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春季露地西瓜标准化栽培技术探究

作者

扎依拉·买买提

托克逊县夏镇人民政府农业发展服务中心

1 引言

西瓜作为深受大众喜爱的夏季水果,市场需求持续增长。春季露地西瓜栽培在众多地区广泛开展,但要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的生产目标,标准化栽培技术的应用至关重要。标准化栽培能够规范种植流程,确保西瓜生长环境适宜,减少病虫害发生,提高果实品质和产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2 品种选择

品种选择是春季露地西瓜标准化栽培的首要环节。宜挑选品质优、抗性好、耐旱、耐低温、产量高的品种,如甜王、金城五号、抗四、抗五等西瓜品种。这些品种适应春季露地环境,具备较强的抗病能力,能够保障在生长过程中减少病虫害侵袭,同时果实品质优良,口感鲜甜,符合市场需求,丰产性则为产量提供了保障

3 定植

3.1 定植前准备

地块选择。选择平整度高,水利设施和机耕道路配套,基础条件较好的农田,要求水源有保证、土层深厚、肥力中等以上,土壤富含有机质。

整地。翻地在秋季采收后、土壤封冻前进行,翻耕深度 28~30 厘米,要求没有犁沟,不漏茬,然后适时进行旋耕耙耱,做到土壤平整、土粒松碎,田间清洁。

施基肥。开深30 厘米、宽30 厘米的施肥沟,沟心距为 2.5~3.5 米。每亩施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 5~7 方或商品有机肥 500 公斤以上,并混入复合肥 30~40 公斤,再用机械覆土回填,整平定植带。

铺设毛管(滴灌带)、覆地膜。使用一体化机械铺设毛管和地膜,在定植带上铺设两根毛管,间距 30~35 厘米,毛管选择滴头间距 30厘米、滴水量 2.8~3.2 升/ 小时的滴灌带。地膜选择幅宽 1.2~1.4 米、厚度0.015 毫米的银灰色地膜,膜面宽70 厘米,要求膜面紧密贴合地面,膜边压实。主管与毛管紧密安装,无破损、滴漏、堵塞和遗漏,确保水路畅通。

滴底水。铺完地膜和毛管后,及时铺设地面支管并联通毛管,在移栽前 3~5 天滴足底水,滴水以膜下土壤全部湿透且浸润至膜外边缘土壤为宜。

3.2 定植

定植时间。露地西瓜一般在 3 月上中旬,10 厘米地温稳定在 10% 以上时开始定植,要求西瓜嫁接苗的苗龄 25~30 天,有 3~5 片真叶,选择在晴天上午进行定植。

定植方法。采用一膜两行定植,先用打孔器在地膜上按设定好的株距打孔,再取出瓜苗放入穴内,深度以苗坨上部低于地面1 厘米为宜,然后用周边潮土填满定植穴,并用手轻压苗坨四周,使其与土壤紧密贴合,再覆土封严孔口。

合理密植。早熟品种株距 50~55 厘米,行距 3.2~3.4 米,每亩保苗 650~750 株;中晚熟品种株距 55~60 厘米,行距 3.3~3.5 米,亩保苗 600~650 株。

扣拱棚。瓜苗定植后要及时扣小拱棚。拱杆使用 5 厘米宽的竹片或 2 米长的碳纤维拱杆,拱棚宽 1.5~1.6 米、高 0.8~ 1.0 米,拱杆间距 2 米,拱棚膜使用宽 2.4 米的无滴膜。如果要提早成熟上市,可采用多层覆盖进行促早栽培,定植后在拱棚膜上加盖一层 2.4 米宽的棉毡,早揭晚盖。定植后 5~7 天封闭拱棚膜,保持高温高湿。拱棚内温度达35℃时在棚顶打孔放风,随着气温上升加大通风量,4 月上中旬撤去小拱棚膜。

4 田间管理

4.1 整枝

露地西瓜栽培多采用三蔓整枝法。保留主蔓,在茎基部选留 2 条健壮侧蔓,剪除基部其余的侧蔓。西瓜授粉三天后会明显膨大,说明西瓜已经座住果,可停止整枝。

4.2 压蔓

主蔓长至 40~50 厘米时开始压蔓。将主蔓与子蔓合并,沿瓜趟理顺。用土块压住瓜蔓,或用一次性筷子交叉插入土中固定瓜蔓,防止滚秧。每隔 40 厘米整枝压蔓一次,压蔓时避开坐瓜前后2 个节位。

4.3 定瓜、翻瓜

春季露地西瓜摘除第一个雌花坐的瓜,选择主蔓第二个或第三个雌花留瓜,每株只留一个瓜,要及时摘除畸形瓜、病斑瓜、碰伤瓜,重新选留坐瓜节位,确保瓜形周正、无损伤。为确保西瓜皮色均匀,在果实长成后,需翻瓜 1~2 次,每次转动90 度以上,避免扭伤瓜柄。

4.4 水肥管理

浇水。结合土壤含水量、作物需水规律、气候环境状况等适时适量浇水,总灌水量宜控制在 280~340 方 / 亩。定植后浇足定植水,滴水3 ~4 小时,灌水量 12~15 方/ 亩;蹲苗结束后开始浇水,滴水2 ~3小时,滴水量 8~12 方 / 亩;伸蔓期滴水 1~2 次,每次滴水2.5 小时,滴水量10 方/ 亩;开花坐果期至膨果期勤浇水,每 5~7 天滴水1 次,每次滴水 4~5 小时,滴水量 16~20 方 / 亩;果实转色成熟期降低滴水频次,每次滴水 3~4 小时,滴水量 12~16 方 / 亩;采收前 1 周停止浇水,以促进糖分积累和增强耐储性。

施肥。结合土壤养分状况、作物需肥规律、西瓜目标产量等适时适量施肥,用肥总量宜控制在 60~80 公斤 / 亩。建议追肥使用总养分含量高于 50% 的优质水溶肥,并合理滴施生物菌肥、喷施叶面肥等。西瓜缓苗后或蹲苗结束后,随水追施一次均衡型水溶肥,每亩追肥 3~4 公斤;伸蔓期视植株长势情况控肥控旺防徒长,一般不用追肥;坐果后追施均衡型水溶肥 4~5 次,每次滴施 5~6 公斤/ 亩。西瓜进入成熟期,可视情况再随水追施1 次高钾水溶肥 3~5 公斤/ 亩。

4.5 病虫害防治

春季露地西瓜主要病虫害有烟粉虱、蚜虫、甜菜夜蛾、蓟马、叶螨、白粉病、蔓枯病等。

农业防治。定植前清洁田园;与玉米、高粱、洋葱、生姜、孜然、大葱等非葫芦科作物轮作。

物理防治。前茬作物收获后深翻土壤;大田周边安装太阳能杀虫灯杀灭蛾类害虫。

生物防治。可用 0.3% 印楝素乳油 80~100 毫升 / 亩在烟粉虱成虫发生初期喷雾防治; 1.3% 苦参碱水剂 23~35 毫升 / 亩在蚜虫发生初期喷雾防治;80 亿孢子 / 毫升金龟子绿僵菌 CQMa421 可分散油悬浮剂40~60 毫升/ 亩在甜菜夜蛾卵刚孵化时喷雾防治,兼防蓟马。

化学防治。使用化学农药防治要遵循科学安全用药原则,不能使用禁限用农药。可用 30% 螺虫·呋虫胺可分散油悬浮剂 20~25 毫升 /亩、 22% 氟啶虫胺腈悬浮剂 15~23 毫升 / 亩在烟粉虱发生早期喷雾防治; 30% 氟啶虫酰胺·噻虫啉悬浮剂 20~30 毫升 / 亩、50 克 / 升双丙环虫酯可分散液剂 10~16 毫升 / 亩在蚜虫发生初期喷雾防治; 12% 甲维·茚虫威水乳剂 16~19 毫升 / 亩、200 克 / 升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1~13 毫升 / 亩在甜菜夜蛾卵刚孵化时喷雾防治; 40% 氟啶·吡蚜酮水分散粒剂 16~20 克 / 亩、100 克 / 升溴虫氟苯双酰胺悬浮剂 13~16 毫升 / 亩在蓟马发生初期喷雾防治;240 克 / 升螺螨酯悬浮剂 10~15 毫升 / 亩、 20% 丁氟螨酯悬浮剂 30~40 毫升 / 亩在叶螨发生早期喷雾防治; 43% 氟菌·肟菌酯悬浮剂 20~30 毫升/ 亩、300 克/ 升醚菌·啶酰菌悬浮剂 45~60 毫升 / 亩在白粉病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喷雾防治;325 克 / 升苯甲·嘧菌酯悬浮剂 30~50 毫升 / 亩、 22.5% 啶氧菌酯悬浮剂 35~45 毫升/ 亩在蔓枯病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喷雾防治。

5 采收

春季露地西瓜从雌花开放至成熟,早熟品种约需 28~30 天,中熟品种约需 32~35 天,晚熟品种约需 40 天。用于当地销售的,果实九成熟时采收,远销的则八成熟即可采收。采收西瓜时间以上午或傍晚为宜,以利于贮运。采收时要求西瓜糖度达 11 度以上,将西瓜从瓜梗与瓜蔓的连接处断开,并保留果柄和部分瓜蔓以利于保鲜。

6 结语

春季露地西瓜标准化栽培技术是一个系统工程,涵盖了从品种选择到病虫害防治的各个环节。通过严格按照标准化流程进行种植管理,能够有效提高西瓜的产量和品质,减少病虫害发生,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瓜农收入。同时,标准化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有助于提升西瓜产业的整体水平,推动西瓜产业向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方向发展。在实际生产中,瓜农应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等条件,灵活运用标准化栽培技术,不断总结经验,提高种植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