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图谱在唱游与律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作者

张春桃

自贡市贡井区辅读学校 643020

引言 : 图谱在汉语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一种有效的音乐教学方法,它通过直观的符号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不仅能让孩子们更容易记住歌词,还能在学习音乐时帮助他们建立对旋律的概念,并且能够在韵律和乐器演奏方面培养孩子的节奏意识。 通过巧妙的方法,我们可以帮助一些学生们掌握节奏。

一、图谱在唱游与律动课堂教学中的理论基础

( 一) 图谱在唱游与律动课堂教学中的含义

图谱是指由图形和文字组成的一种多层次、立体性强 , 以形象思维为基础 ,再现自然现象与社会关系。在中国古代音乐中也常说 : 人声唱法。律动课堂教学活动就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并掌握一定的基本知识而进行的一系列练习过程,使学生能够更快地融入到这种情景当中去的一种实践性训练和创新式思维能力培养等环节,从而使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活动当中,并且能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而律动课堂教学就是为了帮助我们解决某些问题而设置的一种方法。它主要是通过对各种节奏、音程等要素进行分析研究 , 来实现一定目的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一些变化 , 从而使其具有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力使其具有逻辑思维能力。

( 二) 图谱在唱游与律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图谱在唱游与律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主要体现在: 第一, 可以加强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掌握程度 , 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到整首歌曲学习当中 ; 第二、通过视频展示和互动活动来增强学生们的参与度,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兴趣,还能加强学生们的注意力 [1]。教师根据不同内容设计具有趣味性较强且能吸引人注意力并能够引起共鸣的话题游戏,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将音乐与动作相结合起来组织教学节奏 , 使之更加生动有趣使学生更容易理解 , 并能更好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其次也加强了教学目标的确定性。教师在上课之前需要对本节课所要达到目的和要求进行详细了解,通过图谱展示、音乐欣赏等方式让学习者能够更加全面系统得掌握本节课程的知识点以及重点内容 , 从而提高他们对于该门课程的兴趣度与热情程度, 使学生更好地融入到整首歌曲课堂中去。

二、 图谱在唱游与律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 一) 让图谱教学绘声绘色在律动课堂中

律动课堂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体 , 教师要在尊重和鼓励的基础上 , 让学生自主选择、自由发挥,老师对图谱知识点进行解释与讲解。其次根据不同类型的学习内容设计出相应教学方式来激发孩子们参与感悟能力以及乐学精神等各方面素质发展水平差异性,同时也可以引导孩子对乐理教学中存在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并提出有效建议 , 以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提高自信心和培养兴趣爱好、增强民族自豪感的目的[2]。

( 二) 用图谱教学提高学生们的积极性

利用图谱教学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通过情景剧教学创设情境 , 以动画形式来吸引学生。在游戏中进行律动练习和竞赛活动是提高他们对音乐欣赏能力以及创新想象力的重要方法之一,而教师可以将这些内容融入到教学过程当中去让同学们感受节奏感、节拍快慢及旋律变化等因素来培养孩子对于律动性与创造性思维的兴趣。通过情景剧学习让学生们了解律动所包含的内容 , 培养孩子对于节奏感和节拍快慢等因素对动作协调性和速度感的理解。

( 三) 用图谱教学推动律动游戏的开展

在律动课堂教学中 , 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的口令和语言进行指导 , 使其更好地掌握游戏规则、动作细节以及游戏结束后的律态变化。用图谱辅助教学。通过多媒体技术将本节课要讲述或讨论的话题以图形直观形象地表现出来并加以展示给同学们观看学习时 ; 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通过学生们的表现做出评价 , 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兴趣 , 调动其参与感 , 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更好地发挥自身能力,利用图形和节奏进行思维训练[3]。教师可以将本节课需要用到的情景制作成一个视频或者是文字图片给同学观看时,也可由老师根据教材内容、游戏规则以及游戏要求准备好道具来帮助学生们正确理解所要学习到的知识点, 从而提高他们对知识掌握程度与运用能力。

总结 :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 , 我们发现很多学生由于对节奏感和律动感觉不清楚 , 所以很难达到预期目标。因此需要教师根据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来进行因材施教,这样不仅可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 , 教师需要根据其学习能力进行因材施教,还可以在教学中, 可以利用情景剧表演来激发学生兴趣。

参考文献:

[1] 俞 小 丽 . 基 于 图 谱 在 唱 游 与 律 动 课 堂 教 学 中 的 有 效 运 用(上),2018(11):118-120.

[2] 朱尧平 . 图谱理念指导下的唱游与律动课堂教学中的创新实践 [J]. 科教导刊 - 电子版(中旬),2021(2):244-245.

[3] 曹月彩. 图谱在唱游与律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实践研究[J]. 文渊(小学版),2020(6):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