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美育功能的挖掘与实施
解文玲
江苏省南京市临江高级中学 211102
引言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审美资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这些经典作品不仅承载着语言教学的功能,更具备独特的美育价值。通过品味诗词的语言韵律、感悟意象意境、体会情感哲思,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想象力和鉴赏力。探索古诗词教学中的美育实施路径,有助于引导学生发现美、体验美、创造美,促进其审美素养与人文精神的全面提升。
一、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美育功能的挖掘
(一)语言美育
高中古诗词是汉语音韵与形式美的极致体现。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超越释义,潜心品味其语言本身的魅力。例如教学李清照的《声声慢》,开篇“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七组叠字,其声调由舒缓渐转急促,读来仿佛听到诗人徘徊低迷的叹息声,从音韵上就直接传递出愁苦不堪的心境,这是汉语独有的音律美。再如杜甫《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不仅对仗极其工整,“萧萧”与“滚滚”两组叠词更是模拟了落叶之声与江流之势,使诗句兼具视觉的壮阔与听觉的澎湃,展现了语言精炼而意蕴丰富的造型美。这个过程旨在培养学生对母语形式美的敏锐感知力。
( 二 ) 意境美育
古诗词的核心魅力在于其通过意象组合所营造的深远意境。意境美育是引导学生由象入境、进行审美想象的关键。例如王维《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人选取“大漠”、“孤烟”“长河”、“落日”这四个宏大意象,并通过直与圆这两个极简的几何图形状形容词,瞬间勾勒出一幅苍茫辽阔、宁静悲壮的塞外黄昏图,画面中蕴含着无限的孤独与寂寥。引导学生沉浸于此画面,便能超越文字,直观感受到那雄浑而又孤寂的独特境界,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审美想象力与艺术再创造力。
(三)情感美育
古诗词是诗人情感与人格的结晶,蕴含深厚的情感之美与人格力量。情感美育旨在引导学生穿透文字,深度体悟并内化这种高尚的情感。例如教学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的巨痛、“感时花溅泪”的移情、“家书抵万金”的期盼,直至“白头搔更短”的无力,其情感沉郁顿挫,层层递进。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这位诗圣在个人遭遇与国家危难交织下的深切忧思,便能感受到一种超越一己之私的、博大深沉的家国情怀。这种与伟大灵魂的共情,能够有效陶冶学生情操,帮助他们涵养心性,最终将外在的审美体验内化为个人稳定的情感品质与价值追求。
二、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美育功能的实施策略
(一)沉浸式诵读与情境创设策略实施美育的首要步骤是引导学生从感官上直接体验诗词之美,打
破时空隔阂,实现与文本的初步融合。教师应超越传统的泛读,采用沉浸式诵读法。例如,在教学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教师可先进行范读,通过抑扬顿挫的声调、磅礴的气势,再现“大江东去”的雄浑景象;继而引导学生跟读,重点把握“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的急促节奏感,体会赤壁战场的险峻与激烈。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情境创设,播放壮阔的江流视频、古战场遗址画面,并配以雄浑悲壮的古筝乐曲《赤壁怀古》。声、画、乐的多元刺激,能瞬间将学生带入那恢弘的历史时空,让他们不仅用耳朵听,更是用全身心去感受词的意境美和韵律美,从而实现情感共鸣的起点,为深度审美奠定基础。
(二)深度品析与跨界融合策略
在感性体验的基础上,美育需要理性的介入和引导,通过深度品析挖掘文本的深层审美价值。教师应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诗眼)、艺术手法和意象组合,进行精细解读。以李清照《声声慢》为例,重点品析" 寻寻觅觅" 七组叠字:既要体会其音韵上如泣如诉的节奏美,更要理解其层层递进的情感刻画。继而分析 " 淡酒 "" 秋风 "" 过雁 "等意象如何编织成具象的愁网。此过程可跨界融合,如展示古代秋景画作或播放哀婉乐曲,让学生体会不同艺术形式在情感表达上的共通之美,从而全面提升对诗词语言美、意象美和情感美的综合鉴赏能力。
(三)主体表达与创造性转化策略
美育的最终目标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主动的创造和表达。教师需设计活动,鼓励学生将内在的审美体验转化为个性化的外在输出,实现知识的创造性转化。例如,在学习王维的《山居秋暝》后,可以设计“诗中有画”的创作环节。要求学生选取诗中自己最喜爱的画面,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用画笔描绘出来,并辅以短文说明创作构思,从而将文字意象转化为视觉艺术,深化对诗歌意境“空灵清净”之美的理解。这种创造性的表达,促使学生充分调动情感与思维,与诗人进行深度精神对话,将古典诗词中的情感美、人格美内化为自身精神世界的一部分,从而真正实现美育滋养心灵、塑造人格的崇高目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系统挖掘语言、意境与情感之美,并通过多元策略引导学生沉浸体验、深度品析与创造性表达,能够有效实现其美育功能,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与人文情怀,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姝一 .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美育渗透路径探索 [J]. 西部素质教育 ,2025,11(16):116-119.
[2] 黄蓉 . 美育视角下的高中古诗词教学研究 [J]. 思维与智慧 ,2024,(14):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