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时代英模精神的内涵及其对大学生价值观塑造的路径研究

作者

张爱萍 郑旭东

三明医学科技职业学院 福建省三明市 365000

引言

英模是时代标杆,英模精神是民族财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新时代,英模精神有新内涵,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 [1]。大学生价值观塑造关乎国家和民族未来,高职院校应重视英模精神对学生价值观的引领。作为综合性职业院校,肩负培养基层医疗卫生和技术技能型人才使命,将新时代英模精神融入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对培养医学人才意义重大。

一、新时代英模精神的核心内涵

英模精神是不同历史时期英雄模范人物思想品质、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的集中体现。新时代,英模精神传承传统并结合时代特征发展,形成有鲜明特色的核心内涵[2]。

(一)爱国奉献的忠诚品格

爱国奉献是新时代英模精神核心。新时代英模以国家利益为先,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与民族复兴。像黄旭华、祁发宝,他们诠释“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担当。新时代,爱国奉献不仅是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更体现在日常默默付出与对国家人民的忠诚坚守 [3]。

(二)爱岗敬业的职业操守

爱岗敬业是新时代英模精神重要体现。新时代英模在岗位上精益求精、追求卓越,把平凡工作做到极致。如徐立平、张桂梅,他们的事迹彰显对职业的敬畏与执着,是爱岗敬业的生动写照。

(三)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艰苦奋斗是传统美德,也是新时代英模精神重要内涵。新时代英模面对困难挑战,保持坚韧意志与拼搏精神。脱贫攻坚的驻村第一书记、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他们不畏艰难、迎难而上,攻克难关。新时代,艰苦奋斗不仅是物质节俭,更体现为精神坚韧与行动拼搏。

(四)创新进取的时代精神

创新是发展第一动力,创新进取是新时代英模精神鲜明特征。新时代英模勇于突破传统、探索未知,在多方面取得突出成就。如袁隆平、屠呦呦,他们的创新精神激励人们追求进步、推动发展。

二、新时代英模精神对大学生价值观塑造的时代价值

新时代英模精神蕴含价值理念与道德规范,对大学生价值观塑造有重要时代价值,能引导其树立正确“三观”。

(一)有助于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人生精神支柱,新时代英模精神为大学生提供精神动力。英模坚定“三信”,其事迹和精神助大学生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越性,增强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坚定理想信念,明确奋斗方向。

(二)有助于大学生培育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对大学生职业发展至关重要。新时代英模在岗位上展现的职业道德品质为大学生树立榜样。学生能受英模精神中职业操守引导,树立职业理念,培养职业道德。

(三)有助于大学生提升个人品德

个人品德是衡量人文明程度的标志。新时代英模精神中的品质能潜移默化影响大学生,助其养成良好品德。学习英模事迹可让大学生学会关爱他人、奉献社会,增强责任感与使命感,提升道德修养。

(四)有助于大学生激发奋斗精神

奋斗是青春底色,新时代是奋斗者时代。英模面对困难不退缩,用奋斗创造业绩,其精神激励大学生勇于面对困难,培养意志与精神,激发奋斗热情,实现人生价值。

三、大学生价值观现状及英模精神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大学生价值观现状

大学生总体价值观积极向上,热爱祖国、关心社会、憧憬未来。但受市场经济和多元文化影响,部分学生存在问题:理想信念不坚定,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认识模糊,重个人利益;职业认知有偏差,对医学职业神圣性认识不足,仅视为谋生手段,缺责任感;奋斗精神弱化,生活条件改善使部分学生缺艰苦奋斗意识,遇困难易退缩。

(二)英模精神教育面临的挑战

教育形式单一,主要是课堂讲授、主题班会,缺乏创新和吸引力,难激发学生兴趣;与专业结合不紧密,未结合医学职业特点和学生职业发展需求,效果不理想;师资、资料和实践基地匮乏,影响教育开展;学生参与度不高,因形式单一、内容枯燥,主动学习积极性不够。

四、新时代英模精神融入大学生价值观塑造的实践路径——以为例

(一)融入课堂教学,筑牢价值观塑造主阵地

开设专题课程:增设新时代英模精神专题课,邀请英模人物、专家讲座感染学生[4]。

融入专业课程:将英模精神融入专业课程,挖掘德育元素,结合英模道德实践引导树立职业道德观。

创新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等多种方法增强趣味性和实效性,组织观看纪录片、开展分享会助学生理解。

(二)营造校园文化,营造价值观塑造良好氛围

打造英模文化阵地:建设宣传栏等,利用媒体平台宣传英模事迹和精神。

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举办演讲、征文等活动,开展“学习英模标兵”评选发挥榜样作用。

建设班级文化:引导班级打造英模精神主题文化,融入日常管理,鼓励学生制定成长计划。

(三)开展实践活动,搭建价值观塑造实践平台

组织志愿服务活动:结合医学专业开展进社区等服务,践行奉献精神,增强责任感。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寒暑假组织英模精神主题实践,参观红色教育基地,撰写报告分享心得。

参与专业实践活动:结合专业实践教学,引导学习医护职业精神,鼓励向优秀人员学习。

(四)利用红色资源,丰富价值观塑造教育内容

开展红色研学活动:组织学生到基地研学,感受革命先辈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开发红色教育课程:结合当地资源开发校本课程,融入红色故事和英模精神。

邀请红色宣讲员进校园:邀请老党员等讲述故事和事迹,让学生感受崇高精神。

五、结论与展望

新时代英模精神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内容,对大学生价值观塑造有重要时代价值。结合学院实际探索有效路径,通过融入课堂教学、营造校园文化、开展实践活动、利用红色资源和构建线上线下融合模式等,能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培养爱国情怀、职业道德、个人品德和奋斗精神。英模精神教育是长期艰巨任务,需学院、教师、学生共同努力,创新教育方法和手段以提高效果。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上的讲话 [J]. 求是,2019 (20):4-6.

[2]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 [M]. 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

[3] 王易,新时代英模精神的内涵与价值 [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0 (05):4-8.

[4] 李斌,英模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 [J]. 思想教育研究,2020 (06):135-138.

作者简介:张爱萍(1985-). 女,汉族,人助理研究员,学士,研究方向: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郑旭东(1969-),男,汉族,福建尤溪人讲师,本科,研究方向 :美术教育。

基金项目:2025 年校级社科类科研项目《新时代英模精神的内涵及其对大学生价值观塑造的路径研究》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