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深度学习的5E 教学模式在数与式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赵志强
宁夏银川市银川五中 75000
引言
北师大版 2024 年初中数学教材在数与式章节中,强化了 “ 生活联系”与 “ 思维过程” 的呈现,如 “ 有理数” 章节结合温度变化、海拔高度等实例,“ 代数式” 章节融入校园购物、行程计算等情境,但其教学效果仍受传统模式制约。多数教师仍以 “ 概念讲授 + 例题演示 + 习题重复”为主,导致学生仅掌握运算技巧,无法理解数与式的本质逻辑,更难以解决实际问题,与深度学习 “ 理解性学习、批判性思维、知识迁移” 的要求脱节。5E 教学模式基于建构主义理论,通过五个递进环节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与深度学习需求高度契合。因此,本文以北师大版 2024 教材数与式内容为研究对象,探索基于深度学习的 5E 教学模式实践路径,旨在解决传统教学痛点,提升教学实效。
一、基于深度学习的 5E 教学模式与数与式教学的适配性设计
(一)目标适配:锚定深度理解与能力迁移
数与式教学需突破 “ 运算技能” 表层目标,聚焦 “ 概念理解” “ 逻辑推理” “ 应用创新” ,结合 5E 模式设定目标:“ 吸引” 环节以 “ 超市库存增减” 为情境,激发 “ 正负量运算逻辑” 探究欲;“ 探究” 环节借 “ 校园义卖收入计算” ,引导学生自主发现 “ 数量关系 $$ 字母表示→代数式” 推导逻辑;“ 拓展” 环节通过 “ 长方形面积拆分” 问题,让学生用因式分解解决实际测量问题,实现知识迁移。
(二)内容适配:贴合教材编排与认知规律
适配北师大版 2024 教材 “ 具象→抽象 $$ 应用” 编排逻辑:“ 有理数” 单元,“ 吸引” 环节用 “ 电梯升降” 情境引疑,“ 探究” 环节让学生用数轴模拟运算、总结法则;“ 代数式” 单元,“ 探究” 环节结合 “ 摆火柴棒” 实例,引导从具体数量到字母表示的抽象;“ 因式分解” 单元,“ 解释” 环节结合教材例题,用 “ 整式乘法逆运算” 解构本质,避免死记公式。
(三)方法适配:融合多元探究与分层指导
针对初中生思维特点,5E 模式融合多元方法:“ 探究” 环节采用 “ 小组合作 + 动手操作” ,如 “ 有理数混合运算” 课中,学生用卡片模拟运算顺序,发现 “ 先乘除后加减” 规则;“ 拓展” 环节设计分层任务,如“ 代数式求值” 课,基础层为 “ 直接代入求值” ,提升层为 “ 化简后代入求值” ,应用层为 “ 水电费计算实际问题” ,满足不同学生需求。
二、基于深度学习的 5E 教学模式实践案例
以北师大版 2024 七年级上册 “ 3.2 代数式” 第一课时为例,完整呈现 5E 教学流程:
(一)Engage(吸引):情境冲突激发兴趣
展示校园情境:“ 运动会买奖品,笔记本 5 元 / 本、钢笔 8 元 / 支,买 10 本笔记本和 5 支钢笔可直接算费用;若买 x 本笔记本和 y 支钢笔,总费用怎么表示?” 引导学生发现 “ 具体数字运算” 无法解决 “ 未知数量计算” ,引发对 “ 字母表示数” 的探究欲,自然导入课题。
(二)Explore(探究):自主建构代数式概念
发放任务单:1. 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 ① 比 a 大 3 的数; ② 小明 50米 / 分,t 分钟走的路程; ③ 长 m 、宽 n 的长方形面积。2. 观察表达式( a+3 、 50t. 、mn),思考组成部分。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最终师生总结:由数、字母和运算符号组成的式子叫代数式,避免直接灌输。
(三)Explain(解释):结合实例深化理解
结合例题解析:1. 辨析 “ x+5′′ 与 “ x+5=10′′ ,明确代数式不含等
号;2. 解读 “ 2a′′ 的多元意义(2 个 a 相加、边长为 a 的正方形周长),突破 “ 字母仅表一个数” 的局限。针对 “ a×3 写成
等错误,规范书写为 3a,强化细节。
(四)Elaborate(拓展):知识迁移解决实际问题
设计校园实践任务:“ 学校图书馆原有图书 1200 册,每月新增图书 b册,经过 6 个月后,图书馆有多少册图书?若 b=50 ,计算此时的图书数量。” 学生需先列出代数式 “ 1200+6b′′ ,再代入求值,既巩固代数式构建与求值技能,又将知识应用于校园实际,实现深度学习的 “ 应用” 目标。
(五)Evaluate(评价):多元反馈促进反思
采用 “ 三维评价” :1. 知识评价:通过 “ 写 a 的平方与 2 的差的代数式” 等练习检测掌握度;2. 过程评价:观察探究参与度、小组讨论贡献;3. 自我评估:学生填写反思表(是否理解代数式意义、能否解决简单问题),全面了解学情,调整教学。
三、实践效果与反思
(一) 实践效果
选取本校七年级 4 个平行班(各 40 人)开展实验,实验前对 4 个班进行数与式前置测试(测试内容涵盖有理数基础运算、简单数量关系表达),测试结果显示 4 个班平均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一班 71.2 分、二班 70.8 分、三班 71.5 分、四班 70.9 分),确保初始水平一致。同时收集 4 个班近一学期数与式相关作业、小测错题,建立错题库,发现高频错误集中于 “ 代数式意义理解” 、“ 字母表示数的抽象转化” 、“ 有理数运算逻辑” 三类问题。
(二) 实践反思
5E 模式通过情境创设、自主探究与拓展应用,将数与式教学从 “ 抽象符号记忆” 转化为 “ 生活问题解决工具” ,精准针对错题库中的高频错误开展教学,有效弥补传统教学短板,契合深度学习要求;但实验中发现,部分基础薄弱学生在 “ 探究” 环节仍存在参与滞后问题,需进一步细化分层任务设计,可结合错题库中不同学生的错误类型,提供个性化探究指导;此外,“ 吸引” 环节可借助多媒体优化,如用动画演示 “ 代数式如何对应生活场景中的数量关系” ,增强抽象知识的直观性,帮助更多学生快速进入探究状态。
结束语
本研究通过将深度学习与 5E 教学模式融合,以北师大版 2024 教材数与式内容为载体,构建了 “ 情境 — 探究 — 应用” 的教学路径,有效解决了传统教学中 “ 重技能、轻理解” 的问题,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但研究样本较小,后续可扩大范围验证模式普适性;同时可探索 5E模式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如用数学软件动态演示因式分解过程,进一步增强教学效果。未来,需持续深化该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为基础学科深度学习实践提供更多经验。
参考文献
[1] 陈敏。深度学习导向下初中数学 5E 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 [J]. 数学教学通讯,2023, (28): 45-47.
[2] 刘桂岩。北师大版 2024 初中数学教材数与式章节的教学策略 [J].中学数学,2024, (8): 19-21.
[3] 张桦. 5E 教学模式促进初中数与式深度学习的实践 [J]. 基础教育研究,2023, (15): 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