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内部绩效考核实施的优化策略
丁艳萍 傅爱美 赵芳 王敏 刘法奇
青州市爱国卫生服务中心
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是对医疗服务质量进行评估和优化的重要工具,它不仅关乎医院的运营效率,更直接影响患者的就医体验和健康结果。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推进,社会对医疗服务的要求日益提高,公立医院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医疗环境时,必须通过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来激励医务人员,提升服务质量,确保患者能够享受到高效、优质的医疗服务。绩效考核能够帮助医院明确各科室的目标,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通过对医院员工的表现进行量化评估,为管理层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从而实现对医生和护士等医疗人员的激励与约束。这样的机制不仅有助于发现和解决医院内部存在的问题,还能够推动医疗团队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和文化,进一步提升医院的整体服务能力。
1 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的现行模式
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的现行模式大多基于量化指标的设定与实施,这一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为公立医院的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与量化支持。然而,仅依赖量化指标所构成的绩效评估体系,势必导致对医务工作者综合素质与人文关怀的忽视。绩效考核所采用的量化指标往往集中于医疗服务的数量与效率,如门诊量、住院率、手术数量等,这些数据从表面上看能够直观地反映医院的运行状况,然而却难以全面体现医务人员在医疗品质、患者满意度、团队协作及职业道德等方面的表现。量化指标的单一性,使得医务工作者在追求数字化成果的过程中,可能忽略了患者的个体需求与人文关怀,进而影响医疗服务的整体质量。
此外,量化指标的制定过程往往缺乏足够的科学性与系统性,未能充分考虑医院的实际情况与医务人员的具体岗位特征。许多医院在绩效考核中盲目追求量化数据的高增长,忽视了行业标准与地域差异所带来的影响,导致考核结果失去公信力与实际参考价值。相比于医院的多元化服务内容,单一的量化指标不仅无法全面反映医务人员的实际工作表现,甚至可能引发医务人员的职业倦怠与负面情绪,形成一种以量取胜的考核文化。
2 公立医院绩效考核面临的主要问题
公立医院的绩效考核在当前医疗体制改革的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暴露出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考核指标的不合理性和执行力度的不足尤为突出,成为制约医院整体绩效提升的主要障碍。首先,现行的绩效考核指标往往偏重于数量而忽视质量,简单的门诊量、住院人数等数量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医院的工作量,却难以真实体现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这种指标设置的片面性使得医疗人员在追求数量的过程中,可能会忽略对患者个体需求的关注,导致医疗服务质量的下降。与此同时,一些指标的设定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不能有效反映医生的专业水平和医院的整体服务能力,造成了绩效考核结果的失真。
执行不力也是公立医院绩效考核面临的一大问题。绩效考核制度的实施缺乏有效的监督与反馈机制,许多医院在执行过程中形式化、表面化,导致考核流于形式。一方面,医院管理层往往对考核结果的重视程度不足,未能将其与实际管理和决策紧密结合,进一步削弱了考核的激励作用。另一方面,基层医疗人员对考核内容的理解和认同度不高,缺乏参与感和实质性的反馈,难以形成有效的自我激励。这样的执行环境使得绩效考核在推动医疗服务改进方面的作用大打折扣,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3 内部绩效考核的实施策略
3.1 绩效考核体系的构建
构建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是提升公立医院管理效能的关键环节。绩效考核体系不仅应反映医院的整体战略目标,还应以患者为中心,关注临床质量、服务态度和医疗安全等多维度指标。在这一过程中,需综合考虑医院的资源配置、人员结构及各科室特点,确保考核指标的合理性与可操作性。坚持目标导向原则,在目标设定时不仅要考虑短期成效,更要关注长期发展的可持续性。通过对医疗服务流程的标准化,制定出明确的考核指标体系,使每位员工的工作目标清晰可见,进而在日常工作中保持高效的工作状态。
绩效考核的指标构建不应局限于传统的数量评估,还应引入质性指标,以全面反映员工的工作表现。临床医疗质量指标、患者满意度调查、医务人员的专业发展与培训情况均应纳入考核体系。这样的多维度考核不仅能全面评估医生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还有助于促进医务人员的职业发展。与此同时,医院应建立较为完善的数据采集与分析机制,以确保绩效考核的客观性和公正性。数据的准确性与实时性是保证考核公平合理的重要前提,医院应重视信息系统的建设与维护,确保各项数据的有效传递。
3.2 考核指标的设计与优化
在公立医院的内部绩效考核中,考核指标的科学设计与优化是确保评估体系有效性的核心环节。首先,考核指标应当以医院整体战略目标为导向,围绕临床质量、患者满意度、员工绩效等多维度展开,确保指标的全面性与系统性。临床质量指标不仅涵盖医疗安全、治疗有效性,也应当融入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如患者的术后康复率、并发症发生率等,通过量化这些指标能够有效引导医务人员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数据的准确性与可靠性是考核指标设计的重要前提。应建立系统化的数据采集与监控机制,确保数据来源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利用电子化管理系统实现绩效数据的实时更新与分析,提升绩效评估的效率和准确性。生物统计学与数据分析方法的应用为指标的科学设计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能够揭示医疗活动的潜在规律,为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3.3 考核结果的应用与反馈
考核结果的及时反馈是促进员工工作改进与激励的重要环节。在公立医院内部绩效考核机制中,反馈不仅仅是结果的传递,更是一个动态的互动过程,能够有效地引导员工的职业发展和绩效提升。将考核结果及时告知员工,使他们在第一时间了解到自身的工作表现与评价,有助于增强员工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促使其积极反思自身的工作方式、技能运用及团队协作等方面。反馈的过程应具备透明性与公正性,确保员工在获取信息时感受到公平的氛围,从而更有动力去接受评价并进行自我调整。
这种反馈不仅限于简单的分数或等级评定,更应通过详尽的分析与解读来促进员工的深刻理解。人力资源管理者和考核负责人应将考核结果与具体的工作表现相结合,提供明确的改进建议和发展方向。这样的反馈不仅能够让员工明白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较好,在哪些方面需要改进,还能够激发他们的内驱力。只有当员工感受到自身的努力能够得到认可与回报时,才能形成良性的工作循环,进一步推动医院整体绩效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赵蓉 . 上海市级公立医院综合绩效管理体系构建与实践 [J]. 中国卫生.2024(10):22- 25.
[2] 靳松年 . 医保 DR G 支付下的绩效管理 [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2022(6):83- 85.
基金项目:本文系 2025 年山东省卫生经济协会重点研究和攻关研究课题:“ 公立医院内部绩效考核和薪酬制度改革研究” (文号:鲁卫经字【2025】10 号)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