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赋能下泰安市高职理工科学生数字素养评价与培育策略研究
吕铭潇
山东服装职业学院 山东泰安 271000
一、引言
当今我国处在数字经济持续深化发展的转型阶段,劳动者数字素养已成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与技术创新应用的核心要素。高职教育作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其毕业生数字素养水平直接影响地区产业数字化转型进程。泰安市作为山东省制造业重要基地,正处于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建设的关键阶段,对具备高阶数字素养的理工科人才需求尤为迫切。然而,现有研究多集中于宏观层面的理论探讨,缺乏针对区域特色与专业类型(如理工科)的深入实证分析;在评价体系方面,也普遍存在重操作技能、轻综合素养的倾向。因此,构建契合地方产业实际的高职生数字素养评价模型,并提出适配性培育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二、评价模型构建
本研究为保证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与专业性,采用德尔菲法进行多轮专家咨询,筛选并确定评价维度与具体指标,并运用层次分析法(AHP)计算各项指标权重。经一致性检验( CR=0.013 ,小于0.1),权重分配符合信效度要求。最终确立包括 5 项一级指标和 15 项二级指标的“五维度数字素养评价模型”,具体构成如下(见表1):
表1 泰安市高职学生数字素养评价模型指标及权重

三、实证分析
根据本研究构建的“五维度数字素养评价模型”,对泰安市三所高职院校理工科专业共1553名学生开展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学生数字素养总体得分为 3.28(5 分制),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从各维度来看,“数字知识与技能”(3.37)与“数字职业能力”(3.37)得分相对较高,反映学生在工具使用与职业情境应用中具备一定优势;而“数字化意识”(3.18)显著落后,尤其在数字化感知与安全伦理方面表现薄弱。此外,数字素养水平呈现随年级递增的趋势,但城乡生源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反映出数字接入与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可能对素养发展产生影响。
四、培育策略
分析实证调查中发现的现实问题,并结合泰安市制造业数字化与智能化发展方向,提出以下切实培育策略:(1)强化价值引领,弥补意识短板。推动数字素养教育从单纯技能传授向价值塑造转型,将区域企业数字化转型案例、技术伦理等内容系统融入通识与专业课程,并与课程思政相融合,从而提升学生对数字技术社会价值的认知与发展数字社会的责任感。(2)深化产教融合,精准契合产业需求。鼓励校企共建符合校地特色的产业学院、现场工程师项目,将企业真实项目(如数字孪生、智能控制系统运维)嵌入相关专业核心课程教学环节,提升学生在真实职业场景中的数字应用与创新能力。(3)创新课程设计,实现素养融合贯通。关注新一代信息技术,将大数据分析、虚拟仿真、流程自动化等数字工具与专业课程紧密结合,推行“做中学 + 学中创”教学模式,促进学生数字化思维与技术实践能力的协同发展,培养学生技术技能提升的同时形成数字知识的迁移创新。(4)构建多元评价体系,助推素养持续发展。借助大量数字教学辅助平台,如超星平台、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等,建立融合过程性与成果性评价的双协同综合评价机制,利用学习行为数据分析,结合企业导师评价、作品呈现评价、项目完成度等多主体反馈评价,构建学生个人数字素养成长档案,实现以评促学、以评促教、以评促改。
五、结论
本研究从本地高职人才培养的实际出发,构建了适用于地方高职理工科学生的数字素养五维评价模型,并通过实证调研发现本地高职学生数字素养结构中存在“强技能、弱意识”的发展不均衡问题。基于问题分析,提出以“价值引领—产教协同—课程创新—评价改革”为核心的系统化培育路径,以支持泰安市高职院校更有效地培养服务于本地产业数字化转型和引领区域产业数字化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本研究也为同类院校的数字素养教育实践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证案例与培养策略参考。
参考文献
[1] 徐建华 . 教育数字化转型下高职学生数字素养培育研究 —基于数字中国的战略 [J].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25,31(1):17-22;
[2] 王莎莎 . 教育生态理论下高职学生数字素养培养路径研究 [D].贵州省:贵州师范大学,2025;
泰安市科技创新发展项目(政策引导类):《数字化赋能背景下泰安市高职院校学生数字素养评价模型构建及提升策略研究》,课题编号:2023ZC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