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及措施意见
马正伟
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省市: 云南省丽江市 邮编:674200
粮食事关国运民生,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解决好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过艰苦努力,我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从当年4亿人吃不饱到今天14亿多人吃得好,有力回答了‘谁来养活中国’的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粮食产量连续7年稳定在6500亿公斤以上,人均粮食占有量达483公斤,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粮食收储调控能力显著增强,国家粮食储备数量充足、质量良好、储存安全;粮食流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粮食供给结构不断优化,更高层次、更高质量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更加有力,也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取得这些成绩,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在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要论述精神的科学指引。
我们要充分认识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粮食安全事业取得的重大成就,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走好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自觉对标看齐,心怀“国之大者”,以钉钉子精神,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不折不扣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精神,扛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任。
我县作为一个农业大县,同时也是产粮大县,长期以来都把“三农”工作作为中心工作来抓,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通过今年粮食安全与耕地保护工作,还是暴露出我们在粮食安全方面存在不少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粮食安全重视不够。粮食流通主要靠市场手段来供给粮食,虽然实行了党政同责,层层签订责任状,但仍存在一头抓一头热的情况。表现在党委和政府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履行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职责任务时紧一时松一时,未将粮食安全工作考核底线指标进行清单式专题会议研究,比如涉及粮食生产重点项目、重点工作推动必须列为预算的未列,实施的单产提升项目资金未及时全部兑付等;绝大多数乡镇党委、政府未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本乡镇粮食安全指标任务,未将耕地质量建设与保护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同步推动;未深入分析研究保障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完成;未配强配齐农技及植保队伍人员,技术人员基本行政化,导致农技推广工作协调难度大、任务推进受阻较多,从上到下没有真正做到全方位重视粮食安全。二是粮食产能增长乏力。近年来,虽然全县的粮食面积保持在63万亩以上,产量保持在23万吨左右,但受粮食价格偏低、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等因素影响,耕地非农化、非粮化逐步加剧,特别是大量水果、蔬菜逐步取代了粮食种植,即便在农业科技上下了功夫,也难以促进全县粮食产能稳步提高。三是粮食工作机制僵化。粮食行业长期以来形成了一套传统的思维定式和工作模式,习惯于用行政命令管理粮食流通,用包办代替管理粮食企业。一方面,造成了对粮食收储企业的监管不到位,粮食领域逐渐滋生腐败问题;另一方面,造成了粮食流通体系不够健全,相关职能部门运用市场经济思维管理粮食流通领域还不到位,比如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时,全国各地就短暂出现过居民扎堆抢购粮食的情况。
因此,我们要提高对新形势下粮食安全的认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中央有关涉粮工作决策部署及省委、市委工作要求,进一步抓牢抓实粮食安全工作,有力防范化解粮食安全风险,守好人民群众的“米袋子”。
一要稳定粮食生产能力,夯实粮食生产基础。随着全县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粮食生产的空间不断被挤压。我们要妥善处理好产业发展和粮食生产的关系,有规划的布局粮食生产功能区,引导产业积聚发展、集约用地,既要确保群众稳定增收,也要确保粮食稳步增产。首先要贯彻落实好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及耕地“进出平衡”制度,加大对违法占耕的处置力度,坚决打击违反耕地保护政策、破坏耕地和违法占用耕地行为,确保全县的耕地面积不低于84万亩。其次要抓住耕地流出整改契机,加强实际撂荒地排查整治和发动群众实行粮经套作,以此增加粮食面积及产量。
二要规范粮食储备管理,提升科学管粮水平。粮油储备是应对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稳定粮食市场、实施调控手段的物质基础。目前虽然全县已建立了原粮储备和成品粮应急储备,但储备体系还不健全,调控能力还不够强。我们要守好储备粮,进一步加强储粮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加强对储备粮油的监督管理,坚持不定期抽查抽检储备粮情况,确保储备粮数量真实、质量达标。要管好储备粮,进一步完善储备粮轮出、轮入管理体制机制,坚决堵塞储备粮管理漏洞,严厉打击涉粮违法违规行为。
三要完善应急供应体系,保障粮食市场稳定。粮油价格备受人们关注,一方面“谷贱伤农”,另一方面“米贵伤民”,既要保护种粮农民积极性,又要保证消费者特别是低收入群众生活不受影响;既要保障市场供应,又要保持价格基本稳定,这也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基本要求。我们要加强粮食应急体系建设,完善粮食应急预案,在守好、管好、用好储备粮的基础上,推动藏粮于市,发挥市场在粮食应急保供中的作用。要密切关注县内外粮食市场动态,健全和完善粮食价格监测预警体系,及时分析研判具有苗头性的信息,增强粮食市场调控的针对性、时效性,确保粮食市场价格基本稳定。
四要增强粮食工作联动能力,提升粮食安全水平。粮食工作一头连着农民,一头连着市民,具有明显的公共性、民生性和社会性,离不开全县各级各部门的全力支持和配合。我们要抓好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落实,细化涉及部门的工作任务,进一步整合各部门力量,形成粮食工作合力。要进一步创新工作理念,理顺粮食宏观调控和企业经营的关系,处理好政府与企业、计划与市场、宏观与微观之间的关系,加快推动传统粮食流通方式转变。
五要积极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充分发挥粮食生产农技员示范带头作用。一是配强全县、乡基层农技推广站。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健全县、乡镇农技推广人员,配齐配强岗位和人员,不随意挤占挪用农技人员,切实保证站所职责的履行。二是加强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不断提升农技人员业务素质。持续对全县在编在岗基层农技人员开展知识更新培训,鼓励农技人员参加5天以上脱产业务培训,特别是重点将年轻业务不熟的人员培养成服务优良的农技推广骨干人才。三是加快农业新技术推广应用。首先是加快主导品种主推技术落地应用。按照老中青搭配,组建技术指导团队,加快先进技术进村入户到田,开展面对面知识传授,指导乡镇建立试验示范基地,促进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广泛应用。推行县包乡,乡农技人员包村联户服务机制,因地制宜完善服务机制,将农技服务与地区农业生产紧密衔接,促进粮油作物提高单产。其次是加强农技人员绩效评价机制。虽乡镇农技人员编制未在农业农村局,但可完善建立乡镇农技人员职称评定细则,切实发挥县级职称评定委员会审核作用,推动县乡农技服务队沟通对接、日常联络、服务保障等工作。进而解决农业生产技术难题。特别是在水稻绿色高产示范技术、全程机械化技术、植保、动物防疫技术等方面积极发挥农技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