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错题分析对特殊学校聋生数学学习改进的作用探究

作者

易土志

珠海市斗门区特殊教育学校519199

特殊学校听力障碍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普遍存在概念理解不清、运算错误较多的情况,造成知识体系碎片化,解题思路缺乏系统性支撑。基于错题资源的反思性学习,可以促使学生通过不断练习与归纳总结完善数学认知结构。以人教版聋校数学教材为依托,本研究深入挖掘错题分析对特殊学校听力障碍学生数学理解能力和思维品质发展的影响,提出具体实施策略,为特殊学校数学教学提供科学依据。

一、错题分析在七年级聋生数学学习中的基础作用

(一) 提升概念理解的精准性与稳定性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解题效率和解题正确率较低是困扰教师推动数学课堂高效发展的难题。特别是在当前重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学生学科能力的教育环境中,教师更要重视提高学生的解题效率和解题正确率,真正实现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水平的目标。为此,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易错题对学生能力提高、对数学课堂高效构建的重要性,并做到合理利用易错题资源实施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学生接触的有些数学概念较为抽象,导致学生模糊理解概念或对概念掌握不牢固,进而影响后续解题的正确性。错题分析能精准定位聋生对概念的理解偏差,通过针对性讲解与变式练习,帮助厘清概念内涵与外延,巩固对抽象数学概念的认知。

(二) 增强数学思维的逻辑条理性

特殊学校七年级聋生在解答应用题、解方程或者几何变换类问题的时候,经常会表现出步骤跳跃、逻辑混乱以及公式使用错误等状况,这体现出数学思维链并不完整。针对这种情况,在剖析错题的时候,教师应当促使学生细致探究每一步推理背后的理论根基和运算规则,利用连线图、思维导图和表格工具来搭建系统的解题架构,从而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各个部分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及先后顺序,进而加强规范解题的意识。而且要激发学生用数学语言把每个步骤说得详细一些,以改善表达的条理性及其逻辑性。经过不断地练习,学生会慢慢养成系统的思维模式,具备从问题剖析,信息获取,方案规划到最后验证的全流程操作能力,为应对复杂的数学问题创建起牢固的基础。

(三) 增强错误反思能力与数学学习主动性

传统教育模式里,学生犯错时常常把责任推到自己能力不足上,产生回避心理。聋生由于语言表达能力受限,更容易陷入消极应对,慢慢对重复性错误形成适应性钝化。建立起系统的错题分析机制,能帮助学生改变对错误的看法,把错误变成加深理解、提高能力的关键资源。教师要培养学生的“以错促学”思维,设置日积月累、周总结归纳、月度复习等环节,形成基于实践反思的内化体系。举办错题分享会,小组互评或者纠错竞赛之类的活动,依靠集体讨论加强学生的主动纠错意识,改进自我反思能力和内在动力。

二、错题分析在七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实施路径探究

(一) 构建分类管理机制优化错题归纳效果

形成系统的错题管理架构是提升高效错题分析效能的重要途径。教师要按照教材结构和知识点体系,对学生的错题实施科学划分并归纳起来,把运算错误放进“计算模块”,概念理解有误放入“基础知识模块”,解题思路出错归类到“思维能力模块”。在日常教学期间,鼓励学生用专门的错题本或者电子化手段,把每道错题的来源章节,错误类型,修正办法以及复查过程统统记录下来,这样就能提升错题管理的专业水平和规范性。每月定时开展错题本集中讨论,促使学生梳理经常犯错的特性,找到知识上的短板之处,制订个性化的改善计划。教师可以挑选典型的错题创建“错题资源库”,通过反复练习来巩固重点知识点,做到循环往复的学习目的。

(二) 基于教材重难点的错题重构训练研究

人教版聋校数学教材具有系统性和逻辑连贯的特点,这为依托错题开展深入教学给予了大量资源支撑。教师可凭借学生的典型错误来规划“思维迁移”类的任务,通过调整题干参数、重新组合问题结构或者添加限制条件等方式,促使学生完成原题的“变式重构”。如此一来,既可以检测学生对核心概念掌握的程度,又能加强知识迁移能力、关联推理意识以及解题策略改善水平。拿“整式的加减”来说,就括号运算中的常见错误而言,可以采用带有嵌套括号和符号转换的变式练习,从而诱发学生主动修正解题思路并清楚地阐述自己的逻辑依据。这样的重构活动既加深了学生对问题本质的认识,又极大地提高了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通过“举一反三”的训练形式,学生慢慢从纠正单一题目转向在多种情景中主动探索,逐渐形成了更为完整的数学认知框架,提升了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适应性。

(三) 多模态资源助力错题讲评表达形式多样化

在特殊教育学校数学教学中,聋生对图像、动作、演示等视觉资源的依赖程度远高于普通学生。因此,错题讲评环节应注重多模态信息呈现,构建“可视、可感、可操作”的教学环境,从而弥补语言通道受限所带来的理解障碍。教师在讲解错题时,可结合色彩标注对比错误步骤与正解思路,用箭头、符号或变色框突出关键逻辑节点,引导学生理清推理链条。

此外,可以设计“可操作模型”辅助教学,例如利用拼插教具还原代数或几何问题结构,增强抽象知识的具体体验。错题讲评也可以引入学生参与型展示,鼓励学生借助 PPT、绘图纸、微视频或实物演示等方式,主动讲解自己对错题的反思过程与改正方法。这种表达训练不仅能提升其数学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水平,也能增强他们在同伴面前的自信与成就感。

教师还应结合个别化教育原则,为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设计差异化讲评支持,例如对图形认知薄弱的学生配发图形模板辅助理解,对符号易混淆的学生加强结构化笔记训练。通过持续优化多模态表达资源,不仅有助于学生修正错误、建构新知,也为构建包容性更强、交互性更高的数学课堂提供了坚实支撑。

三、结束语

对于特殊学校初中数学而言,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实施错题分析活动,这可是培养学生反思水平、自主建构能力和提高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要想实现这些效果,教师就需要创建出合理的、标准的错题管理机制并设计多种不同的纠错手段,改进表述方式,还要做好经常性的评定工作。通过这种引导使得学生从出错的地方提炼经验教训,并去进一步探究相关问题,就能有效改善对数学知识的认知和掌握程度,这样就可帮助建立起较为完整的知识结构,同时极大地推动学习主体变得更加积极主动,进而全方位改善思维素质与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永利 . 基于学生错题分析的初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实践[J]. 中学课程辅导 ( 教师通讯 ),2020,40(13):34-38.

[2] 刘星洋 . 浅谈错题整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J]. 考试周刊,2019,39(53):39-43.

[3] 付宝勇 . 错题整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分析 [J]. 祖国,2019,39(10):4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