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式用药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及血糖控制效果的对比研究
姚浩明
青海红十字医院药学部 青海省西宁市 810000
糖尿病是慢性代谢疾病之一,需要长期用药并控制血糖水平,有效预防并发症[1]。但是,部分糖尿病患者年龄较大,用药依从性不高,病情控制不良。常规用药教育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但整体效果并不理想。多模式用药教育通过多种教育模式为糖尿病患者提供有效、全面的用药指导[2]。基于此,我院将多模式用药教育与常规健康教育进行对比,探讨其对提高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及血糖控制效果的影响,具体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近2 年来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0 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对照组男 8 例,女 7 例;年龄 46~79 岁,平均( 58.85±9.48 )岁。观察组男 7 例,女 8 例;年龄 45~78 岁,平均 (57.79±8.87 )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责任护士负责在患者就诊期间为其提供健康宣教,内容包括基本用药知识、药物治疗的重要性、用药方法及相关注意事项,每次宣教20 分钟,并发放健康教育手册。
观察组采用多模式用药教育:(1)个体化面对面宣教。糖尿病专科护士在全面了解患者的认知、文化程度、用药方案等基础上,为其制定个性化的用药指导计划,并在患者首次就诊时为其提供一对一的健康宣教,主要包括药物的用法、作用机制、剂量及常见不良反应等,耐心地为其解答疑惑,每次 30min. 。(2)小组健康教育。定期组织糖尿病患者开展小组健康教育活动,每月 1 次,每组 8 人,每次总时长 90min 。活动的开展,主要包括分享用药经验、糖尿病知识讲座、互动讨论等,鼓励同类患者互相交流学习,增强患者对疾病的认知。(3)多媒体教育。借助图片、动画、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借助医院的病房电视、健康教育宣传栏、微信公众号等,全面展示糖尿病的发病机制、药物治疗过程及正确的用药方法,便于患者随时学习。(4)电话随访与微信平台管理。为患者建立随访档案,并在其出院后每周电话随访一次,主要了解患者的用药依从性、血糖控制、用药期间不良反应等,如有则为其提供指导。同时,建立微信交流群,定期在群内给患者发布糖尿病知识、用药提醒等,患者也可以在群内随时提问,由医护人员解答。两组均干预 90d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方法
观察两组用药依从性和血糖指标。用药依从性采用MMAS-8 评估量表,≥8 分,为良好;6~7 的为中等; <6 分为差[3]。干预结束后,测量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小时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5.0 软件比较两组数据,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表示为率(%) 、(
),以 P<0.05 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用药依从性观察组用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 P<0.05c 。见表 1
表1 对比两组用药依从性[n,(%)]

2.2 对比两组干预后的血糖指标
观察组干预后的血糖指标低于对照组, P<0.05 。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干预后的血糖指标(
)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用药依从性更高, P<0.05 ;干预后的血糖指标更低, P<0.05 。提示多模式用药教育的应用,能够提高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有效控制血糖。这一结果的出现,可能因为:多模式用药教育,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面对面指导,让护理人员基于患者的具体情况供针对性的讲解,以提高用药治疗的准确性;小组健康教育的开展,为患者提供互相学习与交流的平台,增强患者的治疗自信,提高其自我管理意识;多媒体教育的开展,为患者呈现生动形象的知识,让患者乐于接受;通过电话或微信进行随访,持续跟踪并为患者提供用药指导,及时帮助患者解决用药过程中的问题,提高用药依从性,对血糖指标的控制同样具有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多模式用药教育的应用,有助于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且其血糖控制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卢慧娟,张慧丽,陈方.基于格林模式的健康教育联合激励式心理护理在 2 型 糖 尿 病 患 者 中 的 应 用 效 果 [J]. 临 床 医 学 研 究 与 实践,2025,10(1):135-138.
[2]陈荣梅,柯锦秀,王锦惠.基于微信平台健康教育在老年 2 型糖尿病患者延续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25,29(9):117-120,124.
[3]葛珊珊,朱信美,高贝,等.移动医疗APP 在2 型糖尿病患者口服用药安全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5,22(2):172-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