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建设施工中施工风险识别与应对措施研究
王瑶
宁津通达交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山东德州 253400
引言
道路建设施工是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经济发展、改善交通条件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在道路建设施工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风险和挑战,如自然灾害、技术难题、管理不善等,这些风险不仅影响施工进度和质量,还对人员和财产造成损失。加强道路建设施工中的风险管理和质量保障至关重要。旨在分析当前道路建设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以期为道路建设施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道路建设施工的主要特点与挑战
(一)施工环境的复杂性
道路建设施工的环境极为复杂,涵盖了从平原到山区的各种地形地貌,以及从干旱到湿润的多种气候条件。这种复杂性对施工过程提出了严峻挑战。例如:在山区施工,需要面对陡峭的山坡、复杂的地质结构和的自然灾害,如滑坡、泥石流等。而在平原地区,虽然地形相对平坦,但也面临土壤承载力不足、地下水位高等问题。气候条件的变化,如极端高温、低温、降雨等,也会对施工进度和质量产生显著影响。因此,施工团队必须充分了解并适应施工环境的复杂性,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降低风险。
(二)施工技术的多样性
道路建设施工涉及多种技术,包括路基处理、路面铺设、桥梁建设、隧道开挖等。每种技术都有其特定的应用场景和优缺点。例如:路基处理技术需要根据土壤性质、地形条件等因素进行选择,以确保路基的稳定性和承载力。路面铺设技术则需要考虑交通流量、车辆类型、气候条件等因素,以确保路面的平整度和耐久性。随着科技的进步,新的施工技术不断涌现,如预制构件技术、无人机监测技术等,为道路建设施工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性。
(三)施工风险的潜在性
道路建设施工是一个高风险的过程,存在多种潜在风险。这些风险来自施工环境、施工技术、施工人员、设备材料等多个方面。例如:施工环境的不稳定性导致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发生;施工技术的选择不当导致施工质量问题或安全事故;施工人员的操作失误或安全意识不足也引发事故。设备材料的故障或质量问题也对施工造成严重影响。施工团队必须高度重视施工风险的潜在性,加强风险识别和防控工作。
二、道路建设施工中的关键管理问题与挑战
(一)风险识别机制不完善
在道路建设施工中,风险识别是确保项目顺利进行的关键步骤。当前的风险识别机制仍存在不完善之处。一方面,部分施工团队对风险的认识不足,缺乏系统的风险识别和评估方法,导致潜在风险未能被及时发现和应对。另一方面,即使进行了风险识别,但往往缺乏科学性和准确性,难以对风险进行准确分类和评估,从而影响了后续应对措施的制定和实施。风险识别机制的更新和完善也滞后于施工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部分新型风险未能被纳入识别范围。完善风险识别机制,提高风险识别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是当前道路建设施工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应对措施缺乏针对性
面对道路建设施工中的风险,有效的应对措施至关重要。当前的应对措施往往缺乏针对性,难以针对不同类型的风险进行精准应对。一方面,部分应对措施过于笼统和泛化,未能充分考虑风险的特性和影响程度,导致应对措施的效果不佳。另一方面,部分应对措施的实施缺乏灵活性和创新性,难以适应不断变化的风险环境。应对措施的制定和执行也存在一定的滞后性,难以及时应对新出现的风险。加强应对措施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提高应对措施的效果和效率,是当前道路建设施工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三)施工管理和监管不到位
施工管理和监管是确保道路建设施工质量和安全的重要保障,当前施工管理和监管仍存在不到位的情况。一方面,部分施工团队的管理水平不高,缺乏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导致施工进度和质量难以得到有效控制。另一方面,监管部门的监管力度不足,监管措施不够严格和细致,难以对施工过程进行全面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施工管理和监管的信息化水平也有待提高,难以实现信息的实时共享和协同管理。加强施工管理和监管的力度和有效性,提高施工管理和监管的信息化水平,是当前道路建设施工中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三、道路建设施工中的风险管理与质量保障策略
(一)完善风险识别机制
在道路建设施工中,完善风险识别机制是预防和控制风险的关键,应建立系统的风险识别和评估体系,明确风险的分类、评估标准和流程,确保潜在风险能够被及时发现和准确评估。要引入先进的风险识别技术和方法,如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提高风险识别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风险识别机制应随着施工技术的快速发展而不断更新和完善,确保新型风险能够被及时纳入识别范围。通过这些措施,更有效地识别和应对道路建设施工中的风险,保障项目的顺利进行。
(二)制定针对性应对措施
针对道路建设施工中的不同类型风险,应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一方面,应根据风险的特性和影响程度,制定具体、可行的应对措施,确保应对措施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另一方面,应对措施应具有灵活性和创新性,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风险环境。应对措施的制定和执行应及时、迅速,能够迅速应对新出现的风险。
(三)加强施工管理和监管
加强施工管理和监管是确保道路建设施工质量和安全的重要保障,应提高施工团队的管理水平,引入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手段,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得到有效控制。监管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制定严格的监管措施和细则,对施工过程进行全面有效的监督和管理。还应提高施工管理和监管的信息化水平,实现信息的实时共享和协同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和监管效果。
结论
道路建设施工中的风险管理与质量保障是确保项目成功实施和最终质量的关键环节。针对当前存在的风险识别机制不完善、应对措施缺乏针对性以及施工管理和监管不到位等问题,提出的改进策略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通过完善风险识别机制,引入先进技术和方法,提高风险识别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制定具有针对性和灵活性的应对措施,确保能够及时、有效地应对各类风险;加强施工管理和监管,提高管理水平和监管力度,实现信息的实时共享和协同管理。这些策略的实施将显著提升道路建设施工中的风险管理水平和质量保障能力,降低风险对项目的影响,提高项目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随着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和项目管理理念的不断创新,道路建设施工中的风险管理与质量保障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持续探索和引入新的风险管理方法和工具,不断优化和改进质量保障体系,将是道路建设施工领域的重要任务。加强跨领域合作和信息共享,促进经验交流和知识传递,也将有助于推动道路建设施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袁洪飞 . 油气长输管道建设施工安全风险识别及应对措施 [J]. Journal of Oil and Gas Technology, 2024, 46.
[2] 周臻 . 公路施工作业安全风险识别与应对措施研究 [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工程技术 , 2024(003):000.
[3] 普布玉珍. 工程施工合同管理中的风险识别与应对策略研究 [J].2024(2):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