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房建与水利交叉作业场景下安全管理协同机制及实践路径

作者

李重锞

中国水利水电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甘肃省兰州市 730070

伴随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性推进,房建与水利项目在同一区域或者邻近区域同时开展建设情况变得越来越多,交叉作业场景更是较为常见。房建与水利交叉作业涉及到不同施工主体、施工工艺与施工环境,面临不同专业领域施工要求与施工标准的差异性特性,会对安全管理带来不同程度的挑战。传统单一项目安全管理制度的实施与落实,无法适应交叉作业的基本需求,容易产生安全管理盲区,导致安全事故无法避免。因此,探索与构建安全管理协同机制,是推动房建与水利工程项目交叉作业高质量完成的重要途径。

一、房建与水利交叉作业场景下安全管理的特点与问题

(一)安全管理特点

1.复杂性高

房建与水利工程主要会涉及到建筑结构、装饰装修、水工建筑物、防洪工程等多专业领域,各个专业施工技术与标准不同,使得交叉作业过程中容易产生相互影响,反而增加了安全管理的复杂性与不可控性。

2.协调难度大

交叉作业涉及到的施工单位各有不同,各个施工单位往往会面临着施工进度、资源分配等利益冲突,因此,需要通过协调机制的构建,在保证各方关系协调的基础上推进施工安全与进度的顺利开展。

3.环境动态变化

施工现场环境会伴随着施工进度的推进而不断变化,比如,水利施工水位变化、房建施工楼层增加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带来动态化的安全风险,需要通过及时优化与调整安全管理措施来应对。

(二)现存问题

1.管理主体分散

房建与水利项目一般都会由不同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组合负责,各个主体之间并不具备良好的沟通机制,使得安全管理责任划分不够明确,容易在安全问题上产生相互推诿的现象。

2.信息沟通不畅

不同施工单位之间交叉作业下容易产生信息传递不及时、不精准的问题,使得安全隐患无法在第一时间得到处理。例如,水利施工单位在爆破作业过程中没有第一时间通知房建施工单位,则会让房建施工人员与设备处于危险状态。

3.安全标准不统一

房建与水利行业往往存在差异化的安全标准,在交叉作业场景之下各个施工单位一般都会按照各自的安全标准来进行施工,这样会容易导致安全管理标准不够同意,影响到整体安全管理的效果。

二、房建与水利交叉作业安全管理协同机制构建

(一)建立三级联动管理架构

1.项目总指挥部

应通过建设单位牵头的方式,组成以房建、水利、监理、设计单位负责人为核心的项目总指挥部,定期开展协同会议,对各个施工单位所提交的交叉作业安全专项方案进行审查,协调处理一些施工机械调配、作业面划分等重大资源冲突。

2.交叉作业协同小组

以安全负责人、技术负责人为核心组成交叉作业协同小组,可以定期对房建与水利施工现场进行巡查,根据汛期水位变化动态化调整施工作业计划,从而保证交叉作业能够实现协同开展。

3.现场作业班组

借助“ 交叉作业安全员” 的积极性设立,可以让房建与水利施工单位各自派遣一位安全员组成,从而可以对作业进度与风险隐患进行实时沟通。例如,在水利边坡支护作业过程中,安全员需要同步告知房间施工单位,应避免在相邻区域开展重型机械施工。

(二)优化四步闭环管理流程

1.风险协同识别

借助“ BIM+风险矩阵” 风险协同识别方式,可以让房建与水利单位之间进行联合建模,从中标注交叉作业风险点。

例如,在河道房建项目BIM 模型构建过程中,房间基坑与水利提防重叠区域可以适当标注“ 涌水风险” ,而在房建塔吊覆盖水利作业区则可以

标注“ 物体打击风险” ;根据“ 可能性-影响程度” 风险矩阵的基本要求,将安全风险具体划分为红(高风险)、黄(中风险)、蓝(低风险)三级,其中红色风险应通过专项防控方案制定来进行安全高标准管理。

2.方案协同审批

“ 一张表” 审批制度要去所落实的交叉作业方案需要获得房建、水利、监理单位共同签字方可以确定,从中进一步明确“ 作业时间窗口、安全防护措施、应急联络人” 三要素,避免出现反复审批的情况。

3.作业协同管控

在“ 作业许可联动” 机制的实施之下,交叉区域作业应该满足房建与水利单位各自的安全要求。

例如,对于临水区域如若需要搭设房建脚手架,则应该获得水利单位“ 河道水位稳定在安全范围” 的确认,而房间单位则应该明确“ 脚手架基础避开堤防防渗层” ;采用“ 错时作业” 优化时间协同机制的实施,使得水利单位可以在白天进行河道清淤,而房建单位则可以在夜间进行基坑降水,从而最大程度避免作业空间上的冲突。

4.应急协同处置

首先,“ 联合应急预案” 制定能够优化应急协同处置效果,使得房建单位与水利单位可以进一步明确各自应急职责。例如,在面对基坑涌水事故之时,水利单位第一时间应关闭上游闸门降低水位,而房建单位则应该第一时间基坑抽水与边坡加固。其次,“ 应急物资共享库” 的构建,可以联合储备抽水设备、防渗膜、救生器材等重要物资,定期针对存储物资进行联合应急演练,如此可以大幅度提高房建与水利单位的协同处置能力。

(三)搭建“ 数据共享+智能监测” 平台

1.数据协同共享

在“ 房建-水利” 安全数据共享平台的搭建与落实之下,能够有效整合基础数据、过程数据与风险数据。首先,基础数据包含地质勘察报告、水文监测数据;其次,过程数据包含房建基坑变形监测数据、水利堤防沉降数据;最后,风险数据包含隐患排查记录、预警信息。“ 房建-水利” 安全数据共享平台中也需要进行权限分级,保证各个施工单位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进行数据搜索,避免产生数据错乱的情况。

2.智能协同监测

在房建与水利项目交叉风险区域可以布置“ 多维度监测设备” ,从而完善风险实施预警体系。例如,在房建基坑与水利堤防交界处可以安装测斜仪监测边坡位移、渗压计监测地下水位、应力传感器监测结构受力等相关装置。对于所监测的数据应该将其实时传输到共享平台之上,当数据超阈值时,系统则会第一时间向房建与水利单位安全负责人发送预警信息,并同步推送应急处置建议,使得安全风险降低到最低。

例如,某滨水商业综合体项目运用智能协同监测技术以后,其交叉区域风险预警准确率高达 92% ,作业期间并没有发生任何安全事故。

(四)协同安全考核指标

借助“ 共性+个性” 考核指标的设计方式,能够明确共性指标与个性指标的具体评价方式。首先,共性指标能够依据“ 交叉作业隐患整改率” “ 联合应急演练参与率” 进行评价;其次,个性指标可以依据房建单位“ 基坑施工对水利设施影响率” 、水利单位“ 水位调控对房建作业配合度” 进行评价。协同安全考核指标的引入,可以协同安全考核各个施工单位,面对考核不合格的单位,则可以选择依照合同进行处罚。

总之,房建与水利项目交叉作业安全管理应突破传统单一性的管理思维,可以借助组织、流程、技术等一系列环节的协同,使得多主体、全流程、智能化安全管控模式得以落地。科学化与合理化安全协同机制的构建,能够最大程度降低交叉作业风险概率,并显著提高安全管理效率与效果,让房建与水利项目得以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佟强;基于立体交叉作业法的小型水利工程施工优化研究[J];水利技术监督;2025 年 06 期

[2]肖小勇;关于水利水电工程立体交叉作业安全管理执行[J];水上安全;2023 年 12 期

[3]王建平;刘成友;陈述;李智;基于横道图的水利水电工程立体交叉作业[J];水利水电技术;2016 年 10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