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整本书阅读教学之我见

作者

张卫红

沙湾市第五中学 832100

一、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意义

在当今碎片化阅读盛行的时代,整本书阅读教学犹如一股清泉,润泽着学生的精神世界。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意义,首先体现在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上。相较于单篇文本的阅读,整本书涵盖了更为丰富的语言素材、多样的写作手法以及复杂的情节架构。通过阅读整本书,学生能够接触到大量鲜活的词汇和精妙的语句表达,在潜移默化中丰富自己的语言储备,提升语言感知和运用能力。例如阅读《骆驼祥子》,学生能领略到北京方言的独特魅力,感受其细腻入微的人物描写,从而提高自身的文学鉴赏水平和写作能力。

其次,整本书阅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一本完整的书籍往往包含着复杂的情节线索、深刻的主题思想以及多元的人物形象。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需要梳理情节脉络,分析人物性格,探究主题内涵,这一系列的思维活动能够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以《骆驼祥子》为例,学生在阅读时要思考旧社会底层老百姓的悲惨命运,分析人物变化的的各种原因,对人物的性格特点进行评价,这些都能促进其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发展。

再者,整本书阅读能够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他们的人文情怀。不同类型的书籍,如文学经典、历史传记、哲学著作等,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学生通过阅读,可以与书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体验不同的人生境遇,从而拓宽自己的视野,增强对社会和人生的理解。阅读《红星照耀中国》,学生能感受到革命先辈的奋斗与坚持,从中汲取力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现状

尽管整本书阅读教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在实际教学中,仍面临着诸多问题。一方面,教学时间紧张是一大阻碍。在现行的课程体系下,语文教学需要完成课本知识的讲授、各类专题训练以及应对考试,能够分配给整本书阅读的时间十分有限。教师难以深入、系统地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活动,学生也只能利用课余时间仓促阅读,难以保证阅读的质量和效果。

另一方面,学生阅读兴趣和习惯的缺乏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受电子媒体和娱乐化内容的冲击,很多学生更倾向于选择轻松、快捷的碎片化阅读方式,对于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的整本书阅读缺乏兴趣。此外,部分学生尚未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缺乏自主阅读的意识和能力,阅读过程中容易出现拖延、走神等情况,难以坚持读完一本书。

同时,教师在整本书阅读教学方面的专业素养也有待提高。许多教师虽然认识到整本书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操作中,缺乏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对于如何选择适合学生的阅读书目、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如何评估学生的阅读成果等问题,还存在诸多困惑,导致整本书阅读教学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三、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过程与方法

(一)读前导读指导

读前导读是整本书阅读教学的重要起始环节。对于初中生,必读《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经典名著,这些书籍既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又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文学价值。

在推荐书籍时,我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进行导入。并且讲述书籍的创作背景、作者的生平趣事,截取书中精彩的片段进行朗读,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阅读欲望。例如在推荐《骆驼祥子》时,我介绍老舍先生的创作风格,讲述老北京的风土人情,然后朗读祥子第一次买车时的精彩段落,让学生感受到祥子的喜悦和对未来的憧憬,从而激发他们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二)读中导读指导

1. 问题驱动阅读

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我设置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这些问题可以涵盖情节、人物、主题等多个方面。以《简·爱》为例,我提出问题:简·爱为什么拒绝圣约翰的求婚?这一问题可以促使学生深入分析简·爱的性格特点和她所追求的爱情观。通过思考这些问题,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书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提高阅读的深度和质量。

2. 利用读书卡完成阅读

读书卡是一种有效的阅读辅助工具。我让学生制作读书卡,记录书中的重要情节、人物特点、精彩语句等。读书卡的形式可以多样化,例如设计成表格形式,包括“章节”“情节概括”“人物分析”“感悟”等栏目。学生在填写读书卡的过程中,能够对书中内容进行梳理和总结,加深对书籍的理解。同时,我定期检查学生的读书卡,了解学生的阅读进度和理解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3. 课前三分钟读书推荐

我利用课前三分钟的时间,安排学生进行读书推荐。学生可以分享自己正在阅读的书籍的精彩之处,介绍书中的主要人物和情节,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这一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其他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锻炼推荐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例如,一位学生在推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时,讲述了保尔的四次死里逃生的情节,以及自己从保尔身上学到的坚韧不拔的精神,引发了其他同学对这本书的浓厚兴趣。

4. 读书分享会

定期组织读书分享会,为学生提供一个交流阅读心得的平台。在分享会上,学生可以自由发言,分享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感悟、疑问和收获。我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和讨论,如人物形象的塑造、主题的挖掘、写作手法的运用等。例如在读完《西游记》后,组织读书分享会,学生们可以讨论孙悟空这一人物形象的复杂性,分析取经团队的合作精神,探讨书中所蕴含的佛道思想等。通过交流和讨论,学生能够拓宽自己的视野,加深对书籍的理解,同时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读后巩固探究检测课

1. 专题研究

在学生读完一本书后,我引导学生开展专题研究。例如,对于《骆驼样子》,我设置了“给祥子些小传”、“探寻悲剧的原因”“话说洋车夫”、“品析京味”等专题。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深入分析文本等方式,对专题进行研究,并撰写研究报告。这一过程能够培养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使他们对书籍的理解更加深入和全面。

2. 巩固检测课

通过多种形式的检测,如书面测试、口试等,检验学生对书籍内容的掌握情况。书面测试可以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考查学生对书中基本情节、人物、主题等方面的了解。口试可以让学生进行现场讲述,如讲述书中的一个精彩故事、分析一个人物形象等,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书籍的理解能力。我根据检测结果,了解学生的阅读效果,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和强化训练。

3. 读后感展示评

我组织学生撰写读后感,并进行展示和评价。学生可以将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感悟、思考以读后感的形式呈现出来。在展示环节,学生可以通过朗读、演讲等方式分享自己的读后感。其他学生可以进行评价和交流,我给予专业的点评和指导。这一活动能够促进学生对书籍内容的反思和总结,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四、总结整本书阅读的意义

总之,整本书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人文情怀,还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虽然当前整本书阅读教学面临着诸多挑战,但通过我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运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如读前导读激发兴趣、读中指导促进理解、读后巩固深化探究,能够逐步引导学生走进整本书阅读的世界,领略书籍的魅力。在未来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应更加重视整本书阅读教学,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收获知识、提升能力、丰富精神世界,真正实现语文教育的育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