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思政教育在高职院校中的评价与考核机制研究

作者

曾昭源

湖南外贸职业学院,湖南长沙410000

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中,思政教育是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近年随着高职教育的迅速扩张和深化改革,思政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然而,现行的思政教育评价与考核机制是否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能否有效评价学生的真实能力和价值观,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过往研究多集中于理论层面或单一案例分析,缺乏系统的实证研究和深入的机制探讨。

1 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当前状况

1.1 思政教育的核心内容与目标

思政教育是高职院校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其核心内容与目标关系到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未来成长 [1]。思政教育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公民道德的培养、法治意识的强化以及社会责任感的提升。这些内容不仅深根于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之中,也与学生的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密切相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思政教育的灵魂,强调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基本内容。这些核心价值观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其形成积极的社会认同和情感归属。通过对这些价值观的理解和践行,学生不仅能够增强国家认同感,还能够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展现出优秀的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公民道德的培养则注重学生的行为习惯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高职院校应结合实际,向学生传递诚信、友爱、互助等道德观念,使其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能够践行公民道德,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合格公民。法治教育也是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对法律知识的普及及法治观念的引导,增强学生遵法守法的意识,树立法治思维,从而为日后顺利融入社会打下基础[2]。

社会责任感的提升是在思政教育中不可忽视的目标,使学生认识到个人发展的必须关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等活动,学生可以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关注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

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目标在于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使其不仅具备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具备健全的人格和社会责任感。为实现这一目标,教育工作者需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程内容,注重引导学生思考与社会、国家相关的问题,使思政教育真正融入到高职教育的各个方面,实现教育的整体性和系统性[3]。

1.2 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实施现状分析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阵地之一,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实施情况备受关注。目前,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存在一些突出问题。虽然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在课程设置上有所体现,但往往流于形式,缺乏深度和系统性。学校往往更注重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而忽视了思想品德的培养,导致思政教育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当前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过于倚重传统的一考定终身的评价方式,即一次性的考试成绩来评判学生对思政课程的掌握情况,这种考核方式难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一味注重知识的灌输和死记硬背,而忽视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再者,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实施中缺乏有效的互动与引导。传统的思政课教学形式单一,缺乏启发性和互动性,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思想认识难以提升。缺少与时代、社会发展接轨的内容,难以激发学生对于当下社会现实和未来发展的思考。

另外,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中师生互动不足。教师在思政教育中往往扮演者灌输者的角色,缺乏与学生平等交流的机制,学生难以在互动中形成对思政教育的深入理解和感悟。

2 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评价与考核机制的优化建议

2.1 创建多元化评价体系与加强过程性评价

针对当前评价与考核机制存在的问题,建议高职院校应当着力创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以及加强过程性评价。多元化评价体系应当包括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两个方面,可以考虑采用学业成绩、学生参与思政活动的情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多种指标来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定性评价则可以考虑通过心理测试、学生作品展示、个人陈述等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品德修养和思想政治素质。通过这样的多元化评价体系,可以更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思政教育学习情况和成果。

在加强过程性评价方面,高职院校可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引入更多的反馈机制,例如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自评、互评,引导学生定期反思自己的学习和发展情况;教师也可以结合课堂教学实际,通过课堂讨论、问答互动等形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高职院校还可以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如建立在线教学平台、学生学习档案系统等,实现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全程跟踪和记录,为过程性评价提供更多数据支持。

通过创建多元化评价体系和加强过程性评价,高职院校可以更好地评估学生的思政教育学习情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样不仅有利于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效性,更有利于培养出更多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2 教师专业培训的提升与形成性评价的应用

教师是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核心实施者,其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为了优化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评价与考核机制,需要从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入手。教师专业培训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手段之一。

高职院校应建立健全的教师培训体系,制定系统全面的培训计划,包括但不限于思政教育理论知识、现代教育技术、课堂教学方法等内容的培训。通过开展定期、有针对性的培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理论素养,使其在思政教育中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高职院校可以探索引入形成性评价机制来评估教师的教学表现。形成性评价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师进行指导和反馈,促使其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提升教学效果。通过定期的课堂观摩、教学交流和学生评价等方式,对教师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帮助和支持,从而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思政教育能力。

另外,高职院校还可以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开展在线教育和远程培训,为教师提供更为便捷和灵活的培训方式,提升其信息化教学能力和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还可以通过开展教学比赛或学术交流活动,激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和研究工作,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学术造诣。

3 结语

对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评价与考核机制进行了深入分析,发现现有机制存在多方面的不足,包括评价方式单一、缺乏系统性以及与学生实际需求的脱节等问题。据此,研究提出了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强化过程性评价、加强教师专业培训和开展形成性评价的对策,期望通过这些改进措施,提高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系统性。

参考文献

[1] 朱卫红. 高职思政教学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J].海外文摘 ,2020,(19):0058-0059.

[2] 傅娆 . 技工院校思政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2021,(08).

[3] 杜刚 . 高职思政教学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J]. 现代职业教育 ,2020,(51):178-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