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王思雨
泗县运河街道中心学校 234300
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是指在现代教育理念的支持之下,让学生在情感方面受到教育和熏陶,进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当前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越来越重要,在进行情感教育时,教师也要迎合小学生的学习需求,了解小学生的情感发展特征,进而合理的展开教育引导工作,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品德的提升和审美能力的发展。教师也能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和习惯,提高个人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一、有效挖掘语文教材当中的情感教育元素
小学语文教材当中本身就包含很多情感教育元素,小学语文教师在设计课堂时需要挖掘其中的情感教育元素,进而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可以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继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在小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 10 课《日月潭》该课教学时,教师就可认真挖掘教材当中的情感教育元素,展开情感教育工作。继而提高学生对于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也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知识探究兴趣。在该课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展现、朦胧、点点灯光”等词语的意思,教师也要让学生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体会作者对日月潭的由衷赞美和热爱之情。在学生不断积累词语知识和进行表达训练的过程中,也能强化个人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在该过程中,为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水平,获得丰富的学习体验,教师可以挖掘教材当中的情感教育元素,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展示日月潭的美景图,让学生了解在不同时间段日月潭的动人景象,使学生能够在信息技术的影响下,更具学习知识的代入感,能够拥有欣赏美的能力。同时,学生也能够对祖国的大好河山产生由衷的热爱。教师还可介绍其他的名胜古迹,让学生对我国人文景观产生向往之情。这种由教材内容出发,进行知识拓展的情感教育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利用朗读的方式烘托情感氛围
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情感教育时,还需以合适的方式烘托良好的情感教育氛围,朗读就是一种能够调动学生情感的教育模式。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分段朗读、独自朗读,进而感受文章中的情感内涵。教师还可借此在课堂中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让学生在朗读学习的过程中认识文章中的生字生词,了解文章的主要故事情节,同时深刻体会文章的情感。例如,在小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 16 课《朱德的扁担》该课教学时,教师就可让学生以朗读的方式,完成情感体验过程。教师也可借此烘托情感氛围,提高教学水平。这篇文章讲述了周德同志为坚守井冈山根据地,粉碎敌人的围攻,和战士们一起到山高路陡、距离遥远的茅坪去挑粮的故事。朱德同志还让人在扁担上写了“朱德的扁担”五个字,教师为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可以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交流生字生词,然后通过分段朗读,完成情感体验过程。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能够认识文章中的生字生词,教师也能够以朗读的方式烘托情感氛围,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学生可以在朗读时感受朱德同志的高尚品质,自然而然的升起对革命先辈的敬爱之情[1]。
三、联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情感教育
小学生的学习经验有限,教师在讲解语文学科的知识内容时,如果只注重传输理论知识,或一味地引导学生理解抽象知识,学生很难产生情感共鸣。教师可以关联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情感教育,让学生主动分享自己的生活经历、情感体会,学生能够在该过程中产生学习兴趣,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教师也可借此提高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水平,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比如,在小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 12 课《寓言二则》中《亡羊补牢》该课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了解寓言故事的大概内容,让学生分析该寓言故事讲述了什么样的道理,然后再联系学生的生活,提出问题:同学们,这个寓言故事告诉了我们“亡羊补牢,为时未晚”的道理,在日常生活中你们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呢?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故事,从而增加对该寓言故事的情感体会,真正理解该寓言故事的内涵。这种鼓励学生分享生活经验的情感渗透模式,也更能达到提高学生知识理解能力的目的[2]。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师在学科教育中进行情感教育时,可通过挖掘教材中的情感教育元素、利用朗读的方式烘托情感氛围以及关联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分享个人经历,进而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同时教师还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利用视听语言,刺激学生的感官感受,继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
[1] 白丽 . 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J]. 文理导航 ,2022(30):13-15.
[2] 罗奇 . 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实施策略 [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 ,2022(1):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