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红色故事生成课程的实践研究
刘菊平
甘肃省永靖县机关幼儿园 731600
引言
生成课程是一种介于教师主导课程和学生主导课程之间的灵活性、开放性很强的课程,生成课程要求教师能随时根据教学过程和学生感受调整教学内容,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生成课程是一个动态发展的师生互相学习、共同建构的课程。幼儿红色故事生成课程即教师利用红色故事,带领学生了解红色文化,提升学生的红色素养,在此期间根据学生的反应调整教学内容和形式,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体验。幼儿红色故事生成课程的灵活性和开放性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红色素养和教学能力。
一、教师提升教学能力
幼儿教师作为红色故事生成课程的重要主导力量,必须提升自身红色素养和教学能力,具备“随机应变”的能力,根据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具体表现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幼儿群体存在生活经验不足、言语理解能力不强等问题,所以如何令幼儿理解是幼儿教学的重难点。首先,幼儿教师应该掌握足够的红色文化理论知识,积极学习红色文化的来历和内涵,为学生呈现兼具专业性和趣味性的红色文化生成课程,并能根据学生的反应调整红色故事的叙述方式或呈现方式。其次,幼儿教师应该增强对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特点的解读,了解幼儿群体在学习中存在的优势和不足,选择与幼儿年龄特征相符合的红色故事,选择与幼儿心理发展特点和兴趣爱好相契合的红色故事呈现方式,能够灵活有效地处理红色故事生成课程中的突发事件,保证课程有序开展。
二、明确课程理念目标
生成课程不同于无目的、自发的、随意的教学活动,生成课程的生成性体现在教学过程中而非教学活动前,所以幼儿教师应该明确课程理念目标,并根据课程理念目标设计教学目标和安排教学活动。幼儿教师在明确课程理念目标时,一方面要考虑我国幼儿教育的发展趋势和重点方向,为幼儿提供与国家教育战略发展目标相一致的红色故事生成课程,另一方面要考虑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为幼儿提供可理解、可接受的红色故事生成课程。首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教育要坚持立德树人和弘扬传统文化,所以红色故事生成课程的教学重点不在于智育,而在于德育,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形成红色意识,激发学生的爱国感情。其次,幼儿年龄较小,还未形成正确的三观,红色故事生成课程要承担起筑牢正确三观和形成国家归属感、民族认同感的责任,教师在设计红色故事生成课程时应该将教学重点放在激发学生的民族情感上。例如教师在为幼儿讲述《小英雄雨来》的故事时,教师要为幼儿留出小组讨论的时间,引导幼儿思考雨来为什么被称为“小英雄”,我们为什么要纪念雨来等问题,令幼儿实现精神的升华,激发幼儿对小英雄雨来的尊敬和爱戴,令幼儿真正了解“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热爱自己的祖国”这句话,自觉学习小英雄雨来的品质,培育爱国精神。
三、构建主题活动课程
幼儿教师应该根据课程理念目标设计“红色故事”主题活动课程。以《海娃》为例,首先,幼儿教师课前收集与课程主题相关资料,包括《海娃》绘本图片、《海娃》影视作品片段和《海娃》社会背景资料等,幼儿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搜索上述资源,并利用美媒体教具为学生投影图片、视频等,利用声光电影为学生提供多重感官享受,令幼儿更好领略“海娃送鸡毛信”的故事,感受海娃身上展现出来的优良品质,获得精神品格上的洗涤。其次,幼儿教师组织幼儿开展情境演绎活动,帮助幼儿更好更快地融入故事情境,从而获得更震撼、更深刻的情景体验,教师可以利用硬纸板制作羊、大树等刀具,利用多媒体教具播放背景音乐,挑选幼儿扮演海娃、八路军、鬼子兵等故事人物,提升红色故事生成课程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最后,幼儿教师利用教学评价帮助学生深化认识,采取过程性评价对幼儿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进行综合性评价。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幼儿教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幼儿认知发展具有感知动作性和具体形象性,幼儿教师在评价幼儿表现时,应该综合利用评价性语言、物质奖励等,利用物质激励作为导向,指引幼儿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四、创设红色文化环境
幼儿红色故事生成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激发学生红色情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感情等一系列积极健康的情感意识,所以幼儿教师应该利用物质、制度和活动为幼儿创设红色文化活动,提升幼儿对红色故事的理解,促进红色故事生成课程的有序开展。首先,幼儿教师通过物质建设为幼儿创设红色文化活动,即幼儿教师利用红色元素对幼儿学习场地、活动场地等进行装饰,例如幼儿教师在教室中张贴红色故事配图,在橱柜上摆放八路军长征模型,在学生课桌上插小红旗等。其次,幼儿教师通过制度建设为幼儿创设红色文化环境,即幼儿教师制作幼儿活动守则,要求幼儿爱国敬党,为了帮助幼儿更好理解爱国敬党的含义,幼儿教师可以制定具体的守则条例,例如听到国歌自觉起立、看到国旗要敬礼等。最后,幼儿教师通过活动建设为幼儿创设红色文化环境,即幼儿教师通过组织集体活动,令幼儿在活动中受到熏陶感染,从而激发幼儿的红色意识,例如幼儿教师组织幼儿观看红色电影,如《闪闪的红星》、《两个小八路》、《地下少先队》、《红孩子》等,幼儿教师组织幼儿学唱红色歌曲并表演,如《井冈山下种南瓜》、《红井水》、《小红花》、《歌唱二小放牛郎》等,幼儿教师利用国庆节、建党节等节日,组织幼儿创作节日主题绘画作品。
五、家园合作增强影响
幼儿园是幼儿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家庭是幼儿巩固教育场所的重要成果,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促进,互为补充,所以红色故事生成课程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家园合作。首先,幼儿园与家长积极沟通,获得幼儿家长的理解和配合,家园合作提升红色故事生成课程的质量。其次,为了提升家庭教育对幼儿园教育的巩固作用,所以幼儿园应该组织幼儿家长学习红色文化,提升幼儿家长的红色素养。一方面,幼儿园可以为幼儿家长推荐适宜幼儿阅读的红色故事绘本图书,例如《小英雄雨来》、《小兵张嘎》、《鸡毛信》、《小英雄王二小》、《狼牙山五壮士》等,幼儿家长为幼儿购买红色故事绘本图书并陪伴幼儿阅读;另一方面,幼儿园可以组织幼儿家长参观红色故事教学过程,令幼儿家长了解幼儿的学习情况,从而在家长通过提问幼儿和邀请幼儿为自己复述学习内容等方式巩固幼儿园教育影响。最后,幼儿园可以利用微信群、QQ 群等家长群及时为幼儿家长发送幼儿学习场景图片、视频等,令幼儿家长及时了解幼儿在幼儿园的表现,从而实现幼儿教师与幼儿家长之间的有效沟通,加强家园合作。
六、依托园社拓展活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实行)》中提出,幼儿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所以幼儿教师应该依托幼儿园、社会资源拓展活动,合幼儿园、社会和家庭三方力量,为幼儿打造一个全过程、全方位的红色故事生成课程。首先,幼儿园可以采取“走出去”策略,即组织幼儿走出幼儿园,利用社会资源实现多样化、开放性的教学过程。其次,幼儿园可以采取“引进来”策略,即邀请红军老兵、红色故事图书绘本作者、红色影视剧演员等进幼儿园为幼儿讲述红色故事,提升红色故事生成课程的趣味性和新鲜感,例如幼儿园邀请当地老兵为幼儿讲解真实的红色故事,为幼儿提供更“惊心动魄”的学习体验,激发幼儿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