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站机组蜗壳安装技术及安全防控措施
祁成龙
41232619960326331X
【摘要】: 本文围绕水电站机组蜗壳安装展开深入探讨,详细阐述了蜗壳安装的关键技术环节,包括蜗壳的拼装、焊接、调整与固定等工艺要点,同时深入分析了安装过程中的各类安全风险,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全面的安全防控措施。通过实际工程案例应用分析,验证了所采用技术与防控措施的有效性,旨在为水电站机组蜗壳安装工程提供系统的技术与安全管理参考,确保工程高效、安全推进。
【关键词】:水电站;机组;蜗壳安装;效率;防控
一、引言
水电站作为电力供应的重要基础设施,机组蜗壳作为水轮机的关键过流部件,其安装质量直接关系到水电站的运行效率、稳定性及使用寿命。随着水电站单机容量不断增大,蜗壳的尺寸、结构复杂性与安装精度要求愈发严苛。加之安装现场环境复杂,高空作业、交叉施工频繁,使得安全风险不容忽视。因此,深入研究蜗壳安装技术及安全防控措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二、水电站机组蜗壳安装技术
(一)蜗壳拼装技术
瓦片吊运与预拼装:依据蜗壳设计图纸,将工厂制造的蜗壳瓦片吊运至安装现场。在预装平台上,利用高精度测量仪器,按照定位基准逐片进行预拼装。控制相邻瓦片间隙在 2 - 5mm,确保各节段对口错边量不超过 3mm,为后续正式焊接奠定基础。
定位与调整:采用全站仪、水准仪等设备,精确测量蜗壳各控制点的三维坐标,与理论值比对后,通过调整楔子板、千斤顶等工装,使蜗壳整体就位精度达到毫米级。如对于大型混流式水电站蜗壳,其中心高程偏差控制在 ±5mm 以内,圆度偏差小于 10mm。
(二)蜗壳焊接技术
焊接工艺选择:根据蜗壳材质(常见为低合金钢、不锈钢等),选用适配的焊接方法,如手工电弧焊、气体保护焊等。制定合理的焊接参数,包括焊接电流、电压、焊接速度,确保焊缝成型美观、内部质量可靠。例如,对于低合金钢蜗壳,采用多层多道焊工艺,控制层间温度在 100 - 150℃,防止焊缝出现裂纹。
焊接变形控制:焊接过程中,蜗壳易产生变形,影响安装精度。采用刚性固定法,在焊缝两侧布置临时支撑、拉紧装置;同时,优化焊接顺序,遵循对称、分段、跳焊原则,减小焊接应力与变形。经监测,有效将蜗壳焊接变形量控制在设计允许范围内。
(三)蜗壳调整与固定技术
同心度调整:以水轮机座环为基准,利用百分表、钢琴线等工具,测量蜗壳进出口断面与座环的同心度。通过在蜗壳底部增减垫片,微调蜗壳位置,保证同心度偏差小于 3mm,确保水流顺畅通过蜗壳进入转轮。
固定方式:蜗壳调整到位后,采用高强度螺栓将蜗壳与座环、基础环可靠连接,螺栓紧固按照规定扭矩分多次对称拧紧,并用防松装置锁定,防止运行过程中松动。同时,在蜗壳与混凝土接触部位浇筑二期混凝土,增强蜗壳稳定性,混凝土浇筑过程严格控制振捣质量,避免出现空洞。
三、水电站机组蜗壳安装安全防控措施
(一)高处作业安全措施
脚手架搭建:安装现场高处作业频繁,脚手架搭建必须符合规范。选用合格的脚手架材料,立杆间距不大于 1.5m,横杆步距 1.2 - 1.8m,设置足够的剪刀撑与连墙件,确保脚手架整体稳定性。作业面满铺脚手板,设置防护栏杆与安全网,防止人员、物件坠落。
个人防护:高处作业人员配备齐全的个人防护用品,如安全带、安全帽、防滑鞋等,安全带应高挂低用,定期检查,确保无破损。严禁在无防护措施的临边、孔洞附近逗留或作业。
(二)焊接作业安全措施
在进行焊接作业时,必须严格遵守防火防爆的安全措施。首先,要在焊接作业区域设置明显的防火警示标识,以提醒所有人员注意安全。其次,要彻底清理作业区域周边的易燃物品,以消除潜在的火灾风险。此外,必须配备足够的灭火器材,例如干粉灭火器和二氧化碳灭火器等,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火灾。对于那些曾经盛装过易燃易爆物品的容器,在进行焊接作业之前,必须进行彻底的清洗和置换,以确保容器内部没有残留的易燃易爆物质。这样可以有效防止焊接过程中产生的火花引发爆炸事故,确保作业人员的安全。
在进行焊接作业时,由于焊接过程中会产生各种有害气体,例如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等,因此在封闭或半封闭的空间内进行焊接工作时,必须安装强制通风设备,以确保空气的流通和新鲜。同时,作业人员应当佩戴适当的防毒面具,以防止吸入这些有害气体。此外,为了更好地预防职业病的发生,作业人员还需要定期进行职业健康体检,通过这些措施来保障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和安全。
(三)起吊作业安全措施
在进行起吊作业之前,必须对所有相关设备进行彻底的检查,这包括但不限于起重机、吊钩以及钢丝绳等关键设备。检查的目的是确保这些设备的性能处于最佳状态,没有任何损坏或功能障碍。此外,安全装置,如超载限制器和行程限制器,必须经过仔细检查,确保它们的灵敏度和可靠性达到要求,以便在必要时能够及时发挥作用。对于那些存在任何缺陷的起吊设备,我们必须采取零容忍的态度,严禁其参与任何起吊作业,以确保作业的安全性。
为了确保吊运作业的安全进行,必须设立专业的吊运指挥人员。这些指挥人员负责统一指挥信号,并与起重机司机保持密切的沟通与协作。在吊运重物的过程中,必须确保下方没有任何人员停留,以避免因重物意外掉落而造成人员伤害。同时,重物在空中悬停的时间应当尽量缩短,防止因长时间悬吊而增加发生事故的风险。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吊运作业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掉落事故,确保作业的安全性。
四、工程应用案例分析
某大型水电站建设项目,机组单机容量 700MW,蜗壳直径达 10m,材质为高强度低合金钢。在蜗壳安装过程中,严格按照上述安装技术流程操作。拼装阶段,通过精细测量与调整,蜗壳预装精度远超设计要求;焊接时,采用先进的气体保护焊工艺结合严格的变形控制措施,焊缝一次探伤合格率达 98% 以上;调整固定后,蜗壳各项安装指标均满足标准。同时,全面落实安全防控措施,整个安装周期未发生一起重大安全事故,保障了工程顺利竣工,水电站投运后机组运行稳定,蜗壳未出现渗漏、振动异常等问题。
五、结论与展望
水电站机组蜗壳安装技术的精准应用与安全防控措施的严格落实,是保障水电站建设质量与运行安全的关键。通过不断优化安装工艺,提高施工人员技术水平,强化安全管理意识,可有效应对大型、复杂蜗壳安装工程的挑战。未来,随着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在水电领域的深入渗透,有望实现蜗壳安装全过程的数字化模拟、实时监测与智能调控,进一步提升安装精度与效率,降低安全风险,推动水电站建设迈向更高质量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