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融合新论
王莹
义马煤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后勤服务中心
摘要 本文深入探讨了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详细分析了二者在目标、功能、方法等方面的共通之处,以及企业文化建设对思想政治工作的促进作用和思想政治工作对企业文化发展的引领作用,并结合实际案例提出了实现二者融合的有效策略与途径,旨在为企业在新时代背景下提升凝聚力、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提供有益的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
关键词 企业文化;思想政治工作;融合策略;企业发展
一、引言
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企业面临着诸多挑战与机遇。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灵魂和软实力,在塑造企业形象、凝聚员工力量、推动企业创新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思想政治工作一直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在企业中同样承担着统一思想、坚定信念、培育道德风尚等重要使命。将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有机融合,不仅能够丰富企业管理的内涵,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更是适应新时代企业发展需求、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当今社会意识形态、社会需求呈现多元化、多层次化趋势,单一的思想政治工作已经无法满足企业管理的需要,必须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融入新型文化因素,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同社会发展和广大干部职工的新需求、新期待保持一致,才能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引领、促进和激励作用,使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发挥实效。
二、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关联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念、企业精神、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历史传统、文化环境等的总和。它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员工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具有凝聚、导向、激励、约束等功能。思想政治工作则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针对人们的思想、政治立场、道德观念等进行教育引导,以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和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为实现党的目标和企业的发展任务服务。二者在内涵上相互关联,均着眼于人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致力于企业内部价值观的统一和团队精神的培育。
三、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共通性
1. 目标的一致性
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最终目标都是为了促进企业的发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企业文化通过塑造独特的企业价值观和文化氛围,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从而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思想政治工作则通过加强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员工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思想保障和智力支持。
2. 功能的互补性
企业文化具有柔性管理的功能,能够通过文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员工在情感上认同企业的价值观和目标,从而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思想政治工作则具有刚性约束的功能,通过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对员工的思想和行为进行引导和约束,确保企业的发展方向符合国家和社会的要求。二者功能互补,共同为企业的稳定发展保驾护航。充分认识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建设是从属关系。思想政治工作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一种优良传统,是党管企业的重要途径,是企业的精神命脉,它要解决的是思想政治观念、世界观、工作态度和生活态度等方面的问题,属于意识形态建设的范畴。没有树立正确的意识形态,企业就谈不上发展,因此,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贯穿于企业发展全程,为企业发展指路引航。而文化建设要解决的是行为规范、传统作风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问题,其目的在于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积极、奋进的文化氛围,具有明显的管理性、经济性,是企业管理的有效载体。
3. 工作方法的相似性
企业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都注重运用多种方法来开展工作。如企业文化建设采用文化活动、培训、榜样示范等方式传播企业价值观;思想政治工作也通过组织学习、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树立先进典型等方法提高员工的思想认识。这些方法在实践中相互借鉴、相互融合,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
四、企业文化建设对思想政治工作的促进作用
1.丰富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与形式
企业文化建设中的文化活动、企业故事、仪式等元素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生动的形式。例如,企业通过举办文化节、运动会等活动,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其中,使员工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增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2.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亲和力与认同感
企业文化强调以人为本,关注员工的需求和情感体验。当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时,能够更加贴近员工的实际生活和工作,以员工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思想引导,从而增强员工对思想政治工作的亲和力与认同感,提高工作效果。
五、思想政治工作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引领作用
1. 确保企业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
思想政治工作以党的先进理论为指导,能够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在思想政治工作的引领下,企业可以避免在文化建设过程中出现偏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法律法规的情况,使企业文化始终保持健康积极的发展态势。
2.提升企业文化的内涵与品质
思想政治工作所蕴含的崇高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等内容能够丰富企业文化的内涵,提升企业文化的品质。例如,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等思想融入企业文化建设中,使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责任和民族大义,塑造出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高尚精神追求的企业形象。
六、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融合的策略与途径
1. 理念融合:构建共同的价值体系
企业应将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价值观与企业文化的价值理念相融合,确立既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符合企业自身特点的共同价值体系。例如,将党的宗旨意识与企业的服务理念相结合,将艰苦奋斗精神与企业的创业文化相结合,使员工在认同企业价值观的同时,也能够自觉践行党的思想政治要求。国有企业人员多,人事结构复杂,历史包袱沉重,全面推行精细化人本管理是一项重大的管理课题,必须发扬“踏石留印、抓铁留痕”的工作作风才能见到实效。这就要求领导干部高度重视,必须把人本理念作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建设的共同指导思想,提升到战略的高度,重新认识,重新定位。必须把人本管理做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贯穿于企业发展的始终,在任何时期,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偏离人本管理的工作主题。
2. 机制融合:建立协同工作机制
建立由企业党组织领导,行政部门、工会、共青团等共同参与的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协同机制。明确各部门在融合工作中的职责与分工,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融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形成齐抓共管、协同推进的良好局面。充分认识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建设是从属关系。思想政治工作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一种优良传统,是党管企业的重要途径,是企业的精神命脉,它要解决的是思想政治观念、世界观、工作态度和生活态度等方面的问题,属于意识形态建设的范畴。没有树立正确的意识形态,企业就谈不上发展,因此,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贯穿于企业发展全过程,为企业发展指路引航。而文化建设要解决的是行为规范、传统作风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问题,其目的在于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积极、奋进的文化氛围,具有明显的管理性、经济性,是企业管理的有效载体。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建设所处的政治高度不同和理论层次也不同,思想政治工作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眼于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全局性、引导性,不仅仅存在于国有企业,更存在于全国各行业各部门。而企业文化建设是以感恩、互助、以人为本等先进的文化理念为指导,着眼于职工行为标准、价值理念等的管理和控制,寻求企业的整体优势,适用于企业内部。文化建设是思想政治工作实现创新发展的有效载体,它将广大职工的政治信念、思想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和职工价值标准、行为标准的塑造有机结合,丰富和深化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精神内涵,拓宽和加大了思想政治工作的覆盖面。纵观国有企业发展历程,思想政治工作之所以难以服务于经济建设,就在于缺乏有效的创新载体。而文化建设的引进,恰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一个鲜活的载体,以思想政治工作为主导,以文化建设为载体的企业管理模式,将是未来一段时期国有企业管理实现现代化转变的基本模式。
3. 载体融合:创新活动载体与平台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新媒体平台,创新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打造企业内部网站、微信公众号、APP 等线上平台,开设思想政治教育专栏、企业文化展示窗口等,及时发布相关信息和学习资料,开展线上互动交流活动。同时,结合线下的文化活动、培训讲座、主题党日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等,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全方位载体融合模式,提高融合工作的覆盖面和实效性。
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融合的重点与难点,实现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建设的融合,重点和难点都在于能否长期坚持推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人为本,不仅仅是一种管理理念,更是企业管理的指导思想,离开以人为本,企业管理就会失去方向和重心,难以发挥作用。以人为本的关键就是要把广大职工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职工的富裕与幸福当做企业发展的根本目的,企业增效到什么程度,职工就应该富裕到什么程度,企业发展到什么程度,职工的人生理想就实现到什么程度,惟其如此,才能使职工和企业同心同德、荣辱与共。同时,“以人为本”也是职工感恩企业的前提,是培育感恩文化的先决条件。没有人本管理的深入推进,就不可能有感恩文化的产生和深入发展。只有企业真正关心职工了,职工感到温暖了,感到幸福了,自然会对企业萌发一种由衷的感激之情。这种感激之情会渗透进企业文化之中,成为广大职工共同的价值观,很多问题会迎刃而解。粗放的以人为本,很可能造成大锅饭现象,挫伤优秀职工的积极性,因此,必须改变以往粗放的管理模式,推行精细化的人本管理模式,必须做大量细致而艰巨的工作。其间最难把握的往往是“公平公正”四个字,古人云“不患寡而患不均”,这是人心向背的关键所在,要在国有企业深入推行人本管理,必须从根本上消除陈旧的体制,消除不平等的分配机制。换言之,没有一个公平公正的分配机制,没有一个公开透明的管理体制,企业就没有公信力,职工只会把自己的岗位当成饭碗,把企业当做谋生的场所,不会把企业当做一个大家庭,在这种情形下,无论是思想政治工作,还是文化建设,都是缺乏实际意义的。国有企业人员多,人事结构复杂,历史包袱沉重,全面推行精细化人本管理是一项重大的管理课题,必须发扬“踏石留印、抓铁留痕”的工作作风才能见到实效。这就要求领导干部高度重视,必须把人本理念作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建设的共同指导思想,提升到战略的高度,重新认识,重新定位。必须把人本管理做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贯穿于企业发展的始终,在任何时期,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偏离人本管理的工作主题。
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相融合的有效途径要实现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的融合,就必须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大力培育和弘扬感恩文化,通过深人开展感恩教育和感恩文化宣传活动,使企业内部管造一种互相感恩、互相尊重、互相理解的良好企业筑團。
企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加强,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企业的内在素质和外在形象都在不断提升。
七、结论
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的融合是企业在新时代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通过深入理解二者的内涵关联、共通性以及相互促进作用,并积极探索有效的融合策略与途径,企业能够构建起具有强大凝聚力和竞争力的文化与思想体系,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未来的发展中,企业应持续关注时代发展变化,不断创新融合方式方法,使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始终保持生机与活力,共同推动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