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措施的优化分析
董海燕
浙江省台州市文渊小学 318000
双减政策的落地实施,不仅是对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调控,更是对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强力回应。当前,小学数学课堂仍然存在教学方式单一、作业同质化严重等问题,导致学生学习主动性不足,甚至产生畏难情绪。针对这种客观存在的情况,如何在政策框架下优化教学措施,平衡减负与增效之间的关系,成为教育工作者亟待攻克的课题。教师需保持自身教学思维的先进性、教学模式的多样性,使学生在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上产生更强的代入感、参与感、获得感。
一、开展趣味游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最为强劲的推动力量。诚如此言,小学生年龄相对较小,对于趣味化的课堂氛围、游戏化的学习方法有着天然的向往,这是现阶段学生最为明显的心理特点,也是双减背景下教师开展趣味游戏的现实依托。基于此,教师应当立足于具体的教学内容,兼顾学生的心理特点、兴趣爱好等要素,选用合适的趣味游戏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之中,使学生切实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的快乐和收获。
例如,在教授“小数乘整数”时,教师首先可以为学生简要阐述角色扮演式趣味游戏的主要环节,即“全身心沉浸于相应场景之中,选择性扮演其中的人物,参考对话内容、情节发展、情绪变化等要素,在声情并茂之中完成学习任务。”之后教师可开展“购物大比拼”游戏,将学生分组,每组发放一定金额的“虚拟货币”,并设置多个“商品”,每个商品标有小数价格。如一个笔记本 3.5 元,学生要买 4 个,就需要计算“ 3.5×4′ ”。在游戏过程中,学生积极思考、热烈讨论,能够对小数乘整数的基本步骤、注意事项、小数点位置的确定等知识产生更深的印象,在趣味游戏中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
二、优化作业设计内容,降低学生课业压力
在双减背景下,优化作业设计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升学习质量的核心举措,传统机械重复的作业不仅加重学生负担,还易磨灭学习兴趣。而科学设计作业能让学生在有限的练习中巩固知识、发散思维,实现减负增效的良性循环。基于此,教师应树立分层作业理念,依据学生认知水平与学习能力,设计基础巩固、拓展提升、实践探究等不同梯度的作业,兼顾不同水平学生的真实学习需求,让作业成为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桥梁。
例如,在教授“实际问题与方程”时,为优化作业设计、减轻学生课业压力,教师可以设计分层作业。如基础巩固类作业,让所有学生完成教材中简单的方程实际问题练习,如“ x+5=12 ,求 x 的值”,帮助学生巩固方程的基本解法。拓展提升类作业,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稍复杂的实际问题,如“一个数的 3 倍比它的 2 倍多 10,求这个数”,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而实践探究类作业则更倾向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统计家庭一周的水电费支出情况,列方程并求解。这种分层作业,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并让作业成为其主动探索知识实用性的重要渠道。
三、融合信息技术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深度融合,为突破传统课堂局限、提升教学效率开辟了新路径。其强大的交互性和可视化功能,能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直观动态的画面,有效化解教学难点,大幅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获得感。基于此,教师应积极掌握希沃白板、数学教学APP 等工具,根据教学内容合理运用动态课件、在线测评等功能,为学生打造多元动态、内容丰富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例如,在教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教师首先可以利用希沃白板展示平行四边形,并通过动画演示将平行四边形沿着高剪开,之后平移拼成一个长方形。在此期间,学生能够直观地看到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长方形长和宽之间的关系,从而轻松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数学教学 APP 的在线测评功能,及时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系统自动批改并反馈结果,借此教师快速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让学生更好地完成对平行四边形面积知识的了解、掌握、应用、内化。
总而言之,双减政策为小学数学教学变革指明了方向,通过趣味游戏、分层作业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能够促使教学质量与学生体验的双重提升。在后续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致力于降低学生的课业压力,持续探索更具个性化、创新性的教学策略,在减负的同时为学生搭建思维拓展与能力培养的成长平台,让数学学习真正成为激发潜能、培养素养的“助推器”。
参考文献
[1] 朱酝国 .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减负增效策略解析 [J].小学生 ( 中旬刊 ), 2024, (07): 61-63.
[2] 卞琴 . “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优化措施分析 [J]. 读写算 , 2024, (24): 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