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从" 检索" 到" 思辨":对话推理驱动下初中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探索

作者

陆志诚

太仓市荣文中学

数字时代的信息素养,由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信息获取的方式改变了,学生在从海量数据信息中筛选、提取和使用等方面有更高的要求,大量信息会引导学生陷入认知惰性之中,学生不能发挥自己的逻辑性和批判性的思考。可见,在信息科技课程中融入批判性思维培养学生是非常重要的。

一、从 " 碎片检索 " 到 " 逻辑追问 ":对话推理驱动批判性思维觉醒

(一)碎片化检索:认知惰性、逻辑断层、批判缺失

数字时代,在面对大量的信息时,更容易被碎片化检索困扰,其检索呈现出认知惰性、逻辑断层、批判缺失的特点,影响着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的发展。例如,在探讨“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这一主题时,部分学生可能仅仅通过搜索引擎快速找到相关资料,而忽视了深入理解和整理信息的过程。这种做法使得学生在认知上产生惰性,难以形成系统性的知识结构。在研究“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时,学生可能直接引用网络上的观点,而忽视了对这些观点的来源、可靠性和适用性的审视。

(二)问题链式对话推动批判性思维觉醒:动态追问、知识关联、可视化推演

在数字时代的背景下,AI 技术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教育途径,特别是在推动初中生批判性思维觉醒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问题链式对话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与学生进行动态追问、知识关联和可视化推演,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通过AI技术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深入思考。例如,在信息科技学科中,教师可以借助 AI 提问:“数据库的索引是如何工作的?”、“这种索引方式与哪些实际应用场景相关?”等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并利用 AI 技术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跨学科整合。例如,在学习“网络协议”时,AI 可能会询问:“网络协议的设计原理与数学中的算法有何联系?”这样的问题促使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信息科技领域,从而提升批判性思维的品质。最后,运用 AI 技术形成图表、模型等工具,将复杂的概念和逻辑关系具象化。例如,在讨论“数据加密技术”时,AI 可以生成一张数据加密流程图,直观地展示加密过程中的每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加密算法的工作原理,并通过可视化推演加深对批判性思维的理解。

二、从 " 信息搬运 " 到 " 证据溯源 ":多模态验证让批判性思维显性化

(一)AI 辅助下的信息溯源训练:可信度评估框架

利用 AI 辅助下开展的信息溯源训练能提高学生对信息源的挖掘能力以及信息源的验证能力,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其中,学生对信息源的信任度是学生鉴别信息源是否真实、合理的重要环节,需要通过信源评估来具体实现。评估信息来源时应运用该评估框架的 4 项评价指标,即发布者身份、证据支持、来源立场与信息一致性对比分析。4 项指标的分值均为 5 分,分数越高,说明信息越可信;通过该评价框架可以使学生清晰明了地认识溯源过程,在海量信息面前合理甄别、正确判别。

(二)多源交叉验证的方法论:批判性思维的实践路径

整合多源信息,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分析问题,破除单一思维定式。学生通过比较不同的信息来辨析异同,找出彼此的矛盾之处或达成共识的地方,以此培养学生对比、归纳的能力。学生在查询资料的时候要考查该信息本身的内容是否准确?信息源是什么?该信息发布者是否具有权威性?信息发布时间是什么时候?并以此建立一套完善的信息检验模式。其次,在实践路径上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批判性地看待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剖析、辨析和评析,在这个过程中,结合多源交叉校验的方式,把众多信息加以挖掘,从而实现对于某一事物全面的认知。

三、从 " 答案接受 " 到 " 逻辑解构 ":AI 生成内容的批判性分析范式

(一)AI 内容的典型逻辑缺陷分析

一是没有信息来源。AI 生成的内容并没有标明相关的信息来源,也就无从考证消息真假,这将导致学生在批判性思维当中难以鉴别信息真伪,造成判断上的偏差。二是论证过程跳跃。在论证过程中会有逻辑跳步现象发生,论据到论点之间的逻辑链条不够完整,使得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出现问题,造成理解上的失误与认知上的中断。三是缺乏证据或错误证据。由于 AI 不能理解人文社会科学的真实含义,会造成证据不足或举错证据的情形出现,导致初中生批判性思维过程中对于论点的可靠度产生疑惑。四是概念混淆。AI生成的内容容易出现概念混乱情况,将不同概念混淆起来,学生无法抓住概念的本质内容,导致初中生批判性思维的深度不够。

(二)四维批判性分析框架构建(识别- 追溯- 反例- 评估

识别阶段,需要让学生能够捕捉到 AI 的内容中出现的问题,需要学生有非常好的信息甄别能力,并且可以从众多的信息里面找到一个关键的点,通过辨别真假信息、合理与否信息获取正确的信息。在追溯阶段,需要学生能追本溯源地追查事实信息。究其根本而言,是从信息开始汇聚成源流的源头。反例阶段需要提供具体的反例以反驳 AI 中的错误观点或逻辑,让学生找到证明其存在问题的具体例子,从而意识到错误的逻辑,进而培养批判性的思维程度。评估阶段是对整个批判过程的反思和总结,在此步骤里要反省自己对批判的判定是否合理全面,有无偏颇或疏漏,AI 辅助批判可以将其中存在逻辑漏洞、证据不足的地方予以标记,让学生的批判更加有的放矢。

四、从 " 隐性思维 " 到 " 量规评估 ":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可视化评估

在初中生批判性思维培养过程中应用的思维可视化策略可以把学生的思维过程具象化、可视化,对于追问过程是通过追问过程的流程图记录来体现学生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到底是怎么一步一步思考的,在《追问过程分析报告》中会把追问过程当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进行详细的记录(图1)。

 

在分析网络安全风险流程时,运用 AI 技术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过程进行元认知反馈。学生在完成批判性思维训练后,AI 系统会根据学生的思考过程生成一份“思维过程可视化报告”。该报告详细标注了学生在思考过程中的逻辑跳跃点和证据缺失处,为学生提供了直观的反馈。

五、结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初中生在数字时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信息挑战。本文通过深入探讨对话推理驱动下初中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策略,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与评估手段。本文的研究成果对于推动初中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个人素质。

参考文献

[1] 经雏月. 在思维型课堂培育学生批判性思维 [J]. 小学科学 , 2025, (15): 31-33.

[2] 汪章建. 谈初中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以初中历史教学为例 [J]. 中学政史地 ( 教学指导 ), 2025, (04): 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