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形体表演风格研究
丁琼
海宁市文化艺术表演中心(越剧团有限公司) 浙江海宁 314400
引言:越剧现在已经成为中国戏曲的关键部分。从前期来看,越剧是以全男班阵容为主,表演效果不佳。后续随着女子科班的涌现,女小生的崛起,进一步完善了形体表演风格的塑造。此外受地域文化影响,越剧形体风格塑造开始与江南水乡特征进行融合,在表演形式方面也更注重细腻与温婉。由此可见,围绕越剧形体表演风格展开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是深入探究越剧艺术魅力的重要形式。
一、形体表演风格的形成
传统越剧表演剧目主要是以家庭伦理和爱情观念表达为题材,注重以情动人。此类题材导致形体艺术表达以及表演风格更加青睐于柔美抒情。比如在《梁山伯与祝英台》中,便包含大量主人公的情感交流,需要借助轻盈的舞步和身姿进行表达。除此之外,与其他剧目相比,越剧轻武戏,比如在《十一郎》中,无论是篇幅还是强度,武戏的整体占比较少,更多是在文戏的基础上融入部分武系元素。因此,越剧与其他戏曲形式相比,是以文戏为主,武戏为辅。在此种剧目题材的影响下,形体表演风格更加偏向于轻柔细腻。
此外,早期越剧以全男班阵容为主,直至20 世纪30 年代才出现女子科班。在小生崛起的环境下,很多剧目会以女性视角表现男子形象。但需要注意,女小生在演绎越剧时并没有过度追求性别上的变化,而是以女性好恶为核心,使表演更加贴切女性观众的思想。比如在《红楼梦》中,便有很多女小生饰演男性角色。在表演的过程中,女小生的艺术表现,可以使男性形象更加贴切女性的思想观念。此种独特的表演结构也会使越剧在形体风格塑造方面更加温婉柔美 [1]。
二、越剧形体表演风格的价值
首先,艺术价值。形体表演风格对于越剧而言,可以增强其审美效果,比如轻盈细腻的特点能够使观众在观赏的过程中得到美的体验。舞台上,演员会通过细腻的肢体动作,配合生肖以及孵化灶,营造与故事内容相契合的艺术氛围,观众可以在此过程中感受到剧情的细腻,以及从演员形体表演中领悟越剧魅力,增强艺术审美效果。
其次,文化价值。形体表演风格承载着越剧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文化内涵。在表演时,人们可以通过越剧形体表演感悟其中蕴含的江南特色以及不同时期的文化背景,此方面对于剖析我国戏曲文化而言具有重要意义,是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形式。
最后,情感价值。在越剧表演中,表演风格的塑造对于人物角色的拿捏以及情感表述具有重要意义。演员可以通过形体以及肢体动作表达出人物的性格以及情感变化,比如轻盈的肢体动作可以展示活泼的少女形象,而沉稳的台步则可以展现高贵的贵妇形象。除此之外,在情感方面,形体风格也能够增添艺术感染力,使观众可以更好地领悟人物的内心情感世界。
三、越剧形体表演风格特点
一方面,轻盈柔美。越剧与其他中国戏曲类别不同,在舞步和身姿方面更加轻盈,演员在表演时也会以韵律的方式进行行走。比如在曲目表演中表现女子喜悦欢快的心情时,便会使用细碎的小碎布配合身姿摆动,表现女性柔美。例如在《西厢记》中,红娘在帮助主人公传递书信时,便会以小碎步的形式表现其活泼俏皮的一面。此外,越剧演员在自身形态、肢体方面也会更加注重线条之美,比如在抒情演唱时,通常会侧身以 S 形曲线头部倾斜的方式展现身姿的柔美。
另一方面,细腻委婉。在形体动作方面,越剧更注重细腻,可以精准地展现人物心理情感。比如在手饰方面,会轻微弯曲,以轻盈的摆动表现内心的思想意识。例如在表达主人公思念之情时,演员会将手交替放在胸前,或手指轻轻弯曲,以此表现思念之情。比如在《孔雀东南飞》中,主人公分别时,刘兰芝便会借助手部的细腻动作展现其内心的愁苦之情。除此之外,越剧在进行形体表演时,还会运用到水秀等工具,以此增强表演力。水锈可借助翻转、轻抛等手法展现出主人公的喜怒哀乐,例如若是主人公较为悲伤,则演员会将水秀甩下,以此提升情感表现效果。
四、越剧形体表演风格塑造形式
(一)基本功训练
形体表演风格的塑造主要依赖于演员,演员在日常若是基本功扎实,则能够有效奠定风格基础。比如对于多数越剧演员而言,在学习越剧时,第一要义便是要熟练基本功,包括台步、手势、眼神等。其中台步是指要熟练掌握碎步、原厂布等相关表现形式。此类步伐在表演形式方面有所区别,且每一种步伐所对应的节奏和情绪表现均有所差异。在基本功练习的过程中,演员可以熟能生巧掌握台步的运用,进而在后续角色塑造以及情感表达中加以引入。身段训练则是指肢体的协调性,演员要通过身段训练熟练运用身体的各个部件,依次体现优美的姿态,其中手势和眼神训练尤为关键。前者是指演员要通过基本功训练了解不同手势的含义,并精准运用手势表现人物情感,后者则是通过眼神展示内心世界,丰富情感表达效果。
(二)生活观察与提炼
越剧表演者在表演过程中应根植于生活,通过观察生活细节的方式,提炼动作以及情感表达特征,以此进行艺术化处理,增添艺术表达效果,丰富形体表演层次。比如在表演剧目中的劳动场景时,演员便可以观察现实生活中人们劳作的相关动作,然后进行艺术化表现,在突出艺术真实感的基础上,使其符合美感需要。比如女子在梳妆过程中,包括梳头、画眉等动作,演员可以将日常所观察到的动作融入艺术表演中,通过美化、夸张等细腻的方式展现女子娇美的特征。此种生活式观察提炼,可以增强形体表演效果,提高表演风格塑造质量,使越剧更富有层次感以及生命力。
(三)借鉴传承与创新
在越剧发展中,越剧表演者不断融合其他剧种的艺术元素,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以此提升越剧的艺术表现力。比如在形体风格塑造方面,很多身段表现形式便融入了昆曲中的舞蹈艺术手法,以至于越剧的身姿表现逐渐向柔美轻盈的方向发展。除此之外,越剧也融入了话剧等不同艺术表现手法,比如在表达内心情感时,为了使形体表现更加活灵活现,会融入大量话剧中的舞蹈元素,从而强化形体动作的艺术表现力。此种创新形式既没有抛却越剧的艺术传统,又融入了现代元素特征,能够使形体表演风格更加具有时代性和先进性。需要注意,越剧的发展离不开传承与创新,但无论怎样进行传承创新,都需要把握其艺术特色,不可放弃越剧自身的艺术特征,以此增添越剧的表现力,使其能够长远发展 [2]。
结论:综上所述,越剧形体表演风格具有轻盈柔美、细腻委婉的特征,是靠演员基本功训练以及生活观察和借鉴创新得以形成。从艺术的角度来看,越剧形体表演风格具有较强的审美价值与文化传承价值,是彰显越剧艺术性的核心。在后续,为使越剧始终保有艺术价值,需在形体表演风格方面进行创新,不仅要深入剖析传统、汲取营养、丰富内涵,而且还要科学分析现代观众审美需要,进行现代化融合,以此增添形体表演风格时代特征,为中国戏曲长远发展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 吴丽芬 . 关于越剧形体表演风格的探索 [J]. 音乐大观 ,2023(5):243-243.
[2] 孙 丽 萍 . 越 剧 形 体 表 演 风 格 之 探 索 [J]. 浙 江 艺 术 职 业 学 院 学报 ,2024,7(4):2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