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路径探讨

作者

石岩峰

泰安市通宇投资有限公司 山东泰安 271000

一、引言

装配式建筑是将标准化生产的预制构件运输到施工现场,通过机械化吊装和拼装完成建造的一种新型建造方式。与传统现浇方式相比,装配式建筑在节约资源、缩短工期和降低环境影响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符合绿色建筑的发展趋势。然而,由于施工环节多、技术要求高,稍有疏忽便可能引发质量问题 [1]。例如,构件生产中的尺寸偏差、运输过程中的损伤、吊装不当导致的变形以及拼装误差等,均可能影响整体结构的安全与耐久性。因此,探索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路径,对于保障建筑性能、提高施工效率和推动行业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控制的主要问题

首先,构件生产质量难以统一,部分构件在尺寸精度和表面平整度方面存在偏差,影响拼装精度。其次,运输与吊装环节易发生构件损伤或定位误差,造成二次返工。再次,施工现场拼装过程对工序衔接和设备精度要求高,但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经验不足,导致安装误差大 [2]。最后,装配式建筑施工环节多,涉及构件厂、运输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若缺乏有效协调,容易造成质量管理脱节,降低整体质量水平。

三、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一)构件生产质量控制

装配式建筑的质量管理首先应从构件生产环节抓起。构件作为装配式建筑的基本单元,其生产质量直接决定了整体施工的精度与可靠性。在构件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标准化生产流程,按照国家和行业标准控制原材料的进场质量与配比,并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全过程可追溯管理。同时,构件模具的选择与维护至关重要,必须采用精度高、稳定性强的模具设备,以确保构件在尺寸、形状和表面质量上的一致性。生产过程中还需设置多重检测点,强化对混凝土强度、密实度以及构件外观的检测与抽检,避免不合格产品流入施工现场。此外,应通过建立质量责任制,将质量指标分解落实到生产人员和技术管理人员身上,形成责任清晰、环节明确的质量保证体系[3]。这样不仅能提高构件的一致性和可靠性,还能有效降低后续施工阶段的返工率和潜在风险,为装配式建筑施工的顺利推进打下坚实的质量基础。

(二)运输与吊装环节控制

装配式建筑的施工过程涉及大量构件的长途运输与高空吊装,这一环节若控制不当极易造成构件损坏或精度偏差,进而影响整体质量。在运输过程中,应选用专用运输车辆与固定支撑装置,并根据构件形状与重量制定科学的防护措施,避免碰撞、震动和受力不均导致的裂损。同时,应在构件装卸环节加强人工监管,做到轻吊轻放,确保运输全过程的安全与质量。吊装过程中,应科学选择吊点位置并使用高精度吊装设备,严格按照吊装工艺规程执行操作,防止构件在吊运中出现晃动或偏位。对于高层或大型构件的吊装作业,还应在关键节点设置监测装置,实时反馈构件的受力与位置偏差,以便及时调整。此外,吊装过程中的协调管理同样关键,应确保指挥人员、设备操作员和现场监理之间沟通顺畅,形成安全高效的协同作业模式,从而最大程度减少运输与吊装环节的质量隐患。

(三)现场拼装精度控制

现场拼装是装配式建筑施工的核心环节,也是决定工程整体精度和结构性能的关键点。施工现场必须严格按照设计文件和施工工艺流程进行操作,避免出现随意性和经验主义造成的误差。在拼装前,应通过测量放线确保构件安装位置的准确性,并结合激光测量和全站仪等高精度测量工具进行复核,避免因误差累积导致结构偏位。在节点连接方面,应采用高强螺栓、套筒灌浆或焊接等规范化工艺,确保连接的稳定性与耐久性。同时,应对灌浆料或焊接质量进行现场抽检,避免出现因施工不当造成的隐患。为了强化质量管理,应明确各工序的责任主体,建立严格的质量责任制,对拼装过程实行全过程监督和实时记录,做到“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追溯”。此外,拼装完成后应进行专项检测与验收,确保结构整体稳定与安装精度达标,从而保障装配式建筑的整体安全性与功能性。

(四)信息化技术应用

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信息化技术的引入极大提升了质量管理的科学性与精细化水平。BIM 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从设计到施工的全过程三维可视化,不仅便于提前发现设计与施工的矛盾,还能为施工过程中的拼装精度提供直观的对照依据。通过 BIM 模型,施工单位能够模拟吊装、拼装过程,提前评估风险并优化施工工艺,从而减少施工中的误差与返工。同时,物联网传感器与智能监测设备的使用可实现对现场关键数据的实时采集与传输,如温度、湿度、构件应力和节点连接状态等,为管理人员提供第一手监控信息。结合大数据分析与云平台处理能力,能够对风险隐患进行趋势预测与智能预警,帮助施工团队提前采取纠正措施。此外,基于移动终端的现场信息推送功能,使得管理人员可以随时随地获取质量监控数据并做出快速响应 [4]。信息化技术的全面应用,使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由传统的经验型向数据驱动型转变,为实现全过程质量可控和持续改进提供了有力支撑。

四、结论

装配式建筑作为建筑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其施工质量管理是影响行业发展的关键环节。通过加强构件生产质量控制、完善运输与吊装管理、提高现场拼装精度和推广信息化技术应用,可以有效提升装配式建筑施工的质量水平。同时,构建全过程、多主体协同的管理路径,将标准化、精细化和信息化有机结合,能够形成系统化的质量管理模式。未来,随着智能化施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控制将更加科学高效,为建筑产业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 许晓恋 . 试析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 [J]. 散装水泥 ,2023, (06): 75-77.

[2] 孙乾 , 孔德泽 . 装配式建筑在现代建筑领域的应用分析 [J]. 居舍 , 2023,(36): 157-160.

[3] 刘俊艳. 轻钢装配式建筑标准化施工质量控制措施探讨[J]. 中国标准化,2023, (24): 196-198.

[4] 张腾 . 房建工程装配式建筑结构外挂墙板施工技术 [J]. 佛山陶瓷 , 2023,33 (11): 80-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