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儿体验劳动教育之“种南瓜”主题活动案例分析
看召草 草代 朱文静 石风远
夏河县拉卜楞幼儿园
一、案例背景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在健康领域明确提出,大班幼儿应“能参与力所能及的劳动,如整理玩具、擦桌子、种植小植物等,体验劳动的快乐”;在科学领域则强调“支持幼儿在接触自然、生活事物和现象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当前,幼儿园劳动教育常存在“碎片化”(如偶尔整理教室)、“形式化”(教师主导劳动,幼儿被动参与)等问题,难以让幼儿真正感受劳动的“过程性”与“价值感”。
二、案例目标
(一)认知目标
1. 了解南瓜的生长过程(种子萌发→长出真叶 $$ 爬藤 $$ 开花→结出小南瓜→成熟),能说出南瓜生长的关键需求(阳光、水分、肥料);
2. 知道劳动与收获的关联,理解“只有付出劳动(浇水、施肥),南瓜才能长大”的简单道理。
(二)能力目标
1. 掌握种植的基本技能(翻土、播种、浇水、搭藤架、除杂草),能独立完成力所能及的劳动任务(如每周2 次浇水);
2. 通过观察南瓜生长、记录变化(用图画或简单文字),提升观察能力与动手记录能力;
3. 在小组劳动中(如合作搭藤架),学会分工协作(如“你扶架子,我绑绳子”),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如藤架歪了如何调整)。
(三)情感目标
1. 感受种植劳动的乐趣,愿意主动参与劳动,克服“怕脏、怕累”的心理(如不怕泥土弄脏手);
2. 培养责任意识,能坚持照顾南瓜(如假期委托同伴或家长帮忙浇水);
3. 体验收获的喜悦,懂得珍惜劳动成果(如不浪费南瓜制作的食物)。
三、案例准备
(一)物质准备
1. 种植材料:2. 种植场地:3. 观察记录工具4. 延伸材料
(二)经验准备
1. 幼儿:活动前 2 周,开展“南瓜知多少”集体活动——通过观察南瓜实物(成熟的南瓜)、观看短视频,初步认识南瓜的外形(圆形/ 长条形、橙色外皮)、内部结构(有籽、有果肉),并讨论“南瓜是从哪里来的”;
2. 教师:提前向幼儿园园丁请教南瓜种植技巧(如“种子要埋多深”“何时搭架”),划分种植区并做好土壤翻松(基础翻土由教师完成,幼儿后续做细化翻土);
四、案例实施过程(分4 阶段,周期12 周)
阶段1:播种育苗——开启劳动初体验(第1-2 周)
1. 劳动前的“小讨论”
教师带领幼儿来到种植区,提问:“要让南瓜种子发芽,我们需要先做什么?”幼儿结合前期经验猜测:“要挖土!”“要浇水!”教师顺势演示“细化翻土”:“用小铲子轻轻把大土块敲碎,这样种子的小芽更容易钻出来。”
2. 幼儿动手播种
- 分组分工:4个小组分别负责1块种植区,每组推选“劳动小队长”(轮流担任),明确分工:“翻土员”(用小铲子细化土壤)、“播种员”(将2-3 粒种子放入挖好的小坑,深度约2 厘米)、“盖土员”(用手轻轻将土盖在种子上)、“浇水员”(用小水壶浇少量水,避免种子被冲走);
- 问题与解决:幼儿在翻土时遇到“小石子”,有人想直接扔掉,教师引导:“小石子会挡住种子发芽吗?我们可以把石子捡出来,让土壤更松软。”幼儿纷纷动手捡石子;播种时,幼儿 A 把种子放得太密(1 个坑放了 5 粒),教师不直接纠正,而是问:“种子长大后需要空间,放太多会不会挤在一起长不大呀?”幼儿 A 恍然大悟,主动挖出 2 粒种子重新播种。
3. 立下“照顾约定”
教师和幼儿一起制定《南瓜照顾公约》:“每周一、三、五早上来浇水”“发现杂草要拔掉”“不能踩种植区的土”,并让幼儿在公约上贴自己的小贴纸,强化责任意识。
阶段2:生长养护——坚持劳动显责任(第3-8 周)
1. 日常照料:从“被动提醒”到“主动行动”
- 浇水与除草:初期,幼儿需要教师提醒“今天该浇水了”;2 周后,“劳动小队长”会主动带领组员去种植区,幼儿B 甚至在下雨天说:“今天下雨了,不用浇水,省得南瓜喝太多水会烂根!”(源于教师前期讲解的“南瓜怕涝”知识);发现杂草时,幼儿会用小铲子小心挖除,避免伤到南瓜苗,幼儿C 说:“杂草会抢南瓜的营养,要把它们赶走!”
- 施肥与补苗:第 4 周,南瓜苗长出 2 片真叶,教师带来腐熟的菜叶有机肥,演示“沿苗边埋肥”:“肥料不能碰到小苗的根,不然会烧坏它。”幼儿分组施肥,动作从“笨拙”到“熟练”;有 1 块种植区的南瓜苗没发芽,教师和幼儿一起补种,幼儿 D 说:“这次我们要更小心照顾它,让它快点长!”
2. 特殊任务:合作搭藤架
第6 周,南瓜苗开始爬藤,教师提供竹竿(截成1.2 米短杆)和麻绳,提出任务:“南瓜藤要往上爬才会长得好,我们一起搭藤架吧!”
- 小组讨论:幼儿讨论“怎么搭才稳”,有人说“像小房子一样架起来”,有人说“要把竹竿插深一点”;
- 动手实践:幼儿分工“插竹竿”(2 人一组,一人扶竹竿,一人用小铲子埋土固定)、“绑麻绳”(将竹竿交叉处用麻绳绑紧),过程中藤架多次歪倒,幼儿通过“增加竹竿数量”“加粗埋土深度”解决问题,最终搭出4 个“三角形藤架”(幼儿发现三角形更稳);
- 引导爬藤:幼儿小心地将南瓜藤“绕在竹竿上”,教师提醒:“要轻轻的,不要弄断藤条。”
3. 观察记录:见证生长变化幼儿每周在《南瓜生长观察手册》上记录:
- 幼儿E画下“南瓜藤绕着竹竿爬,长出了黄色的小花”,旁边写“我今天绑了藤,浇了水”;
- 幼儿 F 用卷尺测量藤蔓长度,在手册上画“100 厘米”(教师协助标注数字),兴奋地说:“比上周长了20 厘米!”
阶段3:收获分享——劳动成果促成长(第9-10 周)
1. 寻找“南瓜宝宝”
第 9 周,种植区的南瓜花凋谢后,结出了 4 个小南瓜(最大的约拳头大,最小的如鸡蛋)。教师带领幼儿观察:“南瓜花后面藏着什么?”幼儿惊喜地发现小南瓜,纷纷用手轻轻触摸,幼儿G说:“小南瓜软软的,要小心别碰坏了!”教师讲解:“黄色的花是雄花,会结果的是雌花,雌花后面有小瓜胎。”
2. 动手采摘南瓜
第 10 周,南瓜成熟(外皮变黄、用手敲有“咚咚”声),幼儿佩戴小手套(避免南瓜皮上的小刺扎手),用小剪刀小心剪下南瓜:
- 幼儿H(曾怕脏的孩子)主动说:“我来剪!”剪完后抱着南瓜说:“原来摸南瓜一点都不脏,它好重呀!”
- 小组分享:4 个小组共收获6 个南瓜(其中2 个小组各多结1 个),幼儿一起数南瓜、称重量(用幼儿体重秤,最大的南瓜约 3 斤),脸上满是成就感。
五、案例成效
(一)劳动能力与习惯显著提升
1. 90% 的幼儿能独立完成种植劳动(如浇水、除草), 85% 的幼儿掌握“搭藤架”“采摘”等较复杂的劳动技能,不再畏惧“泥土弄脏手”;
2. 幼儿的“坚持性”明显增强: 75% 的幼儿能按《照顾公约》坚持照顾南瓜(即使生病请假,也会委托同伴帮忙),较活动前“整理玩具仅能坚持10 分钟”有显著进步。
(二)自然认知与观察能力同步发展
1. 100% 的幼儿能完整说出南瓜生长的“种子→发芽→爬藤→开花→结果”5 个阶段, 80% 的幼儿能准确说出“南瓜需要阳光和水”;
2. 幼儿的观察记录从“简单画南瓜”发展到“记录细节”(如“南瓜花有 5 片花瓣”“小南瓜上有细细的毛”),观察的细致度提升 60% 。
(三)情感与责任意识深度培养
1. 劳动兴趣显著提升: 95% 的幼儿表示“最喜欢来种植区照顾南瓜”,活动后主动申请“下次种西红柿”;
2. 珍惜食物意识增强:在品尝南瓜粥时,所有幼儿都“吃完碗里的粥”,幼儿 K 说:“这是我们辛辛苦苦种的,不能浪费。”此外,幼儿还会提醒同伴“别浪费饭菜”,将劳动情感迁移到日常生活。
六、案例总结
本案例通过大班“种南瓜”主题劳动教育,证明“贴近自然、全程参与、问题导向”的劳动活动,能让幼儿真正体验劳动的快乐与价值。在劳动中,幼儿不仅掌握了种植技能,更培养了坚持、责任、合作等良好品质,实现了“认知、能力、情感”的三维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