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风险管理策略

作者

蔡佳

四川中科博睿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资阳分公司 四川资阳 641399

摘要:本文聚焦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风险管理,分析了施工中存在的风险因素,阐述了风险识别、评估的方法,着重探讨了风险应对及监控策略,旨在为提高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以保障工程顺利推进。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风险;管理策略;风险监控

水利水电工程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过程复杂,面临着诸多不确定因素,这些因素可能导致工程进度延迟、成本超支甚至引发安全事故。因此,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至关重要。

1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风险因素分析

1.1 自然环境风险

水利水电工程多建设在江河湖泊等水域,自然环境复杂多变。首先是地质条件风险,如在一些山区建设水利工程时,可能遇到断层、溶洞等不良地质状况,这会增加基础处理的难度和成本,甚至影响工程的稳定性。例如某水利工程在施工中遇到大规模溶洞,导致基础施工方案多次变更,工期延长。其次是气象条件风险,暴雨、洪水、台风等恶劣天气可能冲毁施工设施,影响施工进度。比如在雨季施工时,持续的降雨可能使施工现场积水,导致土方工程无法正常开展。

1.2 技术风险

施工技术的复杂性和创新性是水利水电工程的特点之一[1]。新技术、新工艺在应用过程中可能存在不成熟的情况,导致施工质量无法达到预期标准。例如,在采用新型混凝土浇筑技术时,由于施工人员对技术掌握不熟练,可能出现混凝土裂缝等质量问题。此外,施工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也会带来风险,如果设备老化、故障频繁,会影响施工效率和质量。

1.3 管理风险

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施工组织设计不合理,可能导致资源配置不均衡,各施工环节衔接不顺畅。例如,材料供应计划与施工进度不匹配,造成材料积压或短缺。另外,安全管理不到位也是常见的管理风险,施工现场安全制度执行不严格,安全防护措施不完善,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2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风险识别与评估

2.1 风险识别方法

常用的风险识别方法有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和检查表法等。头脑风暴法是组织相关人员召开会议,让大家自由发表意见,共同找出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德尔菲法通过多轮专家咨询,征求专家对风险的看法和意见,最后达成共识。检查表法是根据以往类似工程的经验,制定风险检查表,对照检查表进行风险识别。

2.2 风险评估指标与模型

风险评估需要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可以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风险影响程度两个方面来确定评估指标。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可以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风险影响程度可以从工期、成本、质量、安全等方面进行衡量。常用的风险评估模型有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层次分析法将复杂的风险问题分解为多个层次,通过比较各层次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确定风险的优先级。模糊综合评价法利用模糊数学的原理,对风险进行综合评价。

3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风险应对与监控策略

3.1 风险应对策略

3.1.1 风险规避

当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很高且后果严重时,可以采取风险规避策略。例如,在地质条件极其复杂的地区,如果继续进行工程建设可能面临巨大的风险,那么可以考虑变更工程选址。

3.1.2 风险减轻

通过采取技术措施、管理措施等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或减轻风险影响的程度。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施工设备的维护保养,提高设备的可靠性,降低设备故障的风险。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安全意识,减少因人为因素导致的风险。

3.1.3 风险转移

将风险转移给其他方承担。常见的方式有工程保险和工程分包。通过购买工程保险,将工程建设过程中的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在工程分包时,将部分风险转移给分包商。

3.1.4 风险接受

对于一些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较低且影响较小的情况,可以选择风险接受。例如,一些小型的施工质量缺陷,对工程整体影响不大,可以在后续的施工过程中进行修复。

3.2 风险监控体系的建立​

3.2.1 建立风险监控指标​

风险监控指标的确立,需以科学的风险评估结果为基石。通过深入分析项目潜在风险,精准识别关键风险点,并据此构建对应的监控指标体系。以工期风险管控为例,将项目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的时间差值、任务完成率等作为核心监测指标,直观反映施工进度的偏离程度。针对质量风险,则选取混凝土强度、钢筋焊接质量、构件尺寸偏差等具体参数,从多个维度对工程质量进行量化监测,确保工程建设符合质量标准。​

3.2.2 实时监测与预警​

借助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搭建智能化风险监测平台,实现对风险监控指标的实时动态监测。在施工现场关键位置部署各类传感器,对地质条件变化、水位波动、设备运行状态等进行持续性数据采集[2]。同时,结合历史数据与行业标准,为各监测指标设定合理的预警阈值。一旦监测数据触及预警界限,系统将立即触发预警机制,通过短信、邮件等多种渠道向相关责任人发送警报信息,以便及时启动应急预案,降低风险损失。​

3.3 案例分析

以某大型水利水电工程为例,在工程施工初期,通过风险识别和评估,发现该工程面临着地质条件复杂、洪水风险大等问题。针对地质条件复杂的风险,采取了风险减轻策略,加强了基础处理的技术措施,对不良地质区域进行了加固处理。对于洪水风险,一方面采取风险转移策略,购买了工程保险;另一方面建立了完善的风险监控体系,实时监测水位变化,当水位接近警戒值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人员和设备撤离,确保了施工安全。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该工程顺利完成,没有发生重大的安全事故和质量问题,工期和成本也得到了有效控制。

结束语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风险管理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作,涉及到自然环境、技术、管理等多个方面。通过对施工风险因素的分析、风险识别与评估,采取有效的风险应对策略和建立完善的风险监控体系,可以降低施工风险,提高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在实际工程中,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创新风险管理方法,以适应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发展需求,确保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为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申富林.基于收缩徐变效应的超高层框架-核心筒结构建筑施工优化研究[J].科学技术创新,2025,(09):125-128.

[2]薛丽华,马雪妍.施工质量管理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2025,38(02):128-130+162.DOI:10.13824/j.cnki.cmtm.2025.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