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利用种植活动建构主题式园本课程的实践研究

作者

沈婷

昆山高新区娄汀苑幼儿园

摘要:种植活动作为一种贴近自然、富有实践性的教育形式,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学习与探索机会。它不仅能够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还能在社会性培养和科学素养提升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本研究聚焦于“利用种植活动建构主题式园本课程”,旨在通过实践探索,挖掘种植活动在幼儿园课程中的独特价值,为幼儿创造更加生动、多元的学习环境,推动园本课程的创新与发展。

关键词:种植活动;主题式;园本课程;实践

引言

学前教育阶段是人一身成长过程中极为重要的发展时期,因此,学前教育工作者要充分抓住幼儿的心理与行为成长特点,采取创新的教育模式帮助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

一、种植活动的教育价值

(一)种植活动与幼儿身心发展

幼儿正处于身体快速发育和机能逐步完善的关键时期,种植活动为他们提供了丰富多元的锻炼契机。在种植过程中,幼儿需亲自参与搬运小型农具、挖土、浇水、施肥等一系列活动。搬运农具时,他们的手臂肌肉得到锻炼,身体协调性得以提升;使用小铲子挖土,要求幼儿精准控制力度与角度,这无疑对其手部精细动作及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大有裨益。同时,种植活动对幼儿心理发展也有着积极影响。从亲手播下种子开始,幼儿便怀揣着期待,精心照料植物,观察其生长变化。当看到种子发芽、茁壮成长,直至开花结果,他们内心会涌起强烈的成就感,自信心也随之增强。在面对植物生长中遭遇的诸如病虫害、缺水等问题时,幼儿需思考解决办法,这一过程不仅锻炼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培养了坚韧不拔的品质和承受挫折的能力,助力他们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

(二)种植活动与幼儿社会性培养

人是社会性的存在,幼儿时期是社会性发展的重要阶段,种植活动为幼儿提供了良好的社交平台。在种植过程中,幼儿通常需要与同伴协同合作,共同完成各项任务。例如,一起搬运较重的种植材料,或者分工进行浇水、除草等工作。在这个合作过程中,幼儿学会倾听他人的想法和建议,懂得如何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理解并承担不同角色所赋予的责任,从而有效提升团队协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此外,当收获季节来临,幼儿将自己辛勤劳作的成果分享给同伴和老师,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能够真切地体会到分享带来的快乐,进而培养出分享意识。在日常照顾植物的过程中,幼儿会关注植物的生长需求,像关爱自己的小伙伴一样呵护它们,这种体验有助于激发幼儿的同理心,培养关爱他人的美好品质,促进其社会性的良好发展。

(三)科学素养在种植活动中的体现

科学素养是幼儿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种植活动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与探究机会。幼儿在种植过程中,会细致观察植物从种子萌发、幼苗生长、枝叶繁茂到开花结果的完整生命周期,深入了解植物生长的规律。他们还会思考植物生长所需的必要条件,如充足的阳光、适量的水分、肥沃的土壤等,并通过自主设计简单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比如,设置不同水分供给的实验组,观察植物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状况,以此了解水分对植物生长的具体影响。在这一系列亲身参与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幼儿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实验操作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都能得到有效锻炼和提升。同时,种植活动还能极大地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为他们今后的科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兴趣基础和认知基础。

二、种植活动在主题式园本课程中的实践探索

(一)种植活动的主题设计与实施

种植活动的主题设计需精准锚定幼儿的兴趣与成长需求,同时紧密结合季节特点与本地资源。以秋季为例,设计 “丰收的果园” 主题,契合秋季果实成熟的时节特色,让幼儿认识苹果、梨子、葡萄等常见果树。在设计环节,教师提前收集本地果园的相关资料,了解不同果树的生长习性和适宜种植条件。实施时,教师先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让幼儿对果园和果树有初步认识,激发他们的兴趣。组织幼儿实地参观本地果园,与果农交流,了解果树种植、养护及采摘知识。回到幼儿园后,带领幼儿准备种植工具和果苗,指导他们挖坑、栽种、浇水,让幼儿亲身体验种植过程。后续引导幼儿定期为果树施肥、除草、除虫,观察记录果树生长变化,组织交流分享活动,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观察发现和感受。通过这样的主题设计与实施,让幼儿在种植活动中收获知识与成长。

(二)种植活动在不同主题中的应用

在健康主题课程中,种植活动与饮食教育深度融合。教师组织幼儿种植菠菜、胡萝卜等蔬菜,让他们观察蔬菜从种子到餐桌的全过程。蔬菜成熟后,幼儿参与洗菜、择菜、简单烹饪,制作蔬菜沙拉、蔬菜饼等美食。通过这一过程,幼儿了解蔬菜的营养价值,养成不挑食、爱吃蔬菜的好习惯。在艺术主题课程里,种植活动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灵感。幼儿以种植的花朵为素材,进行水彩绘画,描绘花朵的娇艳姿态;用树叶、树枝制作拼贴画,展现自然之美;还能将植物编织成手工艺品,锻炼动手能力与创造力。在科学主题课程中,种植活动成为科学探究的重要平台。幼儿开展 “探究不同肥料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实验,分别用有机肥、化肥和无肥料三组进行对比,观察植物的生长速度、叶片颜色等指标,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培养科学思维与实践能力。

(三)种植活动中的幼儿学习与发展

在种植活动里,幼儿的学习与发展贯穿各个方面。从知识获取来看,幼儿通过亲身体验,知晓植物生长所需的阳光、水分、土壤等条件,熟悉不同植物的生命周期,构建起基础的自然科学知识体系。能力提升层面,种植活动要求幼儿动手操作,像挖坑、浇水、施肥等,锻炼了他们的手部精细动作和身体协调能力。在观察植物生长并记录的过程中,幼儿的观察力、专注力与逻辑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发展。而且,小组合作完成种植任务,能让他们学会沟通交流、分工协作,提升社会交往能力。在情感塑造上,幼儿从种子播种到植物成熟,全程参与,目睹植物的成长变化,感受生命的神奇与坚韧,进而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敬畏之情。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幼儿还能收获满满的成就感,自信心得以增强,培养出耐心、细心和责任心等良好品质 ,全方位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三、结语

种植活动在建构主题式园本课程中不仅促进了幼儿的身心发展、社会性培养和科学素养提升,还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与实践思路。在未来的课程建设中,将继续优化种植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进一步挖掘其教育价值。

参考文献

[1]燕青.自然教育视域下园本课程的构建与实施[J].东方娃娃·绘本与教育,2024,(12):52-53.

[2]宋元元.借助幼儿种植活动,构建劳动园本课程[J].智力,2024,(20):76-79.

[3]周海燕.利用种植活动开展大班主题式园本课程的实践[J].家长,2019,(03):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