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的信息化技术应用研究

作者

翟康康

身份证号:131182199311256013

一、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建筑行业蓬勃发展,施工规模不断扩大,施工工艺日益复杂 。然而,建筑施工具有人员密集、作业环境复杂、高空作业多等特点,安全事故频发,严重威胁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和企业的经济效益 。传统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方式主要依赖人工巡查和经验判断,存在管理效率低、信息传递滞后、风险预警不及时等问题,难以满足现代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需求 。信息化技术以其高效、精准、实时的特点,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研究信息化技术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对于提高安全管理水平、预防安全事故发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现状及信息化技术应用的意义

2.1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现状

当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面临诸多挑战 。一方面,施工现场安全管理难度大,部分施工企业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安全监督检查流于形式 。另一方面,施工人员安全意识淡薄,违规操作现象时有发生 。此外,传统的安全管理方式主要依靠人工记录和口头传达信息,信息传递效率低,容易出现信息失真和延误,无法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隐患 。据统计,近年来我国建筑施工安全事故仍处于高发态势,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 。

2.2 信息化技术应用的意义

信息化技术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它能够实现安全管理信息的实时采集、传输和处理,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和准确性,使管理人员能够及时掌握施工现场的安全状况 。利用信息化技术可以构建智能化的安全风险预警系统,对潜在的安全风险进行提前预测和预警,提高安全管理的前瞻性和主动性 。信息化技术还可以实现安全管理的精细化和标准化,规范施工人员的操作行为,加强对施工设备和环境的监管,从而有效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 。

三、信息化技术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3.1 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的应用

BIM 技术是一种基于三维模型的信息化技术,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施工前期,利用 BIM 技术建立建筑施工模型,对施工方案进行模拟和优化,提前发现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如空间冲突、施工顺序不合理等问题,并及时进行调整 。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将 BIM 模型与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实现对施工进度和安全状况的实时监控 。例如,利用 BIM 模型可以直观地展示高空作业、深基坑施工等危险作业区域,提醒施工人员注意安全 。此外,BIM 技术还可以用于施工安全培训,通过三维可视化的模型,使施工人员更加直观地了解施工过程中的安全要点和操作规范 。

3.2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通过传感器、射频识别(RFID)等设备,实现对施工现场人员、设备和环境的实时监测 。在人员管理方面,通过为施工人员佩戴智能安全帽或定位手环,实时获取人员的位置、行动轨迹和生命体征信息,当人员进入危险区域或出现异常情况时,系统自动发出警报 。在设备管理方面,在施工机械上安装传感器,实时监测设备的运行状态,如设备的转速、温度、振动等参数,当设备出现故障或异常时,及时通知维修人员进行处理,避免因设备故障引发安全事故 。此外,物联网技术还可以用于环境监测,通过安装温湿度传感器、扬尘传感器、噪声传感器等,实时监测施工现场的环境参数,当环境参数超过安全阈值时,自动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开启降尘设备、调整施工时间等 。

3.3 大数据技术的应用

大数据技术能够对海量的安全管理数据进行收集、存储和分析,为安全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通过收集施工现场的人员信息、设备运行数据、安全检查记录、事故案例等数据,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挖掘数据背后的规律和潜在风险 。例如,通过对历史事故数据的分析,找出事故发生的原因和规律,提前采取预防措施 。大数据技术还可以用于安全管理绩效评估,通过对各项安全管理指标的分析,评估安全管理工作的成效,为改进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

3.4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

人工智能技术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逐渐深入 。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和深度学习算法,对施工现场的图像和视频进行分析,自动识别施工人员的违规行为,如未佩戴安全帽、未系安全带、违规操作等,并及时发出警报 。人工智能技术还可以用于安全风险预测,通过对施工现场的各种数据进行分析,预测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范围,提前制定应对措施 。此外,智能机器人也开始应用于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领域,如巡检机器人可以代替人工对施工现场进行巡检,及时发现安全隐患 。

四、信息化技术应用案例分析

4.1 案例概况

某大型商业综合体建筑工程,总建筑面积 50 万平方米,施工周期长,施工工艺复杂,安全管理难度大 。为确保施工安全,该项目引入了多种信息化技术进行安全管理 。

4.2 信息化技术应用措施

在该项目中,应用 BIM 技术建立了三维施工模型,对施工方案进行了优化,提前发现并解决了多处安全隐患 。采用物联网技术,为施工人员配备了智能安全帽,实时监测人员的位置和生命体征;在施工机械上安装了传感器,实现了对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 。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施工现场的各类数据进行分析,为安全管理决策提供支持 。同时,引入人工智能技术,通过摄像头对施工现场进行实时监控,自动识别施工人员的违规行为 。

4.3 实施效果

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该项目的安全管理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 。施工过程中安全事故发生率降低了 60% ,违规操作现象减少了 80% 。管理人员能够及时掌握施工现场的安全状况,对安全隐患做到了早发现、早处理 。同时,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也提高了安全管理的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 。

五、结论

信息化技术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是提高安全管理水平、预防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 。BIM、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技术在施工安全规划、风险预警、人员管理、设备监管等方面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 。通过实际案例可以看出,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提高安全管理效率 。然而,目前信息化技术在应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政府、行业协会、施工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等多方共同努力,加强政策支持、完善标准规范、加大投入、培养人才,推动信息化技术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广泛应用和深入发展,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提供更加有力的技术保障 。

参考文献

[1]朱峰.网络信息化技术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建材发展导向,2025,23(04):121-123.DOI:10.16673/j.cnki.jcfzdx.2025.0174.

[2]高磊.信息化技术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的运用分析[J].城市建筑空间,2024,31(S2):168-169.

[3]严浩.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信息化实践路径与未来演进[J].中国建设信息化,2024,(22):6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