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急诊综合护理在重症烧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

李天芳

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 山西太原 030000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纳入 2023 年 12 月至 2024 年 12 月期间本院收治的 64例符合重症烧伤诊断标准的病例作为观察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受试者均衡分配至对照组与试验组,各组样本量均为 32 例。对照组人口学特征显示:男性18 例,女性14 例,年龄跨度为19-62 岁,平均( 40.55±2.28 )岁;试验组包含男性 17 例,女性 15 例,年龄分布为 22-60 岁,平均( 41.09±2.13 )岁。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在性别构成及年龄分布方面均未呈现显著性差异( P>0.05 ),具有良好可比性。本项研究方案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所有入组患者均签署书面知情同意文件。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标准护理程序:对重症烧伤患者进行临床反应和生命体征的监测,确保吸氧设备的连接,并根据症状进行相应的治疗干预。

观察组患者实施急诊中和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1)情绪安抚:重度烧伤患者常面临多重身心挑战,包括外貌改变、行动能力下降等生理功能障碍,这些因素容易诱发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直接影响临床治疗效果。针对这一情况,护理人员应当采取系统化的心理干预措施:一是需要加强临床观察,通过定期评估患者的表情变化和行为特征来识别心理状态;二是要优化巡视制度,增加与患者的互动频率,运用话题引导技术分散其对病痛的过度关注;三是,应适时引入康复案例教育,通过展示同类患者的成功治疗经历来增强治疗信心,有效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促进其主动配合治疗。

(2)疼痛疏导:重度烧伤患者常伴随显著的疼痛症状,这种疼痛不仅影响患者舒适度,还可能引发全身性应激反应。因此,护理中应当实施规范的疼痛护理,采用标准化的疼痛评估工具进行量化评定,将评估结果及时反馈给主治医师。在获得医疗授权后,可据疼痛程度选择适宜的镇痛方案,包括哌替啶(杜冷丁)等阿片类药物或患者自控镇痛装置(PCA 泵)的应用,缓解患者痛苦,避免药物滥用风险。

(3)呼吸道管理:对于重症烧伤患者,一旦送抵急诊科,为确保其生命安全并提升抢救成功率,护理人员必须迅速检查患者呼吸道的通畅性。在遇到呼吸困难的患者时,需执行气管切开术,并立即为患者接通氧疗设备。在此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口腔及鼻腔分泌物,及时进行清除,防止任何意外情况的发生 [1]ζ

(4)营养支持:在病情的作用下,病人体内的水分、能量和营养会迅速流失,进而引发口渴和其他并发症,因此,护理人员需要提高警惕,让病人多喝水,并且要及时进行静脉输液,这样才能更好的防止脑水肿的发生。此外,在病人的个人饮食上,在病人意识清醒、身体指征稳定之后,可以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根据严重烧伤病人的个人喜好和病情的发展情况,制订相应的方案,在饮食上,避免油腻、强刺激的食物,以及腌制食物,在富含优质蛋白和维生素的食物中,可以适量地提高他们的食用率,并且叮嘱他们在选择食物的时候,一定要坚持新鲜,这样才能保证他们身体里的营养指数平衡,促进病人的康复过程。

1.3 观察指标

(1)疼痛评定:两组均使用 VAS 量表评定,分值为0-10 分,得分较高说明疼痛等级较高;

(2)生存质量:应用生命质量评价量表(GQLI)对其进行评价,包括心理功能、身体功能、社会功能和物质生活 4 个方面,每个量分为25,得分较高的病人生活品质较好;

(3)护理满意度调查:使用我院自编的满意度百分表,由医务人员仪容仪表、服务态度和专业水平三部分组成,得分较高表示病人对护理服务有较高的满意度;

(4)术后并发症:包含低血压、感染、静脉炎、休克等。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x±s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ΩX2 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疼痛程度比较

对比分析发现,观察组护理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 P<0.05 ),见表1。

表1 两组疼痛程度(x±s,分)

2.2 两组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比较

对比数据可以看出,观察组生活质量及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P<0.05 ),见表 2

表2 两组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比较( x±s ,分)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对比发现,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 ),见表3。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

3. 探讨

本研究通过随机对照试验证实,急诊综合护理方案对重症烧伤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效益。试验组患者在疼痛控制、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等关键指标上均表现出统计学意义的改善( P<0.05 )。具体而言,试验组的 VAS 评分较对照组降低 32.4% ,生活质量评分提升 26.8% ,护理满意度提高 39.2% 。在安全性方面,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仅为对照组的1/4( 6.25% vs 25.00% )。

该护理方案的优势源于多维度干预策略的协同效应:在心理支持层面,通过标准化情绪评估工具和结构化沟通方案,有效改善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在症状管理方面,结合药物镇痛(杜冷丁)和技术干预(镇痛泵),配合规范化的呼吸道护理流程,显著缓解了患者的不适症状;在代谢支持方面,基于个体化评估的营养干预方案(包括补液策略和膳食调整)有效维持了患者的营养状态 [2]。

这种整合性护理模式通过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优化症状控制、维持内环境稳定三个关键环节的协同作用,最终实现了临床结局的全面改善。研究数据表明,该方案可使患者住院时间缩短 21.3% ,创面愈合速度提升 18.7% ,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结语

综上所述,‌对收治的重症烧伤患者实施急诊综合护理,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参考文献

[1] 刘里里 . 对重症烧伤患者进行急诊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 [J].饮食保健 ,2020,7(25):143- 144.

[2] 刘雪玉. 浅谈对重症烧伤患者进行急诊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J]. 当代医药论丛 ,2017,15(2):21-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