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探索

作者

曾昭源

湖南外贸职业学院,湖南长沙410000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深化发展,思政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其核心构成。两者各承其责,不仅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同时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然而,如何有效融合这两大教育方向,以发挥其最大的教育效益,是当前教育研究领域面临的重要问题。

1 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在联系

1.1 思政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概念及目标

思政教育是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社会责任感[1]。创新创业教育则是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在社会中勇于创新、勇于创业 [2]。两者的基本概念和目标有着内在的联系,需要相互融合共同发展。

思政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都是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均致力于学生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思政教育强调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旨在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世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创新创业教育注重学生的自主创新和创业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勇于尝试、敢于创新。可以看出,思政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都是培养学生成为具有正确价值观和创新能力的综合人才的重要途径。

思政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当今社会,只有具备正确的思想品德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才,才能在创新创业的过程中不迷失方向、不盲目追求利益。将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有助于培养既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念又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这种融合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还有利于他们未来在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1.2 二者之间的互补性及融合潜力

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两大重要组成部分,二者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和互补性。思政教育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强调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而创新创业教育则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倡导学生勇于尝试、敢于冒险。两者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社会责任感以及创新精神方面存在着自然的互补性。

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具有重要的潜力。通过融合,学生不仅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还能够具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将来的创业奠定基础。思政教育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关心他人,并具备为社会解决问题的使命感,而创新创业教育则能够让学生将这种使命感转化为创新的动力,从而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造。两者的融合,可以使学生在接受传统思想熏陶的,也能够培养他们面对挑战时的勇气和决心,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人生态度[3]。

在高等教育中,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之间的互补性和融合潜力是不可忽视的。必须充分发挥二者的优势,建立融合教育模式,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通过思政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结合,学生将不仅具备丰富的知识和良好的品德,还将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未来的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注入新的活力。

2 融合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具体实践

2.1 融合教育模型的构建

融合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型构建需要考虑两者的内在联系和互补性,以实现最佳的教育效果。在模型构建时,应确立思政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共同目标,即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需要结合两者的特点,将思政教育的道德价值引导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能力培养有机结合。通过此模型,学生既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又能培养创新创业的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注重融合教育模型的内容设计。可以通过课程设置来打破学科壁垒,将思政教育内容融入到创新创业教育中,或者在思政课程中引入创新创业案例,以促进学生对于道德伦理和实践能力的统一认知。引入跨学科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综合运用道德原则与创新思维,达到知识的全面贯通。

教师的角色也至关重要,在构建融合教育模型时,教师需要具备跨学科教学的能力和思政与创新创业知识结合的能力。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在探索中形成对于道德与实践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和社会责任感。通过教师的引领和示范,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思政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在实践中的价值,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总的来说,构建融合教育模型旨在实现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通过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融合模型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为全面的教育体验,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2 模型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与成效

该模型中,设计了思政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确保两者在内容上相互贯通。思政教育课程强调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引导学生批判性思维和社会责任感;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通过将两者的课程相互衔接,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更为完整的人文素养和实践能力。

提出了跨学科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引入跨学科的内容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从不同学科的角度思考问题,拓展视野。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还注重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通过引入实践性项目、实习实训等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和成长。结合思政教育的要求,强调学生在实践中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情操的培养。这样的设计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还能让他们明确自己在社会中的责任和使命。

在该模型在某高校的实际应用案例中,发现学生参与融合教育后,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有了显著提升。学生们不仅在学术研究和创业实践中表现出色,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展现出更加成熟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意识。这表明融合教育模式在高等教育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与成效。

这一成果为高校教育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也为融合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在教育系统中推广这种融合模式,将有助于培养更具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人才,促进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3 结语

本文不仅阐述了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互补性,更通过应用实例验证了融合模式在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方面的实际效果。尽管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模型的普适性和长期影响等方面仍需进一步探索与完善。此外,应更加深入的研究应关注融合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影响的长远效果,以促进教育系统的全面和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柏桥 . 高校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 [J].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33(04):100-102.

[2] 李浩然 . 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何以融合 [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22,(31):I0015-I0015.

[3] 田梦 . 高校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 [J].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科研 ,2022,(06):011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