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遥感影像建筑物提取精度提升方法研究

作者

米宏艳

榆林市测绘地理信息中心 陕西省榆林市 719111

引言:

遥感影像作为城市研究和环境监测的重要工具,其在建筑物提取中的应用日益广泛。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如何提高提取的精度,依然是制约其广泛应用的瓶颈。建筑物提取的准确性关系到城市规划的有效性与应急响应的及时性。随着遥感技术、图像处理技术和深度学习的迅猛发展,建筑物提取的精度有了新的突破点。面对遥感影像在建筑物提取过程中所暴露出的挑战,尤其是城市环境的复杂性,学界和业界对于精度提升的需求愈加迫切。因此,探索精度提升的有效策略,不仅是科学技术进步的需求,更是社会发展和城市管理中的实际需求。

1. 遥感影像建筑物提取精度研究概述

1.1 遥感影像建筑物提取技术的背景

遥感影像地物提取技术自问世以来,因其在城市规划、灾害评估、环境监测和资源管理等领域迅速找到了应用的出口而备受关注,以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地物信息为基础,是遥感影像获取地面建筑物信息的一种手段,为提供海量范围与广泛的地面数据获取提供了捷径,并为空间数据的分析提供丰厚的基础。随着遥感影像提取技术的不断发展,精度不断提升,遥感影像提取精度提升主要集中在分辨率的提升,借助于分辨率的提高,在更高的分辨率上提供更为精细的地物边界和特征,但是伴随而来的遥感影像提取精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从海量的影像数据中提取出具有代表性意义的建筑物特征,并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中保持精准。

1.2 遥感影像在建筑物提取中的应用需求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智能城市及准确灾后调查为代表的遥感影像的使用应用需求日益扩大,建筑物提取已经是遥感影像空间信息分析的必要技术,高质量的建筑物提取能够高效服务于城市建设、环境监测及应急突发事件等方面,因此如何在大规模、高精度的图像上提取出建筑物是遥感影像技术应用的首要难题。然而,在城市复杂背景条件下,建筑物之间遮挡及建筑物不规则形状等问题使建筑物提取的难度增加,精度要求更为严格,因而要求遥感影像建筑物提取技术能够具有更高的精准性。

2. 遥感影像建筑物提取面临的关键问题

2.1 遥感影像数据质量对提取精度的影响

遥感影像数据本身的质量是建筑物提取的基底。影像本身的分辨率、卫星的载荷以及遥感影像的获取时间都会对提取的结果产生影响。高分辨率的影像可以提供更多的细节,建筑物的边界更加明晰,提取误差更少。但数据量太大也增加了提取的难度,如何在处理能力的限制范围内提供更多的数据,如何让高分辨率影像提取更加稳定、更加准确是遥感建筑物提取必须解决的问题。同时由于影像的光照、云、天气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图像本身的质量难以保证,导致提取的精度不稳定。因此在预处理阶段采取有效的措施抑制噪声,强化有效信息,保证结果准确有效。

2.2 提取方法在复杂环境中的精度瓶颈

虽然目前的建筑物提取方法在不断改进,以深度学习为基础的提取手段也取得了令人惊讶的成功,但是在复杂环境下的精度依然无法突破。由于城市高层建筑之间以及建筑物和道路和绿地交织在一起以及不同时期建筑物类型复杂等导致的建筑物与提取之间符合度不高的现象,都导致了传统提取方法的精度不高。而提取复杂背景中的建筑物类型通常基于建模识别,由于复杂背景中建筑物的外形、尺寸、颜色、材质等之间的相似性都进一步加强,造成建模无法很好地识别不同建筑物类型之间的区分度。特别是在密度高的城市背景下,建筑物之间遮挡以及建筑物的模糊等因素经常给自动化的算法提取带来了不小的困扰和麻烦。因此对于复杂背景环境下,如何进一步设计优化算法,以进一步改进提取精度,也成了遥感影像建筑物提取的难点。

2.3 城市环境对提取结果的干扰

城市地域对遥感影像中建筑物提取的干扰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忽视的。在城市中,密集的建筑物,在复杂的道路体系下,各种人群运动产生的热量或其他物质都会对遥感影像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建筑物的外观结构会出现被遮蔽或扭曲的现象,从而造成对于建筑物提取的准确性的丧失 [1]。特别是在城市老城区或是杂合地类上,建筑物的建筑式样、建筑材料上都有较大程度的差别,导致同一种类型的建筑物在影像上变化较大。复杂的背景会使得自动化的提取方法很容易产生噪声的干扰,造成提取效率与精度方面的丧失。如何在这种复杂的城市地域进行降低干扰因素、提升模型鲁棒性与适用性也成为提高建筑物提取精度的重要途径。

3. 遥感影像建筑物提取精度提升方法研究

3.1 数据预处理优化策略

数据预处理是遥感影像建筑物提取最关键的一个过程。遥感影像自带噪声、云层、辐射不均和角度等影响,极易导致建筑物提取的精度降低,因此如何利用合理预处理策略作为后续提取的前提性工作,是保证建筑物提取精度的重要环节。从数据净化层面来说,需要剔除无用数据和噪声。遥感影像拍摄过程中,受到天气等环境因素、成像设备和角度等因素的影响,导致遥感影像存在误差,对于这部分数据的剔除或者修正,并不是简单的去噪处理,它需要针对每幅影像数据做深入分析,辨别出哪些数据是不可靠的,并加以部分算法去除或修正。对于遥感影像辐射不均等问题,可以通过影像辐射校正技术,把影像不同光谱波段之间的误差缩至最小,保证影像数据的可靠。影像几何校正是遥感影像建筑物提取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遥感影像由于成像角度的影响,往往存在几何畸变,尤其在城市中更会引发高楼、遮挡等因素导致影像不同视角下呈现不同的几何特征,针对这种现象的几何矫正,需要运用地面高精度控制点 (GCP) 点来进行几何校正,以保证其与地面真实几何特征一致,影像配准的精度是影响后续提取任务的关键。由于精准的配准不仅可以消除影像间的误差、还是让不同时间、不同视角影像在同一坐标系下的统一标准,为后期建筑物提取提供了更精准的数据支持 [2]。但是更重要的是如何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选择预处理策略,有效地将其与其它步骤进行无缝对接。比如城市背景下密集的建筑群、复杂的街道布局,如何有效地去除云层、阴影、和道路的影响,使得建筑物在影像上更加清晰成为预处理过程中的重点关注点。因此针对不同的遥感影像数据,结合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先进手段来设计一套更加智能化的数据预处理方案,才能为后期的建筑物提取打好基础。

3.2 基于深度学习的特征提取方法

深度学习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已经成为影响建筑物提取精度提升的重要突破点。利用传统的基于纹理、形态分析等提取算法对建筑物进行提取时,仅能有效提取和识别较简明的建筑物特征,在现实较为复杂的环境中(特别是高密度的城市建筑物地区),这些方法难以发挥更高精度的作用。利用深度学习中的卷积神经网络(CNN)模型对建筑物进行提取是一种较为有效的解决方案。深度学习模型通过将海量信息、数据输入网络中训练,从而自动学习与理解数据特征,且在对数据的分类和聚类过程中,可以对大量数据信息中的冗余信息、噪声进行有效过滤,进而提取更为准确的信息与数据。从一定程度上说,深度学习可以有效避免传统基于手工特征设计和学习提取的过程,而其模型在对复杂图像中高维、多尺度、非线性的信息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对图像特征中的建筑物的轮廓、形状、纹理等信息及提取过程中获得的局部图像特征信息、建筑物的反射特性等进行有效的捕捉。在对复杂场景中的城市建筑物进行特征提取时,深度学习网络模型将卷积神经网络的相关结构不断进行优化,从而通过不同层级的卷积、池化进行不同层数次的信息提取,不仅能够有效辨识建筑物的轮廓、边界等,还能够通过对信息进行聚合,对建筑物的不同层次与局部信息进行更有效的捕捉。同时,深度学习模型在图像提取过程中引入了注意力机制 (AttentionMechanism) 及生成对抗网络 (GAN),能够对图像中细节和难以区分的区域进行更有效的分辨。GAN 则从对抗训练的角度,使模型更精细化和真实的生成建筑物提取结果 [3]。而深度学习并不是万能的,在遥感影像中的大规模数据集、高成本的标注以及标注数据的不均衡性,会给训练造成一定的阻碍,如何设计出合理的网络结构、避免过拟合,保证高精度的同时提高模型训练效率依然是深度学习面临的遥感影像建筑物提取的挑战。深度学习模型对计算资源也有所依赖,在处理大规模的遥感影像时,如何在保证计算效率的同时保持精度,都是深度学习在实际应用时面临的问题。

3.3 多源数据融合在建筑物提取中的应用

多源数据融合技术的出现,为遥感影像建筑物提取精度的提升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遥感影像往往仅依靠单一的数据源,存在精度和信息覆盖的局限性。通过将不同类型的数据进行融合,能够充分发挥每种数据的优势,从而获得更加精细和准确的建筑物提取结果。卫星影像、激光雷达(LiDAR)、无人机影像以及地面传感器等不同数据源提供了多维度的信息 [4]。卫星影像通常提供的是大范围的地理信息,适合宏观层面的建筑物提取;激光雷达则能提供更加精确的高度信息,尤其在城市高楼密集的区域,能够帮助清晰分辨建筑物的高度、形状等;而无人机影像则在小范围内展现了高分辨率的特征,特别适合提取细节丰富的小型建筑物。通过将这些不同来源的数据进行融合,便可以克服单一数据源的缺陷,利用各类数据互为补充,从而提高建筑物提取的精度。

3.4 城市环境下的精度提升策略

在城市环境中进行建筑物提取时,我们面临的不仅是技术层面的挑战,更是如何在复杂的空间结构中寻找到精度提升的突破口。城市的高密度建筑群、错综复杂的道路网、以及不同功能区域的交织,使得建筑物提取任务充满了不确定性。为了突破这种复杂环境的瓶颈,精度提升的策略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综合改进。一种有效的策略是在数据处理阶段加强对影像质量的管控 [5]。城市环境下的遥感影像,往往受到大气干扰、光照变化以及噪声的影响。通过多时相影像融合与去噪处理,可以提高影像的质量,进而提升建筑物的提取精度。尤其是使用高分辨率影像,可以更精细地捕捉建筑物的细节,但随之而来的数据量和计算负担也不容忽视。在这方面,如何优化算法,使其能够处理大规模、高分辨率数据,同时保持较高的提取精度,是我们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3.5 提取精度提升效果的验证分析

提取精度的提升不仅是技术上的进步,更需要科学的验证来确认这些改进是否真正有效。在建筑物提取的过程中,验证分析通常围绕准确率、召回率、F1 值等指标展开,但这些数字背后承载的意义远不止是简单的统计数据。它们是我们理解算法表现的关键,是与地面真实情况对接的桥梁。然而,仅凭这些基本指标,很难全面评估提取结果的质量,因此,如何从更深层次进行精度验证,成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城市环境下建筑物提取的精度验证需要跨越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空间维度上,我们应当通过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建筑物进行对比分析,评估算法在不同环境下的表现[6]。比如,城市中心区的建筑物可能由于高楼密集、遮挡效应严重,提取难度大;而在低密度区域,建筑物特征更加明显,提取精度可能相对较高。通过这种多层次的空间验证,我们能更准确地了解不同区域的提取效果,进而优化算法。时间维度上,随着城市发展与建筑物变动,遥感影像的时效性变得尤为重要。多时相影像的对比分析不仅可以揭示模型在长期应用中的稳定性,还能帮助识别算法在不同时间点的提取效果变化,尤其是在一些快速变化的区域。通过时空结合的验证方法,我们能够全方位地评估建筑物提取精度的提升效果,确保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可靠性与持续性。

结束语:

遥感影像建筑物提取精度提升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进步,更是对现实问题的深刻回应。随着深度学习、数据融合以及算法优化的不断发展,未来建筑物提取的精度有望实现质的飞跃。然而,面对不断变化的城市环境和日益复杂的影像数据,如何保持提取精度的稳定性和普适性仍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科技为我们提供了可能,真正能推动技术进步的,是对实际需求的敏锐洞察与不断探索。我们正站在一个新的技术起点上,未来的遥感影像建筑物提取必将更加精准、更具实用性,助力城市建设与环境治理的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华 , 李鹏 , 王杰 . 基于深度学习的遥感影像建筑物提取方法研究 [J]. 遥感技术与应用 ,2023,38(01):78-85.

[2] 陈刚 , 刘伟 , 郑睿 . 城市环境下遥感影像建筑物提取精度的影响因素及优化策略 [J].测绘科学 ,2023,48(02):45-52.

[3] 杨阳 , 王斌 . 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中建筑物提取算法的精度评估与改进 [J]. 遥感与地理信息 ,2024,41(05):102-110.

[4] 李慧 , 张文杰 . 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遥感影像建筑物提取精度提升研究 [J]. 遥感学报 ,2023,27(03):189-198.

[5] 邵俊 , 刘俊峰 . 城市遥感影像中建筑物提取的精度与算法改进 [J]. 工程勘察 ,2024,42(01):55-61.

[6] 高飞 , 王莹 . 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城市建筑物提取精度分析 [J]. 地理信息科学 ,2023,21(04):7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