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教学重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曹亚萍
苏州市吴江区坛丘小学 江苏吴江 215200
【摘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跨文化交际能力已成为语言教学中的重要目标。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语言能力和文化意识的关键时期,重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外语能力的提升,还能促进其国际视野和文化理解的发展。本文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内涵出发,探讨其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意义和实施策略。通过分析当前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和加强教师培训的建议,以期为小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能力;小学英语教学;文化意识;语言教学;国际视野
一、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内涵与重要性
1.1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定义
跨文化交际能力(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是一种在跨文化交流中,通过语言和非语言符号进行有效沟通、理解并尊重不同文化背景的能力。这不仅包括语言的熟练应用能力,还涵盖对不同文化背景的理解、文化敏感性以及适应不同文化环境的灵活性。
1.2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跨文化交际能力已成为语言学习者的重要素质。这种能力不仅能够帮助语言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还能促进他们对不同文化背景的理解和尊重,从而提升他们的国际视野。
1.3 小学阶段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必要性
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语言能力和文化意识的关键阶段。通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可以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二、小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现状及问题
2.1 当前小学英语教学的特点
目前,随着小学英语教学的普及和深入,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重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许多学校在教学中加入了丰富的文化元素,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体验不同的文化背景。
在一些先进的学校中,教师们已经开始尝试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融入课堂教学中。例如,通过组织文化节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英语国家的文化习俗;或者通过设计跨文化主题的语言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到新的文化知识。
然而,尽管有一些积极的探索,当前的小学英语教学在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许多教学内容依然过于注重语言形式的灌输,而忽视了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
2.2 当前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教学内容单一:许多教材中的文化内容过于单薄,主要集中在一些表面化的文化符号上,而缺乏对文化深层内涵的挖掘。例如,许多教材在教授圣诞节时,只是简单地介绍节日的名称和表面习俗,而忽视了节日背后的文化意义和价值观。
教学方法陈旧:传统的传授式教学方式依然占据主导地位,教师在课堂中更多地关注语法规则和词汇的讲解,而忽视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这种方式不仅使学生对学习内容失去兴趣,也难以帮助他们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
教师本领不足:许多教师在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的培训不足,无法有效地将跨文化内容融入教学中。此外,一些教师自身的跨文化经验有限,这也影响了他们在课堂中对跨文化内容的表达和讲解。
2.3 学生学习的现状
由于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单调,许多学生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他们在课堂上往往表现出不主动参与学习的态度,对学习内容缺乏激情。此外,由于教学内容中的文化元素不足,学生对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了解有限,这阻碍了他们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发展。
总的来说,当前小学英语教学在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通过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等措施,以更好地实现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目标。
三、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教学策略
3.1 课程设计
积极融入丰富的文化元素:在课程设计中,可以融入更多的文化元素,如通过介绍英语国家的传统节日、文化习俗、历史故事等,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了解与之相关的文化背景。
例如,在教授“圣诞节”这一主题时,除了教学生如何说“Merry Christmas”,还可以通过讲述圣诞节的起源、意义以及人们如何庆祝这个节日,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这一文化活动的内涵。
多样化教学内容: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教学内容可以设计得更加多样化和丰富化。例如,可以设计与学生生活相关的跨文化主题,如“家庭”、“学校”、“节日”等,通过这些主题,让学生在接触真实语言环境的同时,学习相关的文化知识。
整合语言与文化:在教学中,语言学习与文化学习应该紧密结合。例如,在教授语言听说读写技能的同时,可以通过讲故事、看电影、讨论文化话题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
3.2 教学方法
任务型教学法:通过设计一些与跨文化交际相关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然地运用语言并体验不同的文化环境。例如,可以让学生模拟一次国际电话交流,或者组织一次跨文化的辩论活动,让学生通过交流和讨论,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
情境教学法:在课堂上创设真实的文化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语言和文化。例如,可以在课堂上模拟一个英国的咖啡馆,让学生学习如何点餐和与服务员交流,同时体验英国的饮食文化和礼仪。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如视频、图片、音频等,将英语国家的真实文化环境和生活场景带入课堂,让学生通过感官体验,更加生动地感受到不同文化背景的特点。
3.3 教学材料的选择与设计
在选择教材时,应注重其是否包含丰富的文化元素,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例如,可以选择一些包含真实对话和文化情境的教材,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接触到真实的文化环境。
结合学生实际经验:教学内容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一些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主题和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可以设计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跨文化主题,如“家庭”、“朋友”、“学校活动”等。
通过具体的案例,如某小学在教授“家庭”主题时,设计了一个跨文化对比活动,让学生们介绍自己的家庭结构,并对比英语国家的家庭结构,讨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家庭生活方式。
3.4 鼓励学生参与跨文化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一些跨文化交流活动,如国际文化节、英语演讲比赛、互惠生交流项目等。例如,学校可以组织一次跨文化文化节,让学生们展示自己国家的文化艺术,或者向其他国家的学生展示中国文化,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们可以在实践中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
此外,利用网络资源也是一个有效的途径。例如,通过建立与英语国家学校之间的交流项目,让学生们有机会与外国学生进行交流和合作,从而在真实的跨文化环境中应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并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推动跨文化交际能力全面发展的保障措施
4.1 加强教师培训
教师是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关键人物。因此,必须加强教师在跨文化教育方面的培训,提升他们的跨文化意识和教学能力。例如,可以组织教师参加跨文化交流活动、国际培训课程等,让他们亲身体验不同文化环境,并学习先进的跨文化教学方法,从而在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
同时,教师还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例如,建议教师在教学中更多地运用任务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创新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4.2 完善教学资源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学资源的充足性和优质性至关重要。需开发包含丰富文化元素的教学资源,如多媒体教材、文化案例库等,以支持跨文化教学的实施。此外,还可以通过建立教学资源共享平台,让教师们能够方便地获取和分享各种教学资源,从而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
4.3 家校社合作
家校合作是提升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保障。学校可以通过定期举办家长会或者亲子活动,邀请家长参与到跨文化教学中来,从而共同促进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能力的提升。
此外,学校还可以与社会团体、企业等合作,组织学生参与到更多的跨文化实践活动中。例如,可以与当地的外国企业合作,组织学生参观学习,帮助他们深入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职场文化和工作方式,从而提升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五、结语
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任务。通过优化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加强教师培训和提升家校社合作,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为其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如何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与语言教学有机结合,仍然是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和研究的方向。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能够为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和建议。
【参考文献】
1.王晓红. (2021). 《小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研究》. 北京:教育出版社.
2.李明. (2019). 《跨文化交际能力:理论与实践》. 上海: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
3.张华. (2020). 《新时期小学英语教学改革研究》.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4.Bundesministerium für Bildung und Forschung. (2018). Cultural Competence in Language Teaching: A German Perspective. Berlin: BMBF.
5.Byram, M. (2012). Teaching and Assessing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Clevedon: Multilingual Matt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