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家风家训的小学生行为规范教育探索
刘玉杰
大石桥市北街小学 辽宁省营口市 115100
引言:我国著名教育专家。朱永生先生认为:“家庭教育是根的教育,家风是文化在血液中的气质,是沉淀在骨髓里的品格。”作为家庭在长期实践中持续形成的风气与品格,家风家训在家庭教育实践中至关重要,反映了一个家庭甚至是一个家族的精神面貌。这就需要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实践中加强家校沟通,提升家长对家风家训的重视程度,优化班级管理模式与行为教育方案。
一、家训格言亲子共读,浸润传统美德基因
在现代社会中,大多数家长会把日常生活作为家庭教育的契机,用一句句话语、一个个行为体现自己对孩子的关爱,很少可以总结体现家庭特色的家风与家训。结合这一现实情况展开分析,班主任可以提前搜集体现家风家训的经典格言,让家长与学生共同阅读名人名言,潜移默化地浸润传统美德基因[1]。
《曾国藩家书》中说道:“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君子贵于自知,不必随众口附和。”家长可以鼓励学生翻译这两句话的意思,让他们用组词、猜测等方式,完成家训格言的翻译任务,从中学习勤俭节约、勤劳等优良品格,预防他们在学校中随大流,产生盲目从众心理。除此之外,班主任可以搜集《颜氏家训》《钱氏家训》等经典家训内容,了解中华家文化中对品德、学业、为人处世的相关要求,点亮家庭教育的智慧源泉。
二、家规实践打卡行动,养成日常行为习惯
家长需要与学生共同制定家规,在商议中达成共识。为了强化家风家训的影响力,班主任可以举办家规实践打卡活动,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主动遵守家规,积极弘扬家风,从而实现行为规范教育的知行合一。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可以成为打卡活动的参与者,也可以充当学生实践的监督者与指导者。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是《朱子家训》中的经典句子,经常出现在学校食堂、餐馆等场所,倡导人们珍惜粮食,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具体来看,班主任可以把这句话转发到家校联络群中,让家长根据家庭中的饮食习惯、饮食结构等制定用餐规范,如,午餐剩余量不超过 10% ,轮流完成收拾餐桌、洗碗等家务等。当学生在家中用餐结束后,家长需要将整个餐桌的真实情况拍摄照片,上传到打卡系统中,由教师在后台判断打卡照片是否合格、每个家庭能否真正做到珍惜粮食等,避免在家中随意浪费食物。
三、家风故事情景展演,内化品德修养认知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第一座摇篮,也是一座温暖的港湾,持续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与精神力量。对此,班主任可以举办家风家训主题的故事会,邀请学生家长参与会议,与学生共同展演家庭中的家风故事,拓展积极家风家训的影响力[2]。
在一次“助人为乐”主题的故事会,某一位学生走上讲台,讲述全家人共同秉持着“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理念,演绎了家人在社区中看到一位老人在雨中艰难行走,主动为他撑伞的故事。长此以往,学生可以从家风家训故事中受益,了解其他同学如何与自己的爸爸妈妈相处,模仿亲子间延续家风家训的行为等,内化积极的品德修养与价值认知。
结束语:总之,良好的家风家训可以规范小学生的行为举止,引导他们在人生成长的起点,树立积极健康的认知观念与价值观念,把父母作为学习的优秀榜样,塑造健全人格。未来,班主任应以家风家训为主题设计多样化的活动,组织主题班会、研学活动、访谈任务与演讲活动等,让家风家训成为学生学习与成长的风向标,领航幸福人生!
参考文献
[1] 支灿灿 . 儒品雅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实践探索 [J]. 教育界 ,2024,(14):143-145.
[2] 肖孟真 . 家训对小学生道德价值观的影响研究 [D]. 重庆师范大学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