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深度融合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
孙智慧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 山东日照 276826
目前,国内关于深度融合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在理论方面,多数学者偏向于把混合教学理解为翻转课堂教学,侧重于课外对移动终端等信息技术的应用,但对深度融合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落地实施的研究还不够深入细致。
一 混合式教学的研究意义
开展混合教学的最终目的不只是简单地“堆砌”各类数字化教学资源,而是将在线教学和传统教学的优势充分结合起来,把学习者的学习由浅到深地引向深度学习。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混合式教学落地实施具有极大的研究意义。
(1)以学生为主体,有利于提升管理学习进度的能力,是促使学生深度学习的有力手段。混合式教学模式顺应学生天性,符合学习规律,学生可以有效利用各个知识获取渠道完成知识的整合和自我构建,对提高学生的认知体验、教学体验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从而促使学生深度学习有效达成。
(2)以教师为主导,有利于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是有效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的抓手。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中,教师通过提供网络学习资源和利用多样化的教学互动工具,精心优化线上线下、课内课外深度融合的教学活动设计单,为学生提供更多元化的学习模式。
此外,混合式教学模式还可以有效促进优质课程教学资源的研发与利用,为课堂提质增效。无论打造高效课堂还是活力课堂,优质教学资源都是最有用的手段和法宝。因此,以“学”为中心积极研发、配置优质的教学资源和合理安排教学活动,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课堂效率。
二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困局
混合式教学虽然有着诸多的优势,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但是在实施过程中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1)混合式教学的课程“资源配置难”问题
课程是实施混合式教学的主要载体。混合式教学需要课程教学体系重新设计“教与学”的结构以及学习体验,开发不同媒介与方式充分融合的一体化教学与学习资源包。在资源配置时,对线上资源的建设只注重数量而忽略了资源之间的逻辑性,徒增学生的认知负荷和学习压力。此外,有些课程存在资源配置针对性不强、资源设计整体性连贯性差等问题,导致学生学习目标混乱,无法有效满足学生实际学习需求。
(2)混合式教学的“深度融合难”问题
很多职业院校没有将混合式教学作为一项专门工作来系统规划,教师混合式教学专业水平不高,线上线下、课内课外无法实现深度融合,没有把混合式教学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这种“为了混合而混合”的现象,违背了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的初衷。
(3)混合式教学的“落地实施难”问题
顺利推进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师是关键。混合式教学以其立体化、多维化课程改革为高职院校的教师带来更加新颖的教学体验,拓宽了教学的时空维度。与此同时,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产生和应用对教师教学能力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新的挑战。此外,混合式教学需要老师们花费大量时间对学生线上学习反馈数据进行分析、整理,重构课堂教学流程,打破传统按部就班的教学过程,这样使得教师的工作量反而提高了,所以导致部分教师对实施混合式教学的意愿不强。
三 混合式教学实施的改进策略
如何摆脱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困局,切实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成为摆在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基于以上混合式教学应用的三大困局,提出以下几条改进策略:
(1)基于混合式教学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作为学校人才培养的主要载体,其建设过程应遵循教育教学基本规律。
首先,课程标准的制定应能体现“知识学习、技能训练、职业素养”的有机统一。紧密对接企业岗位能力需求,根据国家标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结合学科特点,确保课程标准的科学性和针对
性。
其次,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手段的优势,合理开展混合式教学活动设计就成为了关键一步。将技术与课程、资源、活动和评价深度融合,借助信息化手段做好教学活动设计,达到促进学生学业减负与课堂教学增效的统一、作业设计质量与教学评价标准的统一、学科知识学习与综合素质发展的统一,从而实现教育教学的高质量发展。
(2)创新构建混合式教学新模式
以学生为中心,依托数字化资源,让不同的教学目标配置在不同形式的教学中实现更大的教学效能。构建“双线四步、练诊循环”任务驱动混合式教学模式,“双线四步、练诊循环”是指通过线上实施情境教学、学生自主探究,线下实施任务教学、学生小组协作,在开课前准备 - 课前 - 课中 - 课后四步中完成任务预练初诊、任务实练复诊、任务拓练终诊,全过程关注学生学习情况。通过“开课前向学 - 课前思学 - 课中善学 - 课后拓学”四个步骤,线上线下相融合,优化教学组织与方法。课中通过采用“任务引入明目标 - 任务准备探新知- 任务实施练技能- 任务评价诊成果”四个教学环节,实现了学习任务和工作任务的高度融合,达到学用结合、知行合一。
线上线下相融合不仅仅是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的结合,还包括教学内容和评价方式的衔接一致。此外,教学过程中针对生源学情特点,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协作促学。在开课前、课前、课中及课后四步教学过程中,及时统计学生的学习成绩。根据评价结果设置红黄两条预警线,对于课前初诊未达标的同学通过 QQ 群、组长督促等方式进行帮扶;对于课中复诊未达标的同学,根据薄弱环节多次练习,直至完成课中任务;对于课后终诊未达标的同学通过组内帮、线上辅、线下教三部曲给予帮扶。通过实施个性化指导服务,最终实现全员达标的教学效果。
(3)建立提升教师混合式教学专业能力的多样化途径
混合式教学改革的落地实施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教学水平和业务水平,教师的教学能力水平直接影响混合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
提升教师胜任能力,首先要提高教师混合式教学的意愿和主动性。其次学校应制订系统的教师培训计划。教师作为教育教学的主力军,只有不间断地充电才能持续地释放能量。比如:开设“混合式教学能力提升”专栏,结合“走出去”和“请进来”的专业能力培训,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混合式教学水平。最后,高职院校混合式教学的顺利开展,必须组建相应的课程教学团队作为保障。对接混合式教学培训合格的教师共同组建课程教学团队,组建专业群课程建设共同体,不仅可以实现线上课程资源的共建共享,而且团队教师共同参与课程的混合式教学实践,通过指导交流,实现共同成长,从而确保混合式教学改革落地落实。
四 结论
(1)本文基于混合式教学研究,创新构建“双线四步、练诊循环”的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探索提升教师混合式教学专业水平途径、建设课程配套资源,不仅有助于深化践行“三教”改革,而且有利于实现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2)本文针对混合式教学提出可行性措施,形成体系,对于高职院校推进混合式教学改革有极大地理论借鉴和实践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 孙远强 . 高职院校混合式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J].职业技术教育,2020(26)
[2] 韩锡斌 . 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D].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22
2023 年度校级教学改革项目,课题名称:高职院校基于“双线四步、练诊循环”的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2023JY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