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中防水堵漏技术的施工工艺研究
余海旺
山西五建集团有限公司 山西太原 030013
引言:建筑工程质量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防水堵漏是建筑施工的一项重要内容,防水堵漏技术水平的高低以及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建筑耐用性以及安全性。在建筑行业飞速发展的今天,建筑结构形式变得越来越复杂,施工环境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化,渗漏问题也渐渐成为了影响建筑工程质量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不管是屋面,地下室还是卫生间,只要发生渗漏就会引起连锁反应,危及建筑结构稳定。
1. 防水堵漏技术内涵
防水堵漏技术就是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中通过使用具体的材料,技术以及设备来防止建筑结构产生漏水,并且对已经产生漏水的地方进行有效的修复的一种综合技术体系。其中心目的在于阻隔水渗透路径并形成一道持续,完整的防水屏障以保证建筑结构内的干爽,从而避免水对建筑材料及结构的损害。防水堵漏技术涉及预防性防水施工与渗漏治理2 个层次,不仅包括施工阶段合理设计与规范操作预防渗漏,还包括准确定位并有效封堵已经发生的渗漏点,它是集材料科学,结构工程学与施工技术于一体的交叉应用技术。
2. 建筑工程渗漏的常见原因
2.1 材料因素
防水材料质量的好坏,是防水效果好坏的根本因素。有些项目为了降低成本而选择了质量不过关的防水材料,例如防水卷材不够厚,防水涂料耐候性较差,密封胶粘结力欠缺等等,这类材料建成后容易老化,开裂和脱落,造成防水屏障的破坏。
2.2 施工因素
施工工艺不够规范,是导致建筑物渗漏的重要因素之一。防水施工时,如果基层处理不当,例如表面有裂缝,油污或者杂物等,都将造成防水材料和基层结合不牢,产生空鼓和分层,给水的渗入提供了渠道。
2.3 结构设计因素
建筑结构设计的不合理,同样会造成渗漏问题。比如屋面排水坡度的设计太小,就会造成雨水的排泄不畅和积水对屋面防水层的长时间浸泡而加快材料的老化;地下室墙体和底板的交接处不设加强防水层容易因结构沉降开裂漏水;卫生间地漏部位设计过高,将造成地面积水不能及时排除,并沿着墙体缝隙渗入。
2.4 环境和使用因素
建筑在使用时,由于环境变化,外力作用等原因,也会造成渗漏。长期处于阳光,雨水和温度变化的自然环境下,防水材料将逐步老化,性能降低,例如卷材出现裂缝,涂料出现粉化。与此同时,由于地基沉降和温度应力的影响,建筑结构运行过程中会发生细微的形变,如果防水层缺乏延展性,随着结构的形变将出现裂缝,丧失其防水功能。
3. 防水堵漏技术核心施工技术
3.1 基层处理工艺
基层处理在防水堵漏施工中处于基础地位,对防水层粘结强度及密封性有直接的影响。在施工之前需要将基层表面彻底清理干净,去除灰尘,油污,杂物以及松动混凝土块等,以保证其表面光滑牢固。对基层中出现的裂缝需要根据其宽度进行不同处理:宽度在 0.2mm 以下的微裂缝可用环氧树脂浆液进行封堵;宽度在 0.2mm 以上的缝隙,需用专用工具加宽至 V 型槽中,并在清洗后充填防水密封材料、然后涂防水涂料以加强密封效果。基层表面的含水率需控制在规定范围内(通常不大于 9% ),若含水率过高,需采用通风、烘烤等方式干燥,避免因水分蒸发导致防水层空鼓。
3.2 防水材料的施工工艺
针对不同建筑部位与渗漏情况需要选择合适防水材料与施工工艺。
卷材防水施工技术:用于屋面,地下室及其他面积较大的防水工程。施工时需按照“先低点,再高点,先远处,再近处”的顺序铺设,卷材搭接宽度应符合规范要求(长边搭接不小于 100mm , 短边搭接不小于150mm ),搭接部位需用特殊的粘结剂或热熔法进行封闭,以保证紧密的接缝。在铺设时需要将卷材下面的空气排除掉,让卷材和基层密合,以免发生空鼓现象。涂料防水施工技术:适合外形复杂,管线密集,例如卫生间,厨房。在施工之前需要加固管道根部,阴阳角以及其他节点,并涂上额外的防水涂料。大面积涂刷时,需采用多遍涂刷的方式,确保涂层厚度均匀(通常总厚度不小于 1.5mm ),且前一遍涂层干燥后再涂刷下一遍,避免出现气泡、漏刷等问题。密封堵漏施工技术:对于渗漏点,变形缝,用密封材料堵漏。施工时需先对渗漏部位进行清理、凿开松动处、形成清洁的施工面、再在缝隙内镶嵌密封胶或者堵漏剂、夯实抹平、保证材料和基层结合紧密、封堵水分渗透路径。
3.3 节点处理工艺
建筑节点(比如阴阳角,管道根部,伸缩缝)是渗漏的高发部位,需进行强化处理。阴阳角处要作成圆弧或钝角以减小应力集中,再涂上附加层防水涂料或者铺加强卷材以加强节点防水。管道根部需要留出凹槽、填充密封材料,然后再将防水涂料覆盖于管道四周,伸入管道表面 50mm 或更长的范围内,构成防水密封环。伸缩缝和变形缝处需要有止水带或者密封胶条以保证结构变形后仍然能够保持封闭,而缝口处则用防水卷材包覆或者用防水涂料进行涂刷以构成多层防水防护。
3.4 渗漏治理工艺
对已经出现渗漏的区域,首先需要准确定位并明确渗漏点及渗透路径,然后有针对性地采取处理措施。表面渗漏处理:如渗漏处表面清晰可见,可用“堵排结合”法,先清面、刷防水涂料或贴防水卷材堵水,并同时建立排水通道引积水到指定地点排放。结构深层渗漏处理:对结构裂缝引起的深层渗漏需要注浆技术处理。通过对渗漏点四周进行钻孔,注浆管深入缝隙中,灌注环氧树脂和聚氨酯浆液,浆液受压后充填缝隙并凝固形成封闭防水屏障。注浆结束后需将注浆孔堵塞,表面涂防水涂料以增强防护。
4. 优化防水堵漏施工技术等应对措施
4.1 提高施工技术标准和规范
建立并完善了防水堵漏施工工艺标准与规范,确定了不同建筑部位及不同渗漏类型对施工工艺的要求,对施工操作进行了统一技术指导。强化防水材料质量管控,建立严格材料进场检验制度等,保证所选防水材料达到国家标准及设计要求。
4.2 加强施工人员的专业培训
提高施工人员专业素质,是确保防水堵漏工程质量的重点。建筑企业要经常组织施工人员进行专业培训,让施工人员熟悉各种防水材料的特点,施工工艺和操作要点,熟练掌握节点处理和渗漏治理关键技术。强化施工人员质量意识教育、突出规范操作重要性、降低人为操作不到位造成渗漏隐患。
4.3 推广应用新型防水材料和工艺
加强新型防水材料及工艺的开发和推广,提高防水堵漏技术水平。鼓励采用高性能和环保型防水材料,例如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和水性防水涂料,这类材料粘结力和耐候性较强,施工方便,可有效增强防水效果。
结束语
在今后建筑行业持续发展的过程中,需要进一步提高施工技术标准、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大力推广新型材料和工艺、加强质量监管、促进防水堵漏施工工艺优化和创新等。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防水堵漏技术得到不断提高,降低了建筑渗漏隐患的发生,为建筑工程安全耐用提供了坚实的保证,推动了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德刚 , 曹富 , 张钦龙. 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防水防渗施工技术研究 [J].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 ,2021,(09):104-105.
[2] 李鑫 , 杨光 , 王道春 , 等 . 住宅建筑工程防水施工中的技术要点分析 [J]. 工程技术研究 ,2020,5(18):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