习的互动性与趣味性。同时,教师的文化素养是保障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只有具备深厚的本土文化积淀和跨文化理解能力,才能在教学中起到示范作用。通过教师的引领,学生能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自觉成为中华文化的传承者与传播者。
结论
在中职校英语教学中,文化差异的引入不仅是一种教学趋势,更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环节。语言学习本身承载着文化意义,若缺乏文化背景的支撑,学生在实际交流中往往难以做到准确理解与灵活表达。通过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文化差异,学生能够在掌握词汇和语法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语言背后的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念,在中外文化的对比中拓展视野,逐步形成跨文化理解与包容能力。与此同时,文化差异的学习也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当他们能够在交流中自如地介绍和传播中华文化时,不仅实现了语言的工具性价值,也承担起文化传递与交流的责任。未来的教学改革应注重信息化环境的支持,通过多媒体资源、虚拟交流平台和实践活动,打造多样化的学习路径,使学生在语言学习与文化体验的融合中成长为兼具国际视野与民族认同的新时代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娜 . 中职英语教学中文化差异的渗透与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 [J]. 职业教育研究 , 2021(6): 88-92.
[2] 王伟 , 张敏 . 文化差异视角下的英语教学模式创新 [J].外语教育 , 2020, 41(3): 112-118.
[3] 刘芳 . 中职校英语教学与中华文化传承的融合路径探究[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 2022(10): 7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