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功能锻炼联合心理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李坤省
河北省肃宁县梁家村中心卫生院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respiratory nary disease. Method: Eighty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22 to January 2024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using a random number table. The control group (n=40) received routine care,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n=40) received respiratory function exercise combined with psychological care. The lung function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as compared before and after nursing; Quality of life score before and after nursing care; Psychological and emotional scores before and after nursing care; Self care ability score before and after nursing. Result: Before nursing, the lung function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as compared (P>0.05). After nursing, the lung function indicator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Before nu ing, the quality of life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compared (P>0.05). After nursing, the quality of life scor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Before nursing, the psychological and emotional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ompared (P>0.05). After nursing, the psychological and emotional scor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Before nursing, the self-care ability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compared (P>0.05). After nursing, the self-care ability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an improve their lung function, quality of life, self-care ability, and alleviate negative emotions through respiratory function exercise combined with psychological care, with good results.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该病可防可治,患者发病后常表现为咳嗽、咳痰、喘息、气促及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者还可能伴有体重下降和食欲减退。作为一种呼吸系统疾病,COPD 以持续性气流受限为主要特征,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并发慢性呼吸衰竭、自发性气胸和肺心病等严重并发症,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危及生命。研究表明 [1],COPD的发病与环境因素和个体因素长期作用密切相关。其直接致病因素包括气道结构改变、遗传易感性、空气污染和病毒感染等,而年龄增长、免疫功能异常和气候变化等则是重要的诱发因素。在临床 疗方面,吸入性支气管扩张剂是主要的治疗手段,同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另有研究指出[2], 在针对 COPD 患者进行治疗的同时,配合科学的护理措施能够显著提升治疗效果,并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本文选择 2022 年 1 月至 2024 年 1 月我院收治的 80 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旨在分析呼吸功能锻炼联合心理护理的应用效果,现做出如下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选择 2022 年 1 月至 2024 年 1 月我院收治的 80 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n=40)实施常规护理,男性22 例,女性18 例,年龄60-78 岁,平均年龄(68.68±2.34)岁,病程1 ~5 年,平均病程(3.31±1.03)年,并发症:糖尿病:10 例、高血压18 例、无12 例,观察组(n =40)实施呼吸功能锻炼联合心理护理,男性24 例,女性16 例,年龄60-80 岁,平均年龄(69.01±25.57)岁,病程1 ~5 年,平均病程(3.36±1.07)年,并发症:糖尿病:12 例、高血压19 例、无9 例,一般资料对比(P >0.05)。
对照组:常规护理: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采用易于理解的方式进行健康宣教,指导患者避免过度疲劳,并注意呼吸道保护。定期对病房进行消毒和灭菌处理,确保室内空气流通,同时调节好室内的温度和湿度,营造舒适的住院环境。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并给予适当的运动指导和管理。
观察组:实施呼吸功能锻炼联合心理护理:(1)呼吸功能锻炼:①气球训练法:指导患者使用气球进行呼吸训练。训练前,患者需进行深呼吸,将嘴对准气球口,缓慢吹气,直至无法继续吹气且气球不破裂为止。该方法有助于增强患者的呼吸功能,提升肺活量。②腹式呼吸法: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腹式呼吸的技巧,吸气时尽量使腹部隆起至最高点,呼气时尽量使腹部收缩至最低点,长期坚持可有效改善肺功能。
③有氧运动:针对老年患者,建议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如慢跑、散步、太极拳或节奏舒缓的广场舞等。运动时需保持呼吸平稳,以增强心肺功能。对于自制力较差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加强监督,并可辅助进行胸廓挤压等手法训练,以促进肺部功能恢复。(2)心理护理:由于老年患者病程较长且体质较弱,易出现焦虑、急躁等情绪,影响康复效果。因此,需根据患者的性格特点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情绪变化,鼓励家属给予理解和支持,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和依从性。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治疗方法和护理措施,提高其对疾病的认知。可邀请成功案例患者分享经验,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在与患者沟通时,运用语言技巧引导其表达内心想法,并耐心解答疑问。对于情绪激动的患者,可通过观看娱乐节目等方式转移注意力,缓解负面情绪,保持身心愉悦。(3)环境和饮食护理:定期对病房进行清洁和消毒,保持空气清新。在饮食方面,指导患者保持均衡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减少碳水化合物摄入,增加富含营养的食物,适量饮水,避免食用易产气或刺激性食物,以增强免疫力。
1.3 观察指标
①护理前后肺功能:包括FEV1、FVC、FEV1/FVC、VC,通过肺功能检测仪检测;
②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根据SF-36 量表进行评估,其中每一项指标分值满分 100 分,分值越高,生活质量越高;③护理前后心理情绪评分: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分别根据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评估,前者以50 分为界,后者以53 分为界,分值越高,负面情绪越重;
④护理前后自护能力评分:根据自护能力量表进行评估,其中每一项指标分值满分为100 分,分值越高,自护能力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25.0 统计学软件,其中均数 + 标准差符合正态分布,以( x ±s)用来表示计量资料,通过计算 t 值进行验算,率(%)用来表示计数资料,通过计算X2 进行验算。
2.1 肺功能指标对比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 (P<0.05 ),见表1 ;
表1 肺功能指标对比( x ±s)

2.4 护理前后自护能力评分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自护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见表4 ;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发病机制复杂多样,主要诱因包括空气污染、粉尘吸入、遗传易感性、呼吸道感染以及气道高反应性等。尽管药物治疗能够有效控制病情,但由于该病病程较长,因此在治疗过程中结合康复护理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对患者进行科学的呼吸训练有助于改善其呼吸功能,增强运动耐力,从而提升生活质量。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和心理情绪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这表明呼吸康复训练联合心理护理能够有效改善 COPD 患者的肺功能和心理情绪。其作用机制在于:呼吸康复训练通过提供系统化、精细化的护理干预,能够显著增加患者的潮气量,促进胸腔扩张,缓解呼吸抑制症状。同时,该训练还能强化患者的胸肌和肩部肌群,增强呼吸肌功能,从而有效延缓病情进展,减轻患者的不适感, 最终实现肺功能的进一步改善,心理护理的应用,能够从患者角度出发,对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心理干预服务,进而使其不良情绪得以缓解 [3]。
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在生活质量评分和自护能力评分方面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这说明呼吸康复训练联合心理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慢阻肺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自我护理能力。其作用机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呼吸康复训练具有全面性和系统性,其中饮食护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提供营养支持,降低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加快康复进程。其次,该训练从生理和心理双重角度出发,帮助患者加深对疾病的认识,提高治疗依从性。此外,通过呼吸训练,患者能够建立正确的呼吸模式,增强膈肌功能, 缓解呼吸困难症状,有效控制病情进展。同时,运动训练可以改善患者的氧代谢能力,增强身体耐力,进而提升其自护能力。随着自护能力的逐步提高,患者的日常肺功能得到显著改善,最终实现生活质量的全面提升 [4]。
综上所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通过呼吸康复训练联合心理护理,可有效提升患者肺功能、自护能力以及生活质量,并改善患者的心理情绪,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 华辉, 王进静, 夏彩霞. 呼吸功能锻炼联合心理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社区医师, 2023, 39(30):122-124.
[2]顾晓丽 . 全方位气道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 [J]. 中国当代医药 , 2022, 29(15):4.
[3]环欣怡 . 呼吸功能锻炼联合心理护理干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J]. 中外医药研究 , 2023, 2(34):129-131.
[4]黄海英 , 段红萍 , 伍海英 , 等 . 心理干预联合肺康复训练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J].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3, 9(11):81-83.
作者简介:姓名:李坤省,出生年月:1987.02,邮编 :062351,身份证号 :130926198702110844,性别:女,民族:汉,籍贯:河北省沧州市肃宁县,学历:本科,职称:中级,现就职单位:河北省肃宁县梁家村中心卫生院,研究方向:护理 呼吸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