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大班歌唱教学的策略研究
苏笑笑
河南省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一幼儿园
幼儿园音乐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喉咙是每个人都有的乐器,歌唱是幼儿音乐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幼儿音乐启蒙的教育方式,是带领学前儿童靠近音乐最简单的途径。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在幼儿园开展歌唱教学,能够提高幼儿的记忆能力、情感能力、音准能力等,也能为提升幼儿的音乐素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在歌曲内容方面,难度要适中
1. 音域选择要合适
大班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逐步提升,在歌曲内容的音域选择上,通常在小字一组c 到小字二组a 之间,即C 调1—6 ,应选在此区间的歌曲,这样幼儿能轻松学唱,不会因音域过宽或节奏复杂而产生畏难情绪。
2. 歌曲篇幅要适宜
对于大班幼儿而言,在歌曲篇幅上多采用一段体或二段体结构。一段体由一个乐段构成,结构简单、旋律重复,易被幼儿理解与记忆;二段体包含两个对比乐段,即A 段和B 段。
3. 歌曲节奏要合理
大班幼儿能感知的节奏型,以常见的八分音符、四分音符、二分音符组合为主。适当加入切分音、附点音符增加变化,主要由简单节奏构成,偶尔出现切分节奏,难度适宜,激发幼儿学习热情,一首歌曲中可在同样节奏型的地方出现一组切分音或者附点音符即可。
4. 歌词方面要恰当
对于大班幼儿歌曲的歌词,避免生僻字极为重要。一是选择时要以常用字为主。二是挑选生活场景中的高频词汇。像《洗手歌》中的“手心”“手背”都是幼儿生活中熟悉的表述,便于记忆。三是富有韵律的儿歌常用字,幼儿易接受。
二、大班歌唱教学的组织方法
(1)体态动作导入法
“体态动作导入法”是指:教师在开展歌唱教学时,不直接引入歌曲,而是通过自身或引导幼儿做出各种体态动作,让幼儿在动作体验中感受节奏,自然地进入歌唱学习的教学方法。
适用歌曲范围:该方法适合词语简单多重复,歌词内容是直接描述动作过程的或是富于动作型。
开展流程:动作示范
动作组合 $$ 加入歌曲 $$ 学唱歌曲
(2)歌词朗诵导入法
“歌词朗诵导入法”是指:在歌唱教学起始阶段,教师先引导幼儿有节奏地朗诵歌词,帮助幼儿初步熟悉歌词内容、韵律和节奏,为学唱歌曲做铺垫的教学方法。
适用歌曲范围:该方法适合一些歌词较复杂,没有规律、没有情境性、故事性的歌曲。
开展流程:故事引入 $$ 歌词分离→节奏朗诵→学唱歌曲
(3)直观形象导入法
直观形象导入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起始阶段,运用图片、实物、视频等直观、形象的材料,引发幼儿兴趣,帮助幼儿建立对歌曲内容的初步认知。
适用歌曲范围:该方法适合一些歌词含义不够明确,歌词先后顺序比较容易混淆。
开展流程:视频导入 $$ 展示实物道具→倾听歌曲→学唱歌曲
(4)游戏教学导入法
“游戏教学导入法”是指教师以游戏为载体,将歌曲相关元素融
入其中,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氛围中自然地接触、感知歌曲,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适用歌曲范围:该方法适合节奏明快清晰、规整、强弱拍明显,旋律起伏小、音域跨度窄的歌曲。
开展流程:游戏引入 $$ 互动交流 $$ 角色扮演 $$ 学唱歌曲
(5)表演教学导入法
“表演教学导入法”是指:教师在开展歌唱教学前,通过自身示范表演、引导幼儿参与表演等方式,将歌曲中的情境、角色以直观的形式呈现出来。
适用歌曲范围:该方法适用于旋律优美、结构规整,有一定故事情节的歌曲。
开展流程:角色导入 $$ 示范表演
环境布置→学唱歌曲
三、在组织过程中,重个性化指导
首先,需要基于幼儿嗓音特点的指导。观察幼儿的嗓音条件,对于音色明亮、音域较宽的幼儿,鼓励他们尝试演唱旋律起伏较大的歌曲。而对于嗓音较为轻柔、音域较窄的幼儿,使他们演唱和声部分或者节奏较为平稳的段落。
其次,结合幼儿性格差异引导。针对性格活泼外向、表现力强的幼儿,为他们创造更多展示的机会。对于性格内向的幼儿,采用小组合作演唱的方式,在小组互动中逐渐克服胆怯心理,提高歌唱参与度。
最后,分层设定歌唱教学目标。依据幼儿的能力,将教学目标分为不同层次,对于基础较弱的幼儿,设定以掌握基本歌唱技巧为重点的目标,能够跟唱简单歌曲、唱准常见音高等。对于有一定基础的幼儿,目标提升为能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进行简单的二声部合唱等。
四、丰富幼儿演唱形式,提高参与度
(1)齐唱与对唱相结合,激发幼儿参与度
幼儿园齐唱和对唱是一种适合幼儿的音乐表演形式,它将多名幼儿分成不同角色,共同演唱同一首歌曲,通过声部之间的配合与协作,营造出丰富、和谐的音乐效果。
(2)领唱与齐唱相结合,唤起幼儿激情
幼儿园领唱与齐唱结合是一种富有变化和活力的音乐演唱形式,将个人的突出表现与集体的和谐统一相融合。其他环节的步骤分两步走:
第一步:歌曲学习。大班教师清唱歌曲,展示正确发声、节奏与表情,让幼儿整体感知歌曲风格与情感。
第二步:领唱与齐唱结合。大班教师向全体幼儿说明领唱与齐唱配合方式,初次进行配合。
(3)轮唱与合唱相结合,感受歌曲的奇妙
在歌曲演唱中,根据歌曲情感、结构变化,适时切换轮唱与合唱。其他环节的步骤分两步走:
第一步:轮唱练习。各小组分别练习自己的起始部分,教师指导幼儿把握进入的时机和节奏。
第二步:轮唱与合唱融合。大班教师向幼儿详细讲解轮唱与合唱结合的方式,如歌曲开头先进行轮唱,中间部分转为合唱,结尾再以轮唱结束。
幼儿园歌唱教学作为幼儿音乐启蒙的核心路径,既是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目标的重要载体,也是促进大班幼儿记忆、情感、音准能力发展的关键环节。接下来,我们将在实践中持续反思、调整与突破,才能让歌唱教学真正成为幼儿感受音乐魅力、提升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为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奠定坚实的艺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