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实训用小型变压器温升控制优化:基于强制风冷与散热结构改进
王峻
齐齐哈尔技师学院(中国一重技师学院) 机械工程系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 161000
一、引言
在电工实训教学中,小型变压器作为电力拖动、继电控制等实训项目的核心设备,需长期承受频繁启停、负载突变等严苛工况。根据GB/T6451-2015《油浸式电力变压器技术参数和要求》,A 级绝缘变压器的绕组温升限值为 65K,但实训场景下,受连续运行时间长、多台设备密集摆放等因素影响,实际温升常超出标准 15%-20% 。过高的温升不仅加速绝缘材料老化,还会导致铁芯损耗增加,严重时甚至引发绕组短路、油箱变形等设备故障,影响实训教学的正常开展。所以强化研究十分必要。
二、实训用小型变压器温升特性分析
(一)设备参数与工况特点
(1)负载波动幅度大:实训项目切换(如从“单相电机控制”切换至“三相电机星三角启动”)时,负载率会从 20%-30% 骤升至110%-120% ,导致绕组铜损(与负载电流平方成正比)急剧变化,短时间内热量生成量翻倍;
(2)启停频率高:每日实训课程分为4-6 个模块,每个模块开始前需启动变压器,结束后需关停,单日启停次数达 8-12 次。每次启停过程中,励磁涌流(可达额定电流的 5-8 倍)会产生瞬时高损耗,加剧温升累积;
(3)环境散热条件差:实训室内通常摆放 10-15 台同类设备,设备间距小且门窗常关闭(避免粉尘影响设备精度),夏季室内环境温度可达 32-35°C ,空气自然对流速度仅 0.1-0.2m/s ,进一步恶化散热条件。
(二)温升关键影响因素
(1)散热结构设计局限:传统变压器油箱采用平板式外壁 + 直列翅片设计,翅片高度 80mm 、厚度 3mm 、间距 30mm ,总散热面积仅为0.8m2 。仿真发现,翅片间距过大易导致空气在翅片间形成涡流(流速低于 0.3m/s ),热交换效率低;且平板式油箱外壁导热路径长,铁芯与绕组产生的热量难以快速传递至外界;
(2)热量分布不均与局部热点:变压器总损耗中,绕组铜损占比65% (约 180W),铁芯铁损占比 30% (约 85W),杂散损耗(包括油箱涡流损耗、引线损耗等)占比 5% (约 14W)。热量集中在绕组端部(距绕组首端1/3 处)与铁芯柱(上下铁轭与铁芯柱交接处),形成局部热点,仿真测得最高温度达 118% ,远超A 级绝缘允许温度;
(3)散热方式与负载匹配度低:传统强制风冷系统采用固定转速( 1500r/min )风扇,未考虑负载变化对散热需求的影响。轻载时(如负载率 30% ),风扇高速运转产生的散热能力远超实际需求,造成电能浪费(单日额外能耗约 0.3kWh);重载时(如负载率 120% ),固定转速风扇的散热能力不足,无法有效抑制温升,仿真显示此时绕组温升仍会超出限值 10-12K。
三、温升控制优化方案设计
(一)散热结构改进(被动散热优化)
(1)翅片形态优化:将直列平板翅片改为蜂窝状多孔结构,翅片厚度减至 2mm (在保证结构强度的前提下减少材料用量),蜂窝孔径设为 8mm ,孔隙率控制在 45% (通过仿真验证,此孔隙率下空气流动阻力最小且散热面积最大)。改进后,在油箱体积保持 0.08m3 不变的前提下,总散热面积提升至 1.52m2 ,较原结构增加 90% ;同时,蜂窝状结构可将热量分散至多个散热面,避免局部热点形成,仿真显示热点温度可降低 15-20‰ ;
(2)翅片间距与布局调整:将翅片间距从 30mm 减小至 15mm ,采用交错排列方式(相邻两排翅片错开半间距),减少空气流动时的绕流损失。仿真结果表明,改进后空气在翅片间的流速从 0.3m/s 提升至 0.6m/s ,对流换热系数从 15W/(m2⋅K) 提升至 28W/(m2Ω⋅K) ,强化了对流换热效果;此外,交错布局还能避免相邻翅片间的热干扰,使散热更均匀;
(3)散热材料升级:传统翅片采用Q235 钢材(导热系数45W/(m∇⋅K) ),导热效率低。改进后选用6063 铝合金(导热系数 201W/(m⋅K) ),导热性能较钢材提升 347% ,可加速油箱内部热量向翅片传递。同时,6063 铝合金的密度( 2.7g/cm3 )仅为钢材( 7.8g/cm3 )的 34.6% ,能在增加散热面积的同时,控制设备总重量(较原结构增加不足 5kg ),满足实训台承重要求。
(二)智能强制风冷系统设计(主动散热优化)
(1)温度采集模块设计:采用 DS18B20 数字温度传感器(测量范围 -55‰ 至 125°C ,精度 ±0.5C ),在变压器关键部位设置测点:绕组端部(3 个测点,分别位于 A、B、C 三相绕组首端 1/3 处)、铁芯柱(2 个测点,分别位于上下铁轭与铁芯柱交接处)、油箱表面(1个测点,位于油箱侧壁中部)。传感器通过单总线与STM32 单片机连接,采样频率设为 1Hz ,实时采集各测点温度数据,为风机控制提供依据;
(2)多级调速控制策略:以绕组平均温度(3 个绕组测点温度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核心控制指标,制定三级调速方案:当绕组平均温度 T⩽60⩽C 时,风机停转,仅依靠改进后的散热结构进行自然对流散热。此阶段对应负载率 <50% ,热量生成量少,自然散热即可满足需求,避免风机空转耗能;当 60∘C
(3)能耗优化与保护设计:在低速模式下,采用 PWM(脉冲宽度调制)信号控制风机转速,通过调节占空比( 30%-50% )实现转速平滑调节,避免风机频繁启停(启停次数减少 80% 以上),延长风机使用寿命(从传统固定转速的2000 小时提升至5000 小时以上)。
四、结论
本文通过对电工实训用小型变压器温升特性的深入分析,明确了散热结构局限、热量分布不均及散热方式滞后是导致温升过高的核心问题,并针对性提出“蜂窝状散热翅片 + 智能强制风冷”的协同优化方案。该方案通过结构改进扩展散热面积、提升导热效率,通过智能控制实现散热能力与负载的动态匹配,既能有效抑制温升,又能减少散热能耗,为实训用变压器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王建国 , 李娜 . 电工实训用变压器常见故障分析与维护 [J]. 电气技术 ,2020, 21 (5): 89-92.
[2] 张晓明 , 刘军 . 小型干式变压器强制风冷系统的优化设计 [J]. 变压器 ,2019, 56 (8): 23-26.
王峻(1986-),男(汉族),黑龙江齐齐哈尔人,学士,任职于,讲师,研究方向:电子信息工程(电工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