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养殖企业内部控制优化策略探究
刘敏
淮北市华润牛业有限公司
1 完善控制环境建设策略
畜牧养殖企业在控制环境建设上需要首先强化治理结构,明确董事会、经理层和财务部门的职责分工,避免出现权责不清的问题。很多养殖企业属于家族式或小型企业,容易出现“一言堂”的情况,导致内部控制缺乏独立性。企业应建立决策、执行、监督三权分立的治理模式,通过制定岗位职责说明书,明确各岗位的权限边界。例如,在采购饲料环节,财务部门负责资金审核,采购部门负责比价与供应商选择,养殖场技术员负责质量验收,三者相互制约,提高采购环节的透明度和合规性。
在企业文化方面,畜牧养殖企业应当通过宣传与制度引导,树立“质量与安全优先”的价值观。由于畜产品质量直接关系到食品安全,企业要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将养殖过程中的规范操作与员工绩效挂钩。比如,对在动物疫苗注射、饲养规范记录方面执行到位的员工给予奖金或晋升机会,对违反操作规程造成安全隐患的员工实行扣罚和再培训机制。通过这种方式,将企业内部控制要求转化为员工的日常行为习惯,逐步形成良好的内部控制文化氛围。
2 建立科学的风险评估机制
畜牧养殖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疫病风险、市场价格波动风险、饲料成本上涨风险、环境保护政策风险等多重不确定性,因此必须建立科学的风险评估机制。企业可以引入风险识别清单制度,对生产、销售、财务、环保等环节可能存在的风险逐项列明,并定期更新。例如,在养殖环节,疫病暴发风险可以细分为疫苗接种不及时、外来动物隔离措施不到位、养殖场消毒制度执行不力等具体风险点。通过风险清单,企业能够直观掌握每一类风险的发生条件和可能后果。
为了提高风险评估的科学性,企业可采用定量与定性结合的方法。定性方面,可以组织专家小组或管理层座谈,分析宏观经济和行业政策的变化趋势;定量方面,可以通过建立风险指标体系进行测算,如存栏量与市场需求比率、饲料价格波动率、死亡率与疫病发生率等关键数据。对超过预警阈值的指标要及时启动应急机制。例如,当饲料价格上涨超过 10% 时,采购部门需立即寻找替代供应商或调整采购结构,避免成本大幅增加。
风险评估机制的有效运行还依赖于信息的收集与反馈。畜牧养殖企业应建立内部风险信息报送制度,让生产人员、财务人员、销售人员能够及时上报潜在问题。比如,当发现牲畜出现异常死亡情况时,养殖人员应第一时间记录并上报至管理层,由专业兽医进行调查与处置。同时,企业可以运用数字化手段,在养殖车间安装传感器,实时监测温湿度、饲料消耗、动物活动情况,将数据自动上传至风险管理系统,形成动态监控与预警。
3 强化控制活动与流程管理
畜牧养殖企业的控制活动和流程管理应当围绕关键环节展开,包括采购、养殖、销售、资金管理和环保等。首先,在采购环节,企业要建立多级审批和比价制度,杜绝单一供应商垄断的现象。采购人员应至少邀请三家供应商报价,并由财务部门审核资金使用合理性,技术人员负责样品检测。这样可以保证饲料和药品的质量,减少因采购失误带来的经济损失。
在养殖环节,企业应制定详细的操作流程,并建立关键控制点。例如,饲料投放必须做到定时、定量、定质,并由专人记录;疫苗接种应按照防疫计划逐头登记,防止漏打或重复;环境管理方面,应制定温湿度控制标准,定期检测空气和水质。所有记录要形成纸质与电子档案,便于追溯与审计。通过流程化和标准化,能够有效减少人为
操作风险,保证生产环节可控。
在销售环节,企业应避免出现销售人员单独与客户谈判、随意定价的情况,必须通过合同审批和价格审核流程。大宗订单需要经过市场部、财务部和总经理三方审核,确保价格合理、账期明确。对现金交易要设置双人收款和即时入账制度,防止出现挪用资金或虚假收入的问题。同时,企业可以建立客户信用评估制度,对长期赊销客户进行定期信用评级,控制坏账风险。
资金管理是控制活动中的核心。畜牧养殖企业应推行“收支两条线”制度,所有收入必须直接进入公司账户,禁止现金截留。支出方面应当实行预算控制,任何超出预算的支出必须经过集体审批。通过银行对账和财务核查,保证资金使用透明规范。对于环保环节,企业必须严格遵守排污许可证制度,确保粪污处理、废水排放符合环保要求,否则将面临政策处罚和声誉损失。
4 健全信息与沟通体系
信息与沟通是内部控制得以落实的保障。畜牧养殖企业往往存在信息传递不畅的问题,导致管理层无法及时掌握生产与销售一线的真实情况。因此,企业需要建立上下贯通的信息沟通平台。比如,可以通过 ERP 系统或畜牧业管理软件,将养殖、采购、销售、财务等各类数据实时录入并共享,让管理层随时掌握库存量、存栏量、销售订单和资金流情况,避免因信息滞后导致的错误决策。
企业还应建立横向沟通机制,让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能够高效传递。例如,在制定饲料采购计划时,养殖部门应将动物生长周期、预计饲料消耗情况提前告知采购部门,由财务部门提供资金预算,再由采购部门落实供应商。通过这种跨部门的沟通机制,可以避免部门之间各自为政,导致资源浪费或供应不足。
在外部信息沟通方面,畜牧养殖企业应建立与政府监管部门、行业协会、客户的多渠道联系。对于动物疫病防控信息,企业应第一时间与当地农业农村部门对接,获取最新的政策与防控指南,保证防疫措施符合规范。对于客户信息,要通过 CRM 系统收集客户反馈,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和服务模式。例如,当客户反映肉类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容易损坏时,企业可立即沟通改进冷链运输和包装方式。
为了保障信息沟通的有效性,企业还应注重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内部应建立信息报送责任制度,明确各岗位的信息上报要求和时限,任何虚报、瞒报的情况要严肃追责。通过设立信息监督岗或内部审计部门,定期核查各部门提交的信息与实际情况是否相符,确保信息沟通渠道畅通无阻。
结束语
整体来看,优化内部控制不仅有助于畜牧养殖企业实现经济效益提升,更能保障产品质量与食品安全,符合国家对畜牧业绿色化、规范化发展的政策导向。同时,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缺乏具体企业的实证数据支撑,未来研究可在实践层面进行更深入的验证。总体而言,内部控制优化对于推动畜牧养殖企业的现代化治理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马英敏 . 畜牧企业经济效益提升中的财务管理要点分析 [J]. 中国集体经济 , 2019, (33): 142-143.
[2] 李霞 . 探讨畜牧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影响因素及优化途径 [J].黑龙江畜牧兽医 , 2017, (10): 38-40.
[3] 李正莉 . 浅析畜牧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以山西省为例 [J].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 2017, (13): 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