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现代化新重庆建设视域下中职语文课堂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研究
黄青青
重庆市行知职业技术学校 401220
为服务现代化新重庆建设,中职教育需着重培养学生文化素养与综合能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其中关键一环。中职语文课堂作为传承主阵地,虽肩负重任,但在实际教学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因此,探索有效的传承策略迫在眉睫 [1]。
一、中职语文课堂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对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的促进作用分析
(一)优秀传统文化为重庆建设注入文化自信
中职语文课堂中,学生通过学习经典文学、历史人物等,深入领略中华文化内涵与魅力,从而树立正确文化价值观,培养文化自信 [1]。重庆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其山城、江城特色与传统文化紧密相连。学生的文化自信有助于在现代化进程中保持城市独特性,推动重庆成为更具魅力的现代化都市。
(二)优秀传统文化为重庆建设提供精神支持
传统文化蕴含的道德规范、人文精神和哲学思想,如儒家的仁爱、道家的自然和谐、佛家的慈悲等,为新重庆建设提供精神指引 [2]。中职语文课堂通过文化熏陶,培养学生道德品质与社会责任感,形成积极向上的品质,为城市建设注入持久精神动力,助力构建公平正义、和谐共处的社会环境。
(三)优秀传统文化为重庆建设培养人才队伍
传承传统文化需高素质人才队伍。中职语文教育通过文化熏陶,促使学生尊重历史、关注现实、积极面对未来,提升个人能力,同时促进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2]。这些人才将成为推动重庆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当前中职语文课堂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文化教育理念不明确。中职语文课堂的传统文化传承应涵盖知识、价值观念与人文精神,但当下教育理念模糊,缺乏系统、整体思路[3],严重干扰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正确认知与理解。
(二)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单一。传统文化涉及文学、艺术等多领域,而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局限于古诗词、文言文,致使学生认知片面,学习兴趣与动力下降。
(三)传统文化教育方法陈旧。课堂多依赖传统讲授法,以知识灌输为主,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缺乏互动与反馈机制,影响学习效果与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态度,不利于个人成长与社会文化建设。
(四)传统文化教育与社会实践脱节。传统文化学习需与实践结合 [4],但当前课堂教学与之分离,导致知识缺乏应用价值,学生难以领略文化魅力,影响认同感与自豪感形成,阻碍个人成长与社会建设。
三、服务现代化新重庆建设视域下中职语文课堂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
(一)明确传统文化教育理念,提升文化自觉意识
中职语文课堂应将传统文化教育置于核心,教师需充分认识其价值,融入日常教学,引导学生感悟精髓;教育不仅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文化自觉,引导其主动探究传统文化,激发热爱与尊重,强化传承责任感;深挖传统文化内涵与价值,让学生认知民族文化独特性与优越性,树立自信与自豪,助力其在现代化进程中扎根本土文化,为新重庆建设贡献力量。
(二)创新教学方式,提升文化传承效果
为了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传统文化,中职语文课堂需要丰富传统文化教育内容。除了经典的古诗词、文言文等文本形式,还可以引入传统艺术、传统哲学、传统道德等多个领域的内容 [5]。例如,可以引入中国传统绘画、传统音乐、传统哲学思想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引入中国传统绘画、音乐、哲学思想等多元文化内容,助力学生全面认知传统文化的丰富性与多样性;借助多媒体、网络及虚拟现实等现代科技,革新传统文化教学方式。如以配乐朗诵、背景视频深化诗词理解,借影视作品直观展现小说情节,用虚拟现实技术还原戏曲表演,增强教学生动性与趣味性;深度挖掘重庆本土特色文化,将地方历史故事、传统表演艺术等元素融入古代小说、戏曲教学,引导学生从本土文化视角解读经典,感悟本土文化价值;组织学生参观文化遗址、历史博物馆,参与文化交流、民俗活动,以实践深化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知,增强其认同感与自豪感。
(三)拓宽实践路径,推动文化传承的普及与深入
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建设,通过设宣传栏、建展示角、办艺术节等方式,营造浸润式文化氛围,让学生日常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借助企业资源,组织学生参观企业文化博物馆、参与文艺比赛,邀请企业人才入校交流,拓宽学生文化视野,展现传统文化应用价值;引导学生参与社区文艺、投身公益事业,在社会实践中践行传统文化,增强传承责任感,积累职业发展经验。
(四)创新评价机制,激励学生参与文化传承
从文学、艺术、历史等多领域评价学生学习成果,推动学生全面认知传统文化;通过奖学金、荣誉证书等方式,表彰优秀学生与团队,激发全员参与热情;记录课堂表现、实践参与及团队协作情况,助力学生关注成长,提升综合素养。
创新评价机制可激发学生传承文化积极性,为新重庆建设培育人文素养优良的人才。
(五)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师文化素养和教学能力
邀请专家讲座,组织教学研讨与观摩,加深教师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提升教学技巧;推动教师参与艺术比赛、手工艺制作及科研项目,增强实践与学术能力,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培训提升教师素养,可优化教学质量,引领学生传承传统文化。
四、结语
在服务现代化新重庆建设背景下,中职语文课堂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意义重大。通过挖掘文化资源、融合科技手段、融入本土特色,既能丰富教学、提升学生兴趣,又能培育文化自信,为城市建设提供人才支撑。未来将持续探索优化传承策略,助力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 鲍宜成 . 传统文化融入中职语文教学的有效路径 [J]. 安徽教育科研 ,2023(24):26-28.
[2] 曾珣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职教育融合的问题及策略 [J]. 科学咨询( 科技·管理 ),2023(08):249-251.
[3] 蔡晓东 . 中职语文中的文化自信教学实施策略探究 [J]. 甘肃教育研究 ,2023(07):11-14.
[4] 陈冬梅 . 中职服装教育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应用研究 [J]. 黑龙江纺织 ,2023(02):36-38.
[5] 张慧玲 . 价值、内容、路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3,43(15):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