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大美育观视域下小学语文“ 润雅” 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研究

作者

吕凌凤

贵州省遵义市习水县第七小学 564600

美育有着审美陶冶、情感培育以及人格塑造的多重作用。在教育改革持续深入之际,大美育观念渐渐成为教育革新重要的引领力量,它冲破学科界限,把审美元素加入到跨学科的教学过程之中,目的在于改进学生的审美鉴赏水平和人文修养。小学语文课堂是学生母语文化学习的关键地点,这里有着开展美育的独特长处,选取文质兼美的经典篇章,蕴含着美学价值。“润雅”课堂以“雅”作为核心理念,“润”为落实途径,大力践行大美育思想,通过细致规划的教学方案和多种互动形式,在语文教学里营造审美体验场域,促使语言运用能力和审美素养共同提升。

一、大美育观下小学语文“润雅”课堂构建的重要性

(一)顺应教育改革对美育育人的时代要求

新时代教育改革强调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成为具体要求。这一理念逐渐发展成“大美育观”,其核心是促使美育与各学科融合,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综合育人体系。这种模式冲破了传统美育与语文教学的既有边界,把美育全面融入日常教学环节,回应了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美育育人的时代需求,给达成德智体美劳“五育”协同给予了可操作的途径[1]。

(二)小学语文教学育人价值的提升路径

“润雅”课堂遵照“大美育”理念,冲破单纯的知识技能训练限制,把教育目的扩展到学生精神素养的全方位培育上。通过语言赏析来领悟作品所蕴含的情感深度和文化意蕴,此种教学模式有益于学生系统把握语文核心知识,而且有效地推动他们在审美过程中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并改善人格品质,从而切实加强小学语文课程的育人作用,促使教育从“教书”迈向“育人”的根本改变。

二、大美育观下小学语文“润雅”课堂构建策略

(一)深化文本理解,培育文化雅韵

“润雅”课堂把文化意象深入挖掘当作主要策略,它的理论架构包含文化教育学和美育心理学的关键思想。文化教育学重点探究教育的本质属性,提倡传承弘扬优良传统文化,美育心理学阐释审美活动同文化语境之间的联系,突出文化意象在审美体验中的关键地位。

例如,以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为教学案例,教师围绕“月”展开深度探究,课堂伊始,朗读全词,重点赏析“明月别枝惊鹊”,教师提问:“这里的‘明月’仅仅是指月亮这个自然景象吗?它隐藏着怎样的情感因素呢?”联系学生所掌握的其他古诗词,例如李白的《静夜思》中提到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开展小组讨论“月”在不同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因素,在经过细致地剖析之后,师生总结出“月”常常与思乡之情,心灵安静,理想追求等情感因素紧密相连。通过细致体会“月”这一核心意象的文化含义,学生加深了对作品主题的认识,也体会到中华传统文化里“月”的多种象征意义及其美学价值,进而增强了文化认同感和审美鉴赏水平。

(二)审美表达实践:构建展示平台,实现美学创造

审美表达实践是“润雅”课堂的重要延伸与深化环节,“润雅”课堂中审美表达实践并不是简单的文字练习,它包含审美感知和文化理解的创造性活动。教师应当联系教材内容,规划多维度的展示平台,促使学生利用各种方式表现审美体会和想法,在创作过程中加深对美的认识并优化表达能力,做到从“感受美”到“创造美”的转变[2]。

例如,以部编版四年级语文教材《观潮》为例,教师在学生充分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之后,设计了“小小导游”这个审美表达活动,通过引导学生细细品味文中那些经典描写所蕴含的语言艺术魅力和视觉冲击感,然后教师发放导游证、小话筒之类的道具,并且营造出“钱塘江大潮景区”的场景氛围,指导学生依照课文内容和个人见解去编写导游词,并参与到模拟讲解的实践当中,有些学生准确运用课文原句来描述大潮的形态改变情况。经过各种形式的审美实践活动,学生加深了对文本内容的认识,而且在创作与展示的过程中尽情发挥审美潜能,达成艺术创新与再创造,这体现出“润雅”课堂育人的长远意义。

结语

大美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润雅”课堂,是语文教育与美育相融合的创新实践范式,它以“润”为导向,“雅”为目标。通过营造审美情境、挖掘文化内涵以及开展审美表达活动等方式,把美学要素转变为学生易于理解并能运用起来的学习资源,从而拓宽小学语文课程的广度与深度,巩固其立德树人的根本职能。而且,它还能悄无声息地促进学生审美素养和人文精神的养成。“润雅”课堂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今后要更深入地探寻教材中的审美元素,更新教学方法和实践途径,促使美育全面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各个部分,助力学生在提升语言能力的同时达成人格完善和道德修养,进而为培育具备综合素养的社会建设者和接班人给予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 章剑云 . 合作阅读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策略[J]. 甘肃教育研究 ,2025,(17):155-157.

[2] 朱晔 . 小学语文古代诗歌启发式教学研究 [J]. 甘肃教育研究 ,2025,(17):152-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