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中水污染监测质量问题与解决对策
张键 葛素雅
江苏正远检验检测有限公司 213032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资源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了巨大威胁,水污染监测成为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的水污染监测工作存在诸多质量问题,影响了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本文分析环境监测中水污染监测存在的质量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环境监测;水污染;质量;对策
引言:水作为生命繁衍和发育的基本条件,对人类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水资源需求急剧增加,水污染问题愈发严重。环境监测作为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其准确性和有效性对于水污染的控制和治理具有重要作用[1]。
一、环境监测中水污染监测质量问题
(一)分析仪器和试剂问题
水环境监测工作高度依赖于精密的分析仪器和高纯度的试剂。在实际操作中,部分监测机构面临着设备陈旧、灵敏度不足的问题。这些设备往往无法准确捕捉到水中的微量污染物,导致监测结果出现偏差。此外,纯水作为实验室分析的基础,其纯度直接影响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如果纯水制备过程中的杂质去除不彻底,会影响后续分析结果的准确性[2]。
(二)监测人员的分析能力不强
监测人员的专业素质是确保监测质量的关键因素。当前部分监测人员存在专业知识不足、实践经验缺乏的问题。在面对复杂的水污染现象时,难以准确判断污染物的种类、浓度及其来源,从而影响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时效性。此外,缺乏对新技术和新方法的掌握,使得监测手段和技术水平难以适应当前水污染监测的需求[3]。
(三)监测标准和技术落后
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复杂,水污染监测的标准和技术也在不断更新。我国部分地区的监测标准和技术仍然相对落后,难以满足当前社会对水污染监测的高要求。这主要体现在监测指标设置不合理、监测方法过时等方面。部分监测机构在分析数据时缺乏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支持,监测结果的精确度受到限制。
(四)监测体系不完善
当前,我国水环境监测体系尚不完善,存在多头管理、监测指标不明确等问题。在实际监测过程中,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作,难以形成合力,监测指标的缺失或不明确使得监测结果难以全面反映水环境质量状况[4]。
二、环境监测中水污染监测质量提升策略
(一)健全管理体制
在水环境监测领域,管理体制的健全是确保监测工作高效、有序进行的基石。随着环境监测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现代化管理理念的引入,我国各级政府部门已经逐渐认识到这一问题,并开始着手建立健全的水环境监测管理体制。在制订管理体制时,政府部门需要充分考虑环境管理的实际情况,明确不同部门的管理职责与权利,确保各部门之间能够协同合作,共同推进水环境监测工作。通过设立明确的工作考核指标,对工作人员的工作表现进行量化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奖惩,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推动他们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
(二)采样质量的保障
首先,样品的代表性至关重要。在采样过程中,应精心选择采样点,确保所采集的样品能够真实反映监测区域的水环境质量状况。选择适当的容器进行样品收集,并对容器进行编码和分类存放,以便后续管理和分析。其次,由于水环境样品的特殊性,在采集过程中必须尽量减少其他因素对样品的影响。包括避免样品受到污染、保持样品的原始成分和性质等。在采样前对采样工具、容器等进行严格的清洗和消毒,确保它们不会对样品造成污染。样品应存放在阴凉、干燥、避光的地方,避免受到温度、光照等外界因素的干扰。在运输过程中,保证容器密封良好,防止样品泄漏或受到污染。认真清点样品数量,使得样品种类齐全,并按照规定的路线和时间将样品送至实验室进行检测。
(三)采用适当的监测技术
在水环境监测领域,采用适当且高效的监测技术是确保监测结果准确、及时的关键。遥感技术以其远距离、大范围监测的优势,在水环境监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利用不同物质对光线吸收和反射的差异,通过接收水体反射的信息形成遥感影像,使得工作人员能够远程分析水体组成,及时掌握水体污染状况。这种非接触式的监测方式,特别适用于人迹罕至或难以直接采样的区域,大大提升了监测的效率和覆盖面。生物工艺学监测技术则是从生物学的角度入手,利用水体中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及其行为变化来反映水环境的整体质量。通过生物反应监测技术,实时监测水体中生物的行为,收集相关信息,为水体污染防治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网络与信息技术的结合也为水环境监测带来了新的可能。通过构建完善的水环境监测体系,实现监测数据的实时传输、分析和共享,大大提高了监测的效率和准确性。在实际应用中,各种监测技术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补充、协同作战。通过综合运用多种监测技术,可以更加全面、准确地掌握水环境的动态变化。
(四)对监测数据进行高效率处理
监测数据的采集是后续分析与处理的基础。在实际操作中,必须确保采集过程的规范性和准确性,避免任何可能的误差,为了增强数据的可行性,需要实时跟踪记录监测数据,及时发现并纠正异常数据,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在数据处理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计量单位的选择。不同的污染物浓度可能需要使用不同的计量单位来进行统计,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不断优化数据处理流程,高效处理和分析监测数据,有助于及时发现和解决水环境问题,为政府决策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推动水环境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
(五)建立专业的监测队伍
水环境监测工作涉及多个环节,从监测点的科学布设到受污染水体的精准采样,再到监测设备的合理选择以及水体污染样本的严格检验与数据分析,每一步都至关重要,且对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提出了极高的要求。面对这一挑战,监测部门必须采取有力措施,打造一支能够胜任复杂任务的监测队伍。首先,要提高“准入门槛”,确保每一位加入队伍的工作人员都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一定的实践经验。在招聘过程中,重点考察应聘者的专业知识、操作技能以及对待工作的态度,确保他们能够满足水环境监测工作的基本要求。其次,加强培训和学习。对于已入职的工作人员,监测部门应定期组织专业培训,包括理论知识的更新、操作技能的提升以及职业道德的强化。鼓励和支持骨干人员外出进修,学习先进的监测技术和设备使用方法,将最新的科技成果应用到实际工作中。除了专业技能的提升,监测队伍还需要注重职业道德和工作态度的培养。每一位工作人员都应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对待工作严谨认真,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结语:
总之,要想使水环境治理工作更好地向前发展,就必须对水体的实际情况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以保证水环境的有效实施。制定一套健全的监测管理体系,并根据科学的操作程序和规范来进行监测工作。在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加强对样品收集的重视,选择合适的监测设备。在各个方面都要进行最优的措施,才能使水环境监测的质量得到全面的提升。另外,应加强对有关人员的培养,建立更专业的检验队伍,为环保工作提供可靠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郑鑫. 水污染环境监测质量的影响因素探讨——以山西省水污染环境监测为例[J].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24, (09): 64-67.
[2]秦云, 丁方纪. 浅谈水污染环境监测质量的影响因素及优化措施[J].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4, 5 (14): 57-59.
[3]邢妍. 环境监测中提高水污染环境监测质量探究[J].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4, 5 (14): 156-158.
[4]穆永强. 水污染环境监测质量的影响因素与防治技术研究[J].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4, 5 (13): 1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